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1章 你们咋才来呀!

作者:郝二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唐辰没客气,反而十分严肃地抱拳拱手,作揖下拜,大声道:


    “请殿下为大郑江山社稷,出兵救出陛下,拨乱反正。”


    他这么严肃的突然行礼,搞的福王有些懵圈。


    紧接着,便反应过来,三辞三让,皇家子嗣必学的圣人礼仪。


    只不过以前常用在祭祀上,而且他都是跟在太子哥哥身后,看着太子做的。


    如今突然换成他来做,倒真有些转不过弯来。


    不过他也明白,这是唐辰为事后堵住那些文人的嘴,表演的一场戏。


    他,大郑皇帝明良帝三子,常洵,赐奉福王爵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谨守朝廷法度,没有父皇诏书绝不能私自调兵出府。


    上次为救人调兵出府,便引起朝臣不满,若不是明良帝有意袒护,他现在还在禁足呢。


    福王想通这些后,顺势演了起来:


    “不行,不行,没父皇诏书,本宫怎么可以随意派兵出府,不可以,不可以。”


    魏忠贤和吴三桂听闻这话,瞬间傻眼,你不打算出兵,还集结这么多人在这儿站桩,闲的没事干逗傻小子,闹呢?


    不过两位都是机灵之辈,转瞬便明白,这是要演戏,这样事后传扬出去,福王是应了他们这些狗腿子的怂恿,又为了大郑百姓安危顾虑,才不得不出兵平叛。


    于是魏忠贤和吴三桂对视一眼,争先恐后跪地请求出兵,匡扶社稷。


    没皮没脸的魏太监还哭起来:


    “殿下仁慈,请殿下救救大郑的百姓吧,大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您如盼天上的日月,没有您的照拂,大郑百姓将会永远生活在黑暗里,惶惶不可终日。”


    好家伙,这话一出,三百多人那能干看着,也跟着跪下**。


    一时间群情激昂,慷慨悲歌,大有福王不出山,大郑明天就亡了似的。


    三辞三让一番,福王胖脸激动的抖个不停,攥着唐辰的手腕久久不能松开。


    唐辰笑着附耳小声道:“殿下差不多可以了,现在请您坐镇兵马司衙门,兵发九门,接管京城防务,以待时局再做进一步决断。”


    福王激动的点头如捣蒜,一时间竟忘了说话。


    魏忠贤吴三桂等人见福**点头,以为自己表现的不够卖力,哭的更加大声了。


    “殿下,大郑没你不行啊。”


    “殿下,您就是万民的再生父母,京城百姓等着您解民倒悬呢。”


    “啊,伟大的福王殿下,您是永远的太阳,请您带领我们冲破黑暗吧。”


    最后连带着石大亨和韩五这样的糙汉子,也跟着哭起来。


    言辞恳切的大有福王不出山平叛,他们要行死谏的架势。


    “说话,殿下说话,兵发九门,接管兵马司衙门。”


    实在听不下的唐辰,小声鼓励着,福王才激动地开了口,只是初开口,声音不免有些颤抖:


    “啊,对,说话,殿下,不是…”


    “殿下我说一句您说一句。”唐辰见福王实在过于激动,当即贴耳附声道。


    福王只是狂点头。


    “宫城失火,皇上生死未卜。”


    唐辰说一句,他重复一句。


    “宫城失火,皇上生死未卜。”


    “身为人子,心忧皇上安危,袖手旁观视为不孝。”


    福王重复完,又着重强调一遍最后两个字。“不孝!”


    “太子与隆王争执,惊扰京师百姓。”


    “扰乱大郑江山社稷,坐视社稷动荡,百姓困苦,视为不忠。”


    “不忠!”福王点头表示认可。


    “今日尔等随本王出府,旨在拨乱反正,接管京城防务,维护内城安危,弹压聚众滋事者。”


    说到这儿,福王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渐渐好转过来,说话变得流畅,并且他完全领会了唐辰的意思,当即松开他手腕,无师自通地向前跨出一步,握拳高举:


    “皇上被困,百官庸才,以至酿成今日之祸,今日尔等随孤出府拨乱反正,以安社稷。”


    “安社稷!”三百捉刀卫,震刀以和。


    同时做出魏忠贤改良后的举手礼:


    “为了福王!”


    福王同样以礼向,斜举四十五度,“为了皇上!”


    “为了皇上!”


    三百人相合之声,不亚于东华门外的隆隆炮声。


    一下子将吴三桂等人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行礼,但气势却是将他们完全压制下去。


    简单做了一下分配,捉刀卫以十人,加南城守卫三人的十三人小队,持福王手谕,迅速抢占内城九门,没有福王命令禁止任何人开关城门。


    剩余一个小队和唐辰等人,跟随福王直奔兵马司衙门。


    分配妥当,迅速出发,福王的捉刀卫可步可骑,全为精锐,府门一开,霎时蹄声如雷,滚滚而起。


    石大亨带队,吴三桂和魏忠贤簇拥下,福王带着唐辰直扑兵马司衙门。


    他们到的时候,却意外见到,兵马司衙门大门四下敞开,门口不见半个守卫。


    外面炮声隆隆,里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5200|1680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乱乱哄哄。


    情况不明下,吴三桂机敏地主动请缨:


    “殿下卑职带人先进去。”


    福王点头同意!


    唐辰跟着也进了去。


    甫一进入,不光他傻眼,吴三桂也傻眼了。


    里面的胥吏见到他们,一听是福王的人。


    如见亲爹一般,大呼一句:


    “你们咋才来呀!”


    原因无它,亲爱的兵马司指挥使大人不见了,那位胆小怕事,遇事便躲的指挥使,听到东华门传来警讯后,借口尿遁,一去不复返。


    各处匪情涌入兵马司衙门,可没有指挥使大印,和兵符,他们根本处置不了任何军情。


    太子派人催促平叛的旨意,已经来了三回,可依旧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总而言之,便是已经乱成一锅粥。


    如此一来,东华门打的都快成热粥了,却迟迟不见兵马司的人马出动。


    京城各个坊间,立时便多了许多趁火**的宵小之辈。


    福王的到来,恰恰解决了胥吏们的无所适从,一个个听到他到来,抢着出门跪迎,倒显得吴三桂等人像外人了。


    事情顺利的超乎想象,福王坐镇兵马司衙门大堂。


    瘫痪的兵马司迅速运转起来,唐辰借兵马司衙门副指挥使印,以代天捉刀印信加太子谕旨的名义,三重命令取代指挥使印信和虎符。


    向五城兵马校场,发出配合福王接管城门防务的命令的同时,也接到来自各方的情报信息。


    太子召集群臣,朝中重臣相继赶赴金銮殿,除了以监国太子名义,发来三道协助平叛的谕旨之外,消息几近断绝。


    大内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只听到炮声不断,有说英国公接手禁卫军,正在指挥平叛的,有说皇上已经驾崩,太子登基称帝的,还有的竟然传福王也**了。


    搞得坐在衙门大堂上的福王,气恼地砸了那位跑路的兵马司指挥使的官椅。


    各项命令发出后,失去控制的京城,迅速得到安定,五城兵马有了主心骨,迅速做出回应,只要福王一声令下,他们可以随时集结平叛。


    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就这样的时候,衙门口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公鸭嗓子尚未进门,便嚷嚷道:


    “兵马司没人了吗?


    新皇登基的圣旨到,没人出来接旨吗?”


    王振高举着圣旨,径直闯入衙门大堂,下巴仰的几乎只能看到他的大鼻孔。


    福王脸色顿时阴沉了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