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4章 逼赵曜给沈映星治罪

作者:蓝天云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让他们保留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也慢慢大梁化。


    如此一来,民族融合了,也减少不稳定的因素。


    不过百姓对这些政令倒是不怎么抵触。


    主要是也是因为之前朱曦当政者残暴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被灭国后,大梁也没为难普通百姓,甚至还帮他们战后重建,他们感受到大梁的友善,自然会慢慢认同大梁的统治。


    沈映星在北境一边盯着京城的动向,一边等着北齐和大辽动手。


    而京城那边也希望北齐跟大辽能牵制住沈映星。


    几个封地王爷入京,让朝中百官心思涌动,每个人都仔细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反正就是都不明确站队,跟谁都关系暧昧,就等着有了定论那天好捞个从龙之功。


    他们没想到的是,沈映星折腾育种有紧张就算了,出海带回来的粮食居然也有收成!


    沈映星还特地派人从北境给京城送来了几十斤的土豆和红薯。


    赵曜收到后,大喜过望,让连公公亲自盯着御膳房,就照着沈映星说的那样简简单单蒸熟,然后在早朝上切成小小一块,让每个上朝的大臣都尝一尝。


    赵曜自己也偷偷吃了一小口,不管是红薯还是土豆的味道,都让赵曜这个吃惯山珍海味的皇帝眼前一亮。


    不少大臣同样也震惊于这两种新粮食的味道。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对这粮食的认可。


    如果是别人得到种出来的,他们必定大夸特夸。


    可偏偏这个人是沈映星,北境最令人头疼的存在啊!


    本来他们就阻止不了沈映星培育高产量稻种,现在又来新的高产量、真正能吃饱的粮食,那还怎么得了?


    一旦让沈映星在北境真的彻底种成功,那北境就差不多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王朝。


    有自己的粮仓供应军需,朝廷还怎么控制得住北境?


    罗辰第一个出列,“启禀皇上,我朝有海禁,沈映星身为大将军,无视朝廷禁令,公然派船队出海谋私,臣人为此举有谋逆之嫌。”


    另一个官员也跟着站出来,“臣附议,沈映星违反朝廷禁令出海,理当捉拿回京,以谋逆论处。”


    “皇上,我朝实施海禁多年,如今沈映星明知故问,视我朝禁令无物,若不严惩,只会让越来越多人出海,到时候海禁变成摆设,朝廷还有什么威严?”


    “请皇上知沈映星的罪。”


    朝堂一半大臣跪下来逼赵曜降罪沈映星。


    只剩下周丞相、吴尚书、陈修文以及邓御史等人。


    邓御史旁边别的御史见状,扯了扯邓御史,让邓御史跪下给赵曜施压。


    邓御史扯回袖子,在跪了大片的金銮殿上走出来,“回皇上,沈大将军是否派船队出海并无确凿证据,单凭新粮食就要问罪,未免太过儿戏!


    另外,先前因为新稻种一事,朝中各位大人也是今日的态度。


    臣今天斗胆问这些大人一句,到底是你们嫉妒沈大将军太有能力,害怕被沈大将军取而代之,还是真的只是为江山谋算?


    北境一行,已经证实培育新稻种确实有进展,而沈大将军也从未咬死新稻种算成功。


    她的意思是,就算今年收成好,那也不代表明年也如此,需要数年试验,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成为可以推广的稻种。


    如今沈大将军得到新粮食种子,试种出收成不错,第一时间上报朝廷何错之有?


    各位大人却拼了命想要将新粮食按死在萌芽之际,有新的粮食不是好事吗?


    种不出水稻的可以试种别的,难道百姓吃饱还不如勾心斗角更重要?


    入仕之初,各位的初衷大概都是让百姓生活更好些不是吗?为何当官久了,却忘记初心,只剩下公报私仇?”


    邓御史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扇在跪下来的大臣脸上。


    以前邓御史确实不喜欢沈映星。


    可北境一行,让邓御史折服在沈映星的能力和品德下。


    他从未见过有如此胸襟的女子。


    不管是手段还是气度,都远超世上所有男人!


    哪个女人年纪轻轻掌兵权后,想到的首先还是当地百姓?


    他承认自己当初对沈映星的偏见有点多,骂沈映星的声音也有点大。


    可真正了解过沈映星才知道,在沈映星的对比下,他们才是那个小肚鸡肠,目光短浅的人。


    所以回京之后,邓御史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尊重自己的内心,站在沈映星这边。


    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将军,即便是女人又如何?她做的那些有几个男人做得到?


    难怪当初盛谨川宁愿入赘也要跟她成亲,盛家顶着所有人的嘲笑应允这门亲事,现在看来,真正有眼光的是盛家人啊。


    “邓御史,你疯了吗?”平时和他关系好的另一个于是不敢置信地小声提升。


    邓御史傲然站在中间,说出这番话后,他觉得身心舒畅。


    原来他想骂这些人那么久了!


    “邓御史,以前最喜欢弹劾她的人就是你,怎么去北境一趟回来就开始帮她说话,这是被她收买了吗?”罗辰怒斥。


    邓御史冷哼,“以前下官自以为是,在不了解沈大将军的情况下,口出狂言,北境一行让下官看清沈大将军的为人。


    北境百姓对沈大将军的爱戴敬重,不正是沈大将军一心为民才换来的吗?


    怎么在罗侍郎看来,却成了沈大将军的过错?罗侍郎在北境的时候,一次次没事找事,这些沈大将军都未曾上报皇上吧?”


    罗侍郎恼羞成怒,“现在说的海禁,跟北境一行有什么关系?”


    这时,陈修文也出列了,“皇上,臣有话说。”


    赵曜说:“准。”


    陈修文看向罗辰,“本官想问罗侍郎一个问题,罗侍郎知不知道大梁现在有多少百姓都处于挨饿之中?”


    罗辰张了张嘴,他哪里说得出来?


    天底下挨饿的人多了去了,地方官府都统计不出来,他一个京官又如何得知?


    “罗侍郎不知道?”陈修文又问。


    罗成冷下脸,“陈大人知道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