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二章 说干就干

作者:慎思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哥,咱俩换换吧!”


    天亮缩在拖拉机的车斗里,紧紧裹着棉袄。


    呼啸的西北风,漫天的大雪,几乎要将兄弟两个给掩埋了。


    连着喊了好几遍,李天明才听清天亮再说什么。


    “老实坐着,把棉袄裹严实了!”


    出发的时候,天虽然有点儿阴,可看着也不像要下雪的样子,刚到半路,大雪片子就砸了下来。


    今年大概率又是一个严冬。


    哪像后来,三九天最冷的时候,也不过零下七八度,下场雪能引得全城小年轻狂欢。


    “哥,找个地方歇会儿吧,这雪越来越大了!”


    虽然背着风,可雪太大了,天亮说话的时候,张嘴都费劲。


    “不能停,一停这拖拉机未必还能开得起来。”


    今天给棉纺厂送一车,过些日子,再给炼钢厂送一车,今年这卖鱼的营生就该停停了。


    雪花不停地往脸上砸,路都看不清了,好在这年头也没啥车,遇上这种天气,谁不是猫在家里躲着。


    趁着现在路上的积雪还不是很厚,抓紧时间往前赶,否则一旦误在半路,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临近海城市区,雪也小了一点儿,兄弟两个总算能喘口气了。


    天亮换了李天明,捏紧了油门,尽力往前拱。


    “先去市委大院。”


    王作先有事要找李天明,这是大事,可不能耽搁了。


    “知道了!”


    赶在中午前,兄弟俩终于把拖拉机开到了市委大院门口。


    刘秘书一直在传达室等着。


    “天明同志,快进来暖和暖和!”


    将冻得浑身筛糠的两个人迎进了传达室,屋里生着煤炉子,几乎要冻僵的身体,渐渐恢复了温度。


    “王主任没开会吧?”


    “早会开完,一直在等你呢!”


    李天明喝了口热水,叮嘱天亮在这里等着,他跟着刘秘书一起去了王作先的办公室。


    “冻坏了吧,刘秘书,给天明同志倒杯热茶!”


    王作先看着肩头雪还没化尽的李天明,连忙起身。


    “不麻烦了,没啥!”


    农村人还能怕冷,为了生活,甭管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该干的时候,照样得干。


    捧着热茶杯,李天明感觉已经麻木了的双手,又有了知觉。


    “王主任,我先和你说说工厂的建设进度!”


    “不忙,先歇歇,建设进度,学国同志和我介绍过了,让你来,主要还是为了明年广交会的事!”


    咋?


    又有变故了?


    见李天明神色微变,王作先笑道:“别紧张,定下的事,肯定不能改,不过……明年的广交会提前到了5月10号,你们那边……能不能赶得上?”


    5月10号!


    李天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现在的进度,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正月里完成厂房建设应该不成问题。


    可这场大雪下得不是时候,肯定要影响工期。


    往后的日子,如果再来上几场的话,怕是只能停工了。


    不过工期延后一些日子,影响倒也不大。


    关键是工人的培训,还有后续原材料的供给。


    电饭煲的缸筒,李天明之前已经和孙福满谈妥了,经过了几次试验,如今炼钢厂三产单位做的缸筒,已经通过了验收。


    剩下的外壳,这一次李天明准备自家的工厂完成,前些日子,他要的注塑机已经到了,那些电器元件,就只能通过王作先来联系供应单位了。


    “这方面的事,你不用担心,这样吧,春节前,我先安排人给你送一批过去。”


    听王作先这么说,李天明就放心了。


    “还有个事,王主任,电风扇明年的生产任务……”


    电风扇厂从开始生产,一直到现在,总计生产了两万台,除了第一个月因为王作先要得急,产量达到了五千外之外,后面每个月的产量基本上能维持在两千五百台左右。


    对于他们这样一个村办集体企业来说,这样的产能已经不算低了。


    如今除了海城之外,周边的几个地区,睡莲牌电风扇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按照李天明的计划,两年之内,睡莲牌只要能占据华北地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就行,和华生、牡丹、长城这些知名品牌的竞争,那是往后的事。


    “你今天来的巧,我昨天组织轻工业局开会,正好说了这个事,明年你们睡莲牌的生产任务,已经定下来了,30000台,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有!”


    李天明激动得站起身,30000台,这下明年的生产算是有着落了。


    “不过有句话,我要说在前面……”


    “请领导放心,绝对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目前来说,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依旧是从中枢到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天明自然不敢拿这个事随便开玩笑。


    赚钱再重要,也没有粮食重要。


    “知道就好,走,你和我出去一趟,我带你去个地方!”


    呃?


    见王作先起身,李天明也连忙跟着一起站起来了。


    两人到了楼下,车已经等在了门口。


    经过大院门口的时候,李天明和天亮打了个招呼,随后便被带到了一处工厂。


    大雪天,厂区内依旧人头攒动,上千号人正忙活着搞建设。


    不等李天明发问,王作先便主动开了口。


    “这里就是海城市电饭煲厂了,原来是灯泡二厂,搬迁后,这里一直空着,现在总算是又利用起来了!”


    之前王作先曾说过,海城市会成立一家专门用来生产电饭煲的工厂,同样也是中国的第一家专门用来生产出口商品的单位。


    没想到这么快就操持起来了。


    还是这个年代好!


    不像后来,遇到点儿事就反复扯皮,相互推诿。


    如今无论要做什么,只要上面下达了命令,整个社会都会立刻行动起来,相关产业全力支持,集中全部力量,调集一切资源,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件事做好。


    “天明啊!现如今上面的领导也非常重视。”


    刚刚李天明还在纳闷,王作先把他带来这里是什么意思,现在才明白,是在给他加担子呢。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王作先点点头,下了车,这会儿雪已经小了很多。


    李天明跟在身旁,落后了半个肩膀。


    “任重而道远,天明,可千万不能放松,我对你的期望很高。”


    有头脑,有胆识,最重要的是,李天明敢于将想法付诸行动吗,这一点尤为难得。


    如今的社会环境,有想法不敢说,敢说又不敢做,敢做又畏首畏尾,这种情况太多了。


    王作先是个务实派,他最烦的就是喊口号,放卫星,一门心思地只想先将海城的经济搞上去。


    阶级斗争什么都可以先放一放。


    先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


    因此,海城革委班子内部,对他也存在着极大的非议,特别是以楚明玉为首的那帮人,经常在组织会议上和他唱反调。


    不过好在上面还是支持他的,特别是李家台子的集体经济发展,被作为典型之后,如今虽然还不敢说完全掌控了海城的领导班子,但至少在和楚明玉一系的争斗中,王作先是处于上风的。


    破局的,正是李天明。


    正因为如此,王作先才愿意支持李天明,帮助李天明,他也想看看,这小子到底能飞多高,飞多远。


    “雪又大了!”


    王昨天抬头望着天。


    “好兆头啊!瑞雪兆丰年,来年一定又是个好年景!”


    说着又看向了身旁的李天明。


    “天明,好好干,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会一直支持你的!”


    得到了王作先的承诺,李天明非但没感觉到轻松,反而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第三更,兄弟们还有票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