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 种田文里的老秀才(9)

作者:没有鱼吃的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童生考试对于穿越多个位面的云峰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考试内容无非是些基础的四书五经,他并未打算让自己表现得过于出色。


    年近五十云峰,并没有打算抢年轻人的风头。


    他把自己的成绩,控制在前十名之内,不出挑,也不落下风。


    府试放榜后,云峰的名次刚好在第十名,确认自己名次后,云峰就牵着小毛驴,先到县衙办理路引,随即骑着小毛驴,慢悠悠的前往州城,参加接下来的院试考试。


    府城与州城之间有两天的路程。


    一路上,云峰看到了许多前往州城参加院试的学子。


    他没有与人交流,毕竟年岁已高,与这些年轻人之间存在代沟。


    到达州城时,距离院试考试还有三天。


    相较于府城,州城显得更为繁华热闹,云峰挑选了一家酒楼住下,静待三天后院试考试的到来。


    有的学子来得较晚,客栈已无空房,只得在酒楼的牛棚或大通铺将就。


    大多数学子趁着这三天时间,争分夺秒地背书,客栈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


    云峰并未有临时抱佛脚的打算,他利用这三天时间将整个州城游览了一遍,甚至前往最大的艺妓馆曲水楼。


    在那里,他聆听小曲,品着小酒,摇头晃脑,尽显潇洒自在。


    若非他身着书生服,头戴方巾,任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一位即将参加考试的学子。


    此时,其他学子皆躲在屋内埋头苦读,而云峰却兴致勃勃地留在艺妓馆,还赋诗一首:


    红灯初上柳梢头,曲水楼台锁温柔。


    丝竹声喧盈画舫,罗衫轻舞映觥筹。


    珠帘半卷遮娇面,檀板频敲诉旧愁。


    笑语盈盈酬客醉,杯盏交错叹浮游。


    镜中朱颜催老去,帐里春情易水流。


    繁华散尽空寂寞,一缕青烟上画楼。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云峰肆意潇洒,倒也让不少人羡慕,尽情享受着最后的自由时光。


    到了考试的那一天,他提着专用的篮子,里面装着砚台和毛笔,顺利通过了衙役的搜查,进入了考场。


    院试为期四天,考生们被封闭在狭小的房间内,只能通过头顶的一个小透光口与外界相通。


    对于云峰来说,这并非他首次经历这样的考试,因此他早已习以为常。


    试题一大完,他便直接进入自己的空间。


    四天的考试犹如一场马拉松,考生们在其中备受煎熬,吃不好,睡不好。


    有人在考试中途晕倒,有人则咬牙坚持到最后,等待着放榜之日的到来。


    四天的考试终于结束,许多家境殷实的学子从考场出来之后,先回到客栈,美美地睡了一整天,随后开始尽情放松。


    那些自诩为风流才子的读书人,又怎么可能不去听曲呢?


    州城的曲水楼,作为最大的艺妓馆,是众多读书人的首选之地。


    这里不仅服务周到,而且女孩们个个貌美如花,更时常举行各类诗词歌会,文学氛围浓厚。


    因此,它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也就在这个时候,云峰在曲水楼一时兴起所作的那首诗彻底火了。


    许多读书人纷纷来到曲水楼,第一件事便是想一睹那首诗的风采。


    云峰的书法,极具风骨,笔势飘逸,自然洒脱,不拘一格。


    那苍劲有力的笔触力透纸背,引得众多读书人争相模仿。


    一时间,云峰的书法和诗词广为人知,在文人圈中疯狂传阅。他那副诗词甚至有人愿意出千金购买,而曲水楼并未出售,而是精心装裱挂在大堂最醒目的地方。


    云峰的那首诗彻底红了,他也没再去顾艺妓馆,转而前往茶楼听书,感觉这个更有意思。


    因为云峰做那首诗时,没有在上面,留下字或者名,对云峰并没有任何影响。


    在院试放榜之后,他的名次依然停留在第十名。


    云峰见自己榜上有名,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


    他回到酒楼退了房间,牵着小毛驴,带着白虎,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一路上,山川连绵不绝,景致壮丽秀美,云峰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


    现在,只有一只体型如短脚猫般大小的白虎,正趴在他的肩膀上,安心地打着盹。


    尽管脑袋不时一点一点地,身体摇摇欲坠,云峰看着都担心他掉下去。


    云峰看着白虎,说道:“要不我先把你放进空间,等到了地方再把你放出来。”


    “不要”白虎连忙拒绝,也精神了不少。


    州城至省城约莫两日路程,一路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炊烟袅袅,云峰并不着急,一边悠然欣赏沿途美景,一边徐徐前行。


    云峰不禁感慨,大夏国的治理确实远胜于他曾去过的其他小世界。


    这里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自然灾害也相对较少,人民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云峰觉得踏入这个小世界,仿佛是来此养老。


    他无需操劳任何事务,若不是原主那几个不孝子,原主也不会抱憾而终。在这个政治清明的朝代,身为子民确实是一种幸福。


    云峰两天的路程,遇河抓鱼,遇山打猎,时间过得倒也快,很快就到了省城。


    省城果然不愧是省城,四面八方的学子云集于此,使得城中客栈皆已满员。


    云峰抵达时,无奈之下只能前往附近的寺院借宿。


    到达寺院后,云峰捐了五十两香油钱。


    寺院的小厮带领他来到了供旅客歇脚的庭院。


    刚踏入庭院,就听到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小厮连忙介绍道:“在里面读书的施主是方远山,他也是来参加乡试的学子。


    早在半月前就已经到了这里。”


    云峰对小厮道谢后,牵着小毛驴走进院子。


    庭院布置简洁而清雅,不远处香炉飘来的淡淡香味萦绕鼻尖。


    院子外时而传来木鱼的敲击声,和尚们念经的声音低沉而平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闲适。


    云峰将毛驴安置在庭院后的山上,这才步入房间。


    一进门,便看见方远山头戴方巾,身着青色大褂,手持书卷,正专注背诵。


    见到云峰进来,方远山先是一愣,微微点头示意,随后继续沉浸在他的背诵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