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地方保护

作者:慎思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地方保护?那小子是这么说的?”


    一大早,马局长便到了王作先的办公室,将昨天李天明的话,原原本本的重复了一遍。


    很多新的理念,马局长昨天回到家,也琢磨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


    “王主任,这位小李同志不简单啊!思维很活跃,有些想法还……非常大胆!”


    在这个人人求稳的年代,任何新的思想都会被打上离经叛道的标签,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惹祸上身。


    所以,人人都变得不敢想,不会想,上面怎么说,底下就怎么做,解放思想,放到现在是很危险的。


    “你说的没错,这小子的确很大胆,不过他的很多想法,也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比如这个地方保护就很……有趣。”


    如今各地区的发展严重失衡,上上下下虽然都在斗私批修,可对于“修”的很多政策,依然在模仿。


    比如社会分工这方面,有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作为全国的大粮仓,有的地区重点发展重工业,有的地方重点发展轻工业。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但也不能一刀切。


    可事实却是……


    有些教条了。


    这样很容易使得某一地区浪费真正的优势资源。


    “这个问题,我们拿到组织会议上来讨论,尽快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华生厂很快就能仿制出同款的电风扇,一旦先于李家台子投入市场的话,恐怕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厂根本来不及发展,就会因为丧失市场,导致无疾而终。


    这显然不是王作先希望看到的。


    李家台子作为一块实验田,在它初期发展的阶段,还是要大力的扶持、保护。


    “检测实验什么时候结束?”


    “十一点半,还有不到三个小时结束。”


    王作先点点头:“走,我们也去看看。”


    二十台电风扇此刻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二十个小时。


    华生厂的几位技术员昨天夜里都没离开过,此刻熬的眼睛都红了。


    “哥!”


    天生把李天明叫醒,他们哥俩倒班睡了一会儿。


    “几点了?”


    “快九点了!”


    李天明在脸上搓了两把。


    “你在这边盯着,我去买点儿吃的。”


    说着起身出去了。


    实验是在海城的灯泡厂进行的,去年养殖场那最后5000只鸡,其中1000只就是卖给了灯泡厂。


    李天明去找了后勤处物资科的科长,两个人一起去了食堂。


    打了几份早点回来。


    华生厂的技术员也早就饿得不行了。


    “苏科长,还要多久才能出结论?”


    李天明说着,摸了摸电动马达的保护罩,滚烫滚烫的。


    苏科长熬的双眼通红,昨天他一宿没睡。


    只不过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质量问题,变成了设计思路。


    好几次都想将其中一台拆开,好好研究一下扇叶的形状。


    并且为了确定这种款式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他愣是在电风扇前面坐了一宿。


    “结论……已经不重要了。”


    连续工作超过二十个小时,电动马达没出现任何问题,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至少在使用寿命方面,不比华生厂的产品差。


    更何况还有降噪、低能耗的优点。


    “李同志,我能问一下,这种形状的扇叶,是谁设计的吗?”


    李天明没说话,只是默默的递过去了一支烟。


    苏科长略带尴尬的笑了一下。


    “是我冒昧了。”


    正说着,房间的门被打开,灯泡厂的领导和马局长,簇拥着王作先走了进来。


    “苏鹏同志,实验的结果还没出来吗?”


    苏科长闻言忙对着几个技术员摆了摆手,断开电,所有的电风扇都停止了工作,重新启动,一阵嗡嗡嗡的声响过后,全部照常工作。


    “可以了!”


    苏科长点了下头。


    “王主任,还是伟大领袖高瞻远瞩,有真知灼见,人民可以创造一切,我……服了!”


    王作先笑道:“别这么说,未来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的发展,还需要你们的帮助,要多提宝贵意见。”


    见苏科长这位电风扇专家都这么说,王作先也是大为开怀。


    “周主任,安排苏科长他们去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把本钱给亏光了。”


    灯泡厂革委的周主任连忙吩咐后勤处,带苏科长等人去招待所休息。


    会议室内,二十台电扇摆在桌子上,王作先是越看越喜欢。


    “天明,了不起啊!”


    李天明忙道:“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王作先笑着,抬手虚点了两下。


    “接下来是不是准备开足马力生产了,用你的话来说,这叫提前抢占市场。”


    点上一支烟,接着又说道。


    “你昨天和马局长说的那个……地方保护政策,我觉得很有创造性,与全国一盘棋战略,并不矛盾,每一个地区都要发展,相互之间势必会产生利益冲突,短期或者长期的地方保护,既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也能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你这小同志,思维很活跃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听王作先这么说,李天明便知道这件事有门儿。


    王作先不是个习惯墨守陈规的,更是个务实派,哪种方式有利,就按照哪种方式来做。


    “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组织会议讨论过后,才能有结论,不过你那边不能等,第一批5000台电风扇,什么时候能交付物资局?”


    未来和电风扇厂对接的并不是作为出货渠道的百货商店,而是市的物资局,然后由物资局统一调配。


    李天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两个月。”


    电风扇厂刚开始运作,生产效率肯定不会太高,李天明也不能不保守一些。


    王作先却不满意:“时间太长了,两个月的时间,恐怕上海的华生厂已经能拿出成熟的产品了,一个月,最多一个月。”


    领导下达了命令,李天明也只能咬牙应下了。


    看起来回去以后要立刻组织生产了。


    “这就对了嘛,年轻人要的就是敢想敢干。”


    “王主任,不知道物资局的收购价格……”


    “这个问题,你去和物资局谈。”


    李天明闻言,便没在继续这个话题。


    “天明同志,这颗卫星能不能放到天上,就看你们的了。”


    从灯泡厂出来,李天明又带着天生接连跑了好几个地方。


    先是去了电机厂,确定了电动马达的供货量和供货时间,接着又去了钢铁厂,电风扇的保护罩、支架、控制台,同样要定下来。


    最后两人才去了市里的物资局,有王作先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直接见到了物资局的局长。


    关于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哪还有不知道的。


    王作先大力推动的项目,谁吃饱了撑的,会去卡市革委主任的脖子。


    只不过这个价格……


    “80!”


    比目前百货商店里华生牌的电风扇还便宜了十多块钱。


    如果放在日后,价格肯定有的谈了,但如今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


    直接将生产成本,每一项都给列出来,用料多少、人工多少,还有所需的水电等能耗。


    李天明早有准备,来之前便列好了一份明细,将生产所需的全部投入都给写得清清楚楚的。


    水分肯定有,但只要解释的通,没有人会去逐一核实。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10%的利润,企业要发展,利润肯定是不能少的。


    物资局的局长看了一遍,也没说什么,直接叫来了底下一个科室的科长,将李天明列的明细递了过去。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的心里一点儿波动都没有,那份名义里面有多少花活,他自己最清楚。


    按照他算出来的结果,生产一台电风扇需要60多块钱。


    而事实上……


    连50块都用不到。


    不过做成本预算,这里面的学问大了,他上辈子干了二十多年工程,若是想搞点儿小花招,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啪!


    一张采购单上加了市物资局的大印。


    “兹委托李家台子电风扇厂生产电风扇5000台。”


    看看,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前面既没有双方的权利,也没有各自需承担的义务,更不涉及一旦违约的责任。


    不过有了这个,李天明接下来的计划第一步算是正式踏出去了。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