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七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作者:慎思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此刻的李老六脸上一片灰败,原本炯炯有神的一双眼睛,也像是蒙上了一层霜。


    大概已经知道了自己大限将至,不过看不到丝毫畏惧,反而感到了解脱。


    平日里在人前装作如无其事,可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清楚。


    几辈人打拼积攒下的家业一朝丧尽,两个儿子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就算是到了地下都没脸见祖宗。


    “六叔,您咋样?”


    李老六缓缓摇了摇头,有气无力的说了句:“学庆,别麻烦了!”


    “没啥麻烦的,您好好的就行。”


    李老六努力牵动着嘴角,说心里话,到他这个份上,已经知足了。


    临死前还有这么多人围着,不至于死的时候,跟前连个人都没有。


    “好不了了,我心里清楚着呢!”


    “六叔,您可别胡思乱想的,就是个小感冒,吃两副药,过些日子就好了。”


    李学农也在轻声安慰着。


    “别给我宽心了,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知道,学庆,等我死了,能埋进祖坟,我就知足了,千万别麻烦大家伙,为我……不值!”


    李学庆听了,瞬间红了眼眶。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是啥样的人,乡亲们都知道。”


    划定成分,那是国家的事,这件事上,谁也没法说啥。


    可李老六这个地主,一辈子真没干过啥坏事。


    解放前,遇上荒年,更是没少周济村里的贫困户。


    土改的时候,更是主动将所有的土地,还有家里的浮财全都交了公。


    也就是时代洪流开始之后,大势所趋,可村里也尽量护住了他。


    对此,李老六心里一直感恩。


    “有你这句话,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他最怕的就是因为地主的身份,死后没法葬入祖坟。


    此刻得了李学庆的承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人一旦了却了心事,残存的那点儿精气神立刻便泄了。


    李天明见状,连忙上前。


    “六爷,学同叔,学同叔有消息了。”


    听到这句话,原本已经准备好迎接死亡的李老六,那双混浊的眼睛立刻又有了光彩。


    “老二他……”


    “对,是学同二叔,我们打听到他的消息了,您可得保重身体,我们立刻给他去信,不管咋说,您得等着他回来。”


    李老六闻言,看向了李学庆:“这是……真的?”


    李学庆没有片刻的迟疑:“是……是真的,六叔,您好好养着,等学同回来。”


    “好,好!”


    李老六眼瞅着又有了精气神。


    可任谁都知道,这口气托不了太久。


    “叔,出来说两句话!”


    李学庆点点头,跟着李天明到了外面。


    “天明,你刚才……万一……”


    “叔,你也说了,不能让六爷死都闭不上眼,我明天就去海城找王主任,只要学同叔还活着,咋也得让他回来一趟,人死为大,我就不信,连这个都不能通融。”


    李学庆叹了口气:“行,那就……试试,学国那边……”


    人死是大事,可同样的,建厂也是大事。


    尤其是,李天明还在王作先面前打了包票。


    “咱们现在就去。”


    李学庆点点头,交代了乡亲们照应好李老六,两个人去村支部开了拖拉机,直奔大柳镇。


    长甸河桥即将合拢了,到时候,李学国就要前往永河县委履职。


    关于他接任永河县革委主任的事,已经在内部公示过了。


    那位白江涛副主任,上个月接到通知,去了海城的图书馆任管理员。


    这辈子大概其也就这样了。


    到了大柳镇公社,李学国正在开会,之前李天明教的那几句话,让他一下子成了名人,现在每天都要主持学习会。


    等了一个多小时,李学国才散会。


    “天明,王主任又有什么指示?”


    李天明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五月份要去广州?”


    李学国说着也不禁皱眉,显然也觉得工期有点儿紧。


    当即抓起电话通知了下去,时候不长,何老四等人都到了。


    得知厂房可以开工,每个人都明显松了口气。


    他们每天催促着李学庆,同样的村里也有人在催他们。


    钱已经凑齐交上去了,可迟迟不见动静,大家伙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可就是这个工期……


    “俩多月,太紧了点儿吧?”


    “李家台子之前建那个电风扇厂,还忙活了好几个月呢,现在俩月就要干完,又赶上入冬了,活够呛能抢的出来。”


    “是不是和上面说说,把那个啥会往后延延?”


    李学国闻言苦笑道:“都想啥呢,广交会是国家大事,哪能因为咱们往后延期。”


    说着敲了敲桌子,示意所有人安静。


    “我也知道工期很紧,但这是国家大事,再难也得上,错过了5月份的广交会,就得等到10月份了,乡亲们的钱投进来,都盼着尽早能赚回来,谁要是耽搁了,不怕被乡亲们骂啊?旁的话都别说了,都说说看,能出多少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下何老四等人也犯了难。


    建长甸河大桥,各村已经出了不少壮劳力,前两天冬灌,都是组织妇女干的。


    现在还要出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何老四的身上。


    大鱼淀的人口最多,建厂房的活,只能落在他们的身上。


    何老四见状,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就听见李天明率先开了口。


    “建厂房不能和架桥一样,每个工一天一块钱,从咱们的集资款里出。”


    一天一块钱!


    这可比出河工赚的都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赚,再大的困难,也就不叫困难了。


    “天明,真……一天一块?”


    李天明点点头。


    “之前建电风扇厂,我们村是记工分,这样太麻烦了,干脆给现钱,我们村的人口最少,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电风扇厂做工,最多只能出20人。”


    何老四忙问:“一共用多少人?”


    来的路上,李天明心里就已经盘算好了。


    “最少400!”


    400人的话,一天就是400块,两个月就是。


    建厂一共筹集了50万,目前建筑材料花出去了将近20万。


    剩下的钱还要进设备、原材料,以及各种配件。


    钱看着多,可实际上根本不经花。


    现在还要拿出一部分,作为人工支出。


    “天明,去架桥的一分没有,建厂房一天一块钱,这样的话,架桥的乡亲们能答应?”


    李天明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这就需要各位主任去协调了,工期两个月,人员可以调换一下,只要不影响工期就行。”


    长甸河大桥工地干一个月,然后去厂房工地干一个月。


    要是还有意见,觉得自己吃亏了,各村的主任去协调。


    “这样行,谅他们也没啥话说。”


    “谁要是还发牢骚,到时候收拾他们。”


    李学国听着,赶紧叫停。


    “工作还是要耐心一些,和乡亲们解释清楚了,不要只看着眼前这点儿利益,厂子早一天建好,早一天投产,大家投进去的钱,才能早一天赚回来。”


    400人的名额很快就分配好了,大鱼淀自然占了大头,当初架桥的时候,也是他们出的壮劳力最多。


    正事说完,何老四等人各自回去了。


    “学庆,还有啥事要说?”


    李学庆沉吟了片刻,道:“六叔不行了。”


    李学国顿时皱起了眉。


    他家和李老六算是比较近的。


    “咋回事?身子骨不是一直挺硬朗的吗?”


    李学庆愤愤不平的将批斗会上,李老六被张青森打了两个耳光的事说了一遍。


    “她妈的,这样的狗崽子,你咋还能放他回城?”


    李学国也恼了,特别是得知张青森已经返城的消息之后。


    “庄老杆儿的闺女就差给我跪下了,我能咋办?”


    李天明也帮着解释,还特意把给张青森的评语说了一遍。


    “便宜他了。”


    李学国呼出一口气,也被气的不轻。


    “你们是想和我说六叔的后事?”


    李学庆看向了李天明。


    李天明道:“我们是想请王主任帮忙,看看能不能找到学同二叔,让他……回来一趟。”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