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0章 毛衣

作者:鹿台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莲花湾子这里,水稻一年两熟,一季是早稻,六月份收获,然后六月底到六月初还能再种一季晚稻,十一月份收获。


    两季稻子中间,就是无数家庭的繁忙时刻。


    不过进入五月份,水稻正在抽穗灌浆,村里人比六月份要闲一些。


    和徐令签好书契,村里的百姓就开始来徐家换米粮了。


    隔壁老屋子空地上摆着几张桌椅,范世清帮忙登记,身后放着一二十麻袋稻种,徐令舀半瓢放在登记的桌子边,让村里人都能看看这些稻种的成色。


    见稻种颗粒浑圆饱满,村里人都高兴极了,想着下半年要是能种出来,肯定能过个好年。


    一亩地大约需要稻种十到十五斤,村里人精打细算,收割稻子时,就是落在田间地头的稻穗都有人来来回回寻摸,不让任何一粒粮食浪费。


    更何况是稻种呢。


    因此一亩地十五斤稻种还有富余,村里人怕不够,便都按照一亩地十五斤地购买。


    一斤稻种六文钱,一亩地就需要九十文,徐令好说话,不强求非要用钱来买,拿家里的东西来换就行。


    只不过在等价这方面,可能就要看徐令的判断了。


    他是个商人,对于货物价值鉴定熟门熟路,也不会亏待乡里乡亲的,因此比起花钱买稻种,村里人更喜欢用家里的东西来换。


    柴火、麻布、羊毛、鸭毛、兔子皮……


    去年徐令在村里收购一回货物,收回来的东西五花八门,这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想来村里人凑钱不容易,徐令也就没多计较。


    几日后,徐令从县里运回来的稻种越来越少,家中仓库其他杂物越来越多。


    尤其是羊毛,塞了满满四五个麻袋,加起来起码有五六百斤。


    有些养羊的人家,每年都要给羊剔毛,马上就要到夏天,积攒一冬天的羊毛全都贡献到徐令手里了。


    若是卖出去,肯定有人买,做成羊皮靴,羊皮袄,都很不错。


    可徐令看着村里妇人搓毛线,突然就冒出来一个想法,麻都能搓成线,那羊毛可不可以呢?


    要是能搓出毛线来,岂不是能织毛衣了?


    徐令越想越觉得有几分可行性,想干就干,把羊毛铺到空地上晒干晒透,把脏的地方剪掉,得到的就是稍微干净些的羊绒。


    沈氏见他忙活个不停,帮着干了不少活,嘴里也没闲着,“这些羊绒好呀,你要是没什么用,婶娘给你絮到被子里,做羊绒被芯,暖的的嘞!”


    徐令心想,这也是个法子,这时候还没棉花,被子里絮啥的都有,羊毛暖和又轻便,给家里人做被子也不是不可。


    只是他还心心念念着毛衣,便笑着问道:“婶娘,你能帮我把羊毛搓成毛线不?”


    “毛线?”


    “麻搓的叫麻线,羊毛搓的可不就叫毛线吗?”


    沈氏虽然觉得徐令有些异想天开,可还是同意了。


    用竹篮取了一小篮子羊毛,和徐氏二人坐在屋里的炕上,一搓就是一两个小时,最后还真让她们给搓成毛线来。


    找根棍放中间,把毛线绕着缠上去,最后搓成一团团毛线。


    徐令见真的成了,也是欢喜不已,“等天冷了,你们就知道毛线的好处了。”


    沈氏笑的不得了,说徐令脑子里不知天天在想些啥,怎么整天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嘞?


    连珍她男人不支持她养鸭子,连珍来找徐令时说了此事,虽说心里不舍,可她男人不同意,她一个女人怎么干成这么大的事?


    徐令手里拿着顾迢刚蒸好的粘豆包,来回地换着手,“婶子,养鸭子这事又不用他同意,你要真想干,我再给你出点主意。”


    连珍心动了,总觉得徐令一说话,眼前就浮现俩儿子坐在私塾里读书的画面。


    徐令给连珍出的什么主意呢,他让连珍请人在村头江边放几个竹排,用渔网垂着浮标沉到水中,在芦苇丛附近围出一片水上养殖场来。


    白天的时候把竹排分开,让鸭子出去觅食,晚上鸭子就会自动回家。


    鸭子记得回家的路,前期是难些,只要走上正轨,她就是不看,鸭子也会照常下单。


    她只需要到芦苇丛里收鸭蛋就成了。


    被徐令这么一说,连珍立马决定背着她男人偷偷干。


    竹子她一个人能砍,竹排她也会扎,实在不行回娘家请教她爹,渔网更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她家里就有两张烂渔网,都不知多少年没下过水了。


    连珍是个行动力很强的女人,这点徐令没有看错,她身上富含着无尽的生命力,一旦决定好要做什么,就会立马执行。


    徐令没给她提供什么特别帮助,不出六天时间,连珍人瘦了一大圈,却也成功在河边搭起竹排。


    天气热起来,村子附近的集市上就有人卖小仔鸭的,两文钱一只,连珍不敢多买,从自己存的私房钱里拿出二百文,买了一百只小鸭子。


    带着三个孩子到水边,把小鸭子倒入水中。


    一开始圈住鸭子不让它们离开圈住的范围,连珍的俩儿子忙前忙后,捉泥鳅,捉虫子,拌着煮熟的野菜,还有连珍从卖豆腐的娘家人那里讨来的豆渣,混在一起喂鸭子,养了十天半个月,这些鸭子身形就大了一圈。


    徐令的五百多斤羊绒,做出来七床羊绒被子,团出来六十多团毛线。


    天气越发热了,稻子也有成熟的迹象。


    眼看着离他从灵宝镇回来已有大半个月时间,还没见柴彦君等人来,徐令都有些急了。


    不过没有通讯设备,他就是再怎么急也没用。


    干脆在家里继续倒腾新东西。


    徐令把竹棍削平,做成两根小棍子,上辈子每年都会在班里兴起打毛衣的风气,他也跟风给家里人织过毛衣,只可惜手工活不怎么好,最简单的针织法都学的笨拙。


    家里的娘子军围成一团,看徐令坐在中间,拿着两根小棍子艰难地来回穿梭,不到片刻功夫,就有一小片成型。


    “哥这是在干啥?”


    “像是在织布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