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玲热情地为他们端上了自己做的斑兰蛋糕和拉茶。四个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像家人一样,聊着天。 他们的第一场“组屋直播”,就在周然家的客厅里,以一种极其生活化、也极其温馨的方式,开启了。 这一次,他们的穿着,完全褪去了旅行者的光环,就像是去朋友家做客的普通人。陆沉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柳如烟则穿了一件舒适的居家连衣裙。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放松和好奇。 标题也极其朴实——“做一天新加坡人!走进hdB,探寻狮城的心跳!” 第二天,慧玲决定带着柳如烟,去体验一下新加坡主妇的“典型一天”。 上午,她们一起,拉着一个小小的购物推车,来到了组屋楼下的“巴刹”(pasar)。 这里,是一个充满了潮湿空气和各种新鲜食材味道的湿巴刹。猪肉铺的伙计,正挥舞着砍刀,将猪肉分割开来;鱼贩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刚从海上运来的、还活蹦乱跳的海鲜;蔬菜摊上,则堆满了各种本地和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绿油油的蔬菜。 慧玲熟练地,和每一个摊主,用一种混杂了华语、英语、福建话和马来语的独特“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打着招呼,讨价还价。柳如烟跟在后面,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语言和文化世界。她们买好了晚餐的食材,又来到了巴刹旁边的熟食中心。这里,就是慧玲口中的“kopitiam”(咖啡店)。 她们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慧玲为她点来了最经典的新加坡式早餐:两片烤得焦香的咖椰吐司,夹着冰凉的黄油和甜甜的咖椰酱;两颗半生的、用酱油和胡椒粉调味的温泉蛋;以及一杯用炼乳调制的、口感丝滑的“kopi”(南洋咖啡)。 柳如烟学着慧玲的样子,将温泉蛋打散,用咖椰吐司蘸着吃。那咸甜交织、冷热交融的奇妙口感,瞬间征服了她的味蕾。 “太好吃了!”她幸福地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新加坡人对kopitiam有这么深的感情了。这不仅仅是早餐,这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下午,慧玲还带着柳如-烟,参加了她所在的社区民众俱乐部(munityCentre)的一个烘焙兴趣班。她们和一群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邻居们一起,学习如何制作本地特色的娘惹糕点。 柳如烟发现,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如此的自然和友善。大家一边做着糕点,一边用singlish聊着家常,分享着彼此的生活。那种融洽的、跨越了种族的邻里关系,让她深受触动。与此同时,周然则带着陆沉,去体验了一把新加坡男人的“典型一天”。 他们没有去逛商场,也没有去高档餐厅,而是来到了组屋区的一个篮球场,和一群周然的“球友”,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 陆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尽兴地运动了。汗水湿透了他的t恤,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最纯粹的、属于运动的快乐。 运动结束后,一群大男人,光着膀子,勾肩搭背地,来到了楼下的熟食中心,点上一桌子的沙爹、烤鸡翅和冰镇的虎牌啤酒,大声地聊着天。 他们聊工作,聊足球,聊最近的政策,也聊一些邻里之间的八卦。陆沉发现,这里,就是慧玲口中的“国会”。这些看似普通的“安哥”(uncle,新加坡对年长男性的称呼),对国家的政策,有着自己独到的、一针见血的见解。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7d0770.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