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9章 定科学为国学?工业体系的雏形

作者:词中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场众人都亲眼见识过很多科学造就的神奇。


    同时许青也经常让人在报纸里宣传科学的用途。


    许多人都知道,无论是那些神药,还是手机、汽车等神奇的物件都是因为科学而出现的。


    许青看了眼崇祯,接着道:“本王与陛下商量过,打算将科学定为大明的国学。”


    “什么?”


    “科学为国学?那……那儒学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对于在场所有人而言都太震撼了。


    自汉代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远的不说,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儒学一直都是大明的国学。


    也是选拔人才最为关键的标准。


    如今竟然要将科学定位国学?


    崇祯接过话茬:“儒学和科举依旧进行,只不过朝廷也会通过科学选拨部分人才为官。”


    他并没有一棍子将儒学打死。


    如今的儒学依旧如日中天。


    最关键的是,儒学早已深入民心,更有无数人还在苦读四书五经,无数家庭在咬牙让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苦读书。


    想让他们参加科举,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真要将儒学一棍子打死,大明必定会大乱,至少现在还不行。


    闻言,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也仅仅是稍微松了一口气而已,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


    科学选拔出来的人才要和儒学科举出来的人才抢位置,这必定损害了儒生的利益。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这是整个阶层的利益受损,士绅阶层必定不会当做没事发生。


    甚至就连朝廷当今的官员也会被损害到利益。


    当然,在场官员并没有出言阻止。


    一来他们见识过了科学的神奇,二来现在不说话顶多以后利益受损。


    但现在反驳皇帝的意志,立即就会利益受损。


    还有一点,这些人大部分是崇祯特地选出来的。


    他们心中多多少少都装着大明和百姓。


    既然科学有大用处,这件事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温体仁嘴角动了动,不过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自己都礼部尚书了,又是内阁次辅。


    又何必冒险呢?


    袁可立叹了一口气:“陛下,这件事即便我等同意,但朝野上下也必定有许多不甘心之人的,您一定要做好准备。”


    “朕明白!”


    不用提醒,崇祯就知道后果。


    不过他不在乎,他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这是大明最为正确的道路。


    既然是最正确的,即便再惨烈再艰难他都不会放弃或者退缩。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变法都失败了?


    因为掌权之人不知道变法是对是错,甚至就连提出变法之人都没有十足的信心。


    这就会导致变法执行得不彻底,在看到损失太大时就会瞻前顾后,甚至虎头蛇尾地结束。


    一个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文明发展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科学研究上,九成九的时间和心血都是在试错。


    一个文明的发展也差不多。


    华夏上下五千年,错了无数次都没能找到‘科学’这条路。


    或者说曾经找到了,却没能贯彻下去。


    反而在‘儒学’这条道上一错再错,更是发展成为程朱理学,这一道思想上无形的枷锁。  发展科学这件事,许青和崇祯都是抱着无比坚定的决心。


    谁挡谁死!


    儒生不同意那就屠尽,即便将整个大明打得支离破碎,即便让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大明也在所不惜。


    许青看着诸多电器:“过几天本王会在城内建立一个新的商铺售卖这些电器,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前去购买。”


    “什么?这些电器要出售?”


    众人都是心动了,这些电器在他们看来太实用了。


    许青接着道:“这些电器其实也不一定需要买,咱们大明如果掌握了科学,自己也能造出来。”


    说着,他看向了工部尚书张凤翔和一众商行掌权人。


    “甚至你们的工部,你们的商行也能造出来。”


    许青明白,单靠自己在后世购买,或者自己的集团生产是一定不够的,也力有未逮。


    大明必须要建立工业体系。


    而一个工业体系的建立,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甚至在后世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明想要做到就需要朝廷的支持,甚至也需要大明商人的参与。


    资本是一柄双刃剑,滥用不可取,但因噎废食依旧不可取。


    “什么?我们也能造出来?”


    “王爷……您……您可不能忽悠我们啊!”


    一众商行掌权人都是惊呆了。


    他们自己的商行也能造出这样神奇的电器吗?


    “当然,只要你们掌握了科学,多的不说,电风扇、电热水器这些并不难,同时若无法独自完成也可只制作其中的部分零件啊!”


    众多商人眼睛大亮。


    他们都看到了这里面巨大的商机。


    这样神奇的电器,一旦卖出去不知道能卖什么天价?


    到时候简直要名声有名声,要利润有利润。


    就如同王爷所说,即便自己商行的能力不行,科技水平不行,但也可以只提供其中的部分零件啊!


    “科学?”


    这一刻,他们突然对科学无比感兴趣。


    因为这代表着金钱,而商人本就是逐利的。


    他们暗自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让自己的手下或者儿子去学习科学。


    许青说完,又看向了林成业和几名厂长还有王国兴、李武他们。


    “你们平时经常要跑来跑去,本王打算给你们每人奖励一台电瓶车。”


    “但切记,不要撞到人。”


    “什……什么?”


    “每人……每人一台电瓶车?”


    在场除了皇帝,其他人都瞪大了眼睛。


    尤其是几位当事人。


    “多……多谢王爷!”


    “多谢王爷赏赐,我等必定肝脑涂地。”


    他们太激动了,如此宝物自己竟然也能有一辆?


    开出去多拉风啊?


    而张维贤和几名尚书也是一脸羡慕,随后看了看许青,又看了看崇祯。


    那意思不言而喻。


    崇祯没好气的道:“京城又没电,送你们也没地方充电,等哪天京城的发电站建好了,所有尚书朕都送一台。”


    这一刻轮到那些侍郎等大官羡慕了。


    却听崇祯接着道:“其他人也不必羡慕,到那天朕买一两台公交车,专门接送你们上朝。”


    “至于英国公,到那天朕不但送你电瓶车还送你一辆电动三轮车,绝对拉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