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饭菜份量都偏大,姜听澜虽然贪嘴但是吃得不算很多,更何况还加了馕和红柳烤肉,汤饭她只吃了半碗就吃不下了。
但是浪费粮食真的可耻,还是在这样一个时代。
她捏着筷子看着已经吃完了自己汤饭的陆知衍,还没张嘴,就看男人伸手过来端走了她的碗,问了一句:“吃饱了没?”
姜听澜立刻点头,饱了饱了,都快撑死了,为了表示真的饱了,还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两个崽崽见状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伸手揉起自己的小肚肚,陆熠宁还开口道:“宁宁也吃饱了。”
陆知衍闻言,把姜听澜剩下的半碗汤面给解决了,然后擦了嘴才说:“那我们去电影院吧。”
一家人吃饱喝足,浑身都暖洋洋的,结了账,走出饭馆时,外面的寒风似乎也不那么刺骨了。
姜听澜原本以为,这个年代看电影的人应该不会特别多,毕竟天冷不说,电影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然而,当走近电影院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大大出乎意料。
只见电影院门口,竟然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几乎快要排到街角去了。
队伍里人头攒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厚实的冬衣,揣着手,跺着脚,一边哈着白气抵御严寒,一边兴奋地交谈着,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
这么多人?姜听澜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巴。
陆知衍见状带着妻儿走近没急着排队而是左右张望着,似乎在找人。
他身材高大,穿着笔挺的军装,气质不凡,一出现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时候队伍尾巴一个大爷见到一家四口,立刻热情的邀请:“解放军同志,你们也来看红玉的吧?赶紧过来排上,不然等会儿你们可就买不到票了。”
姜听澜听到大爷这么说,好奇的问了一句:“这些排队的都是来看红玉的?”
“可不是嘛!”大爷闻言来了兴致,打开了话匣子,“我跟你说,这部电影可了不得,我儿子在海城工作,前两天发电报回来说,这《红玉》在海城那边可火啦,电影票根本买不到,说是一票难求,好多电影院门口都有人偷偷摸摸高价卖票呢,听说市场管理的人都天天守在电影院门口抓那些倒卖电影票的。”
大爷咂咂嘴,又压低了声音:“就算是这样,黑市上那票价还是一个劲儿地往上涨!一毛钱的电影票,有人转手就敢卖三毛,所以你俩赶紧过来排上,来孩子站中间,咱们当着风也不冷了。”
姜听澜听得目瞪口呆,红玉火爆到了这种程度,她自己作为主演,竟然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个时代果然是信息闭塞,虽然报纸上出现过电影红玉播放火爆的消息,但是她以为就是客套话呢。
看着眼前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姜听澜刚才的兴奋劲儿稍微褪去了一些,转而开始担心起来:“这么多人,咱们今天还能看到电影吗?”这队伍排到天黑,也未必能买到票吧。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灰色旧棉袄,贼眉鼠眼的瘦小男人悄悄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鬼鬼祟祟地问道:“同志,要票不?红玉电影票,一点半开场的。”
他目光在陆知衍的军装和姜听澜显眼的红棉衣上扫了扫,大概觉得他们是有购买力且急着看电影的人,又补充道:“同志,你是不知道红玉这电影现在多火,什么海城北城都买不上票了,我这票也是今天早晨刚出来的,不好买,原本我是领我对象来看的,我对象有事儿来不了了,我看这位女同志眼熟得很,给你们个便宜价,两毛钱一张,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