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4章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散会后,陈平安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忙碌的工业园区,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更清楚,只有迈出这一步,龙国的工业化之路才能更加稳固。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那么,让我们看看,谁先扯到蛋。”陈平安低声自语,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


    在铁路升级计划中,铁路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车头牵引力不足和轨道承载能力过低。


    蒸汽机车效率低下、燃料浪费严重,而老旧的窄轨铁路已经不堪重负,限制了列车的速度和载重量。


    陈平安决定,第一步从车头动力改造和轨道铺设升级入手:


    车头改造:研发电力机车,替代老旧的蒸汽机车。


    轨道升级:铺设更高强度、更宽轨距的新型钢轨,提升铁路承载能力。


    “如果我们连车头和轨道都解决不了,谈铁路升级就是空谈。”陈平安对团队说道,“我们必须先啃下这两块硬骨头。”


    然而,随着计划的逐步展开,陈平安发现,现实的难度远比想象中更大。


    在五十年代初的龙国,铁路铺设工作面临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当时的钢铁产量极为有限,优质钢材几乎全部用于军事用途或紧急工业项目。铺设轨道所需的高强度钢材根本无法保障供应。


    陈平安提出的新型钢轨设计——基于更宽轨距和更高强度的标准,需要大量的优质钢,但现有钢厂的技术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轨道铺设技术主要依赖人工,机械化程度极低。工人们用的还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手工工具,铺设效率极低。


    当时的轨道连接方式依然采用简陋的鱼尾板和螺栓连接,无法满足高速列车的需求。一旦轨道稍有松动,就会导致列车脱轨。


    自然环境恶劣:


    大量山区和丘陵地带需要修建铁路,但缺乏必要的地质勘探设备和施工机械,很多地方只能依靠人工开山凿路。


    龙国北方冬季严寒,南方雨季漫长,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工人们冒着暴雪、酷暑和泥石流的风险,艰难推进。


    人力资源不足:


    铁路铺设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由于战争和长期的经济困难,许多经验丰富的铁路工人早已流失。


    新招募的工人大多缺乏技术经验,施工效率和质量都难以保障。


    相比轨道的铺设,车头的改造同样困难重重。龙国当时的铁路车头几乎全部是蒸汽机车,而电力机车的研发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


    五十年代初,龙国的电网覆盖率极低,许多地区甚至连基础的工业用电都无法保障,更别提为铁路提供大规模的电力输送。


    电力机车需要依赖架空电缆供电,但架设这种高压电缆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龙国当时的技术储备远远不足。


    动力系统设计:


    电力机车需要高效的牵引电机和控制系统,但现有的工业基础连普通的电机都难以生产,更别提高性能的牵引系统。


    陈平安从国外技术资料中获取了一些电力机车的设计原理,但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仍需要大量试验。


    成本问题:


    一台电力机车的生产成本远高于蒸汽机车,而当时龙国的财政状况非常紧张。有人质疑,电力机车是否真的值得投入巨额资金去研发。


    ……


    随着轨道铺设和车头改造计划的推进,陈平安的工作引来了许多质疑,甚至是明里暗里的嘲笑。


    “陈平安这人,确实有点本事,但这次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一名中年官员摇了摇头,语气中满是嘲讽,“他懂机床,懂计算机,难道现在还懂铁路和轨道了?”


    “就是啊。”另一人附和,“电力机车?铺新轨道?这些东西我们从民国时期就没搞明白,他一个搞机床的,凭什么觉得自已能解决这些问题?”


    “别说电力机车了,就咱们现在连铺轨道的钢材都不够,陈平安的计划,怕不是空中楼阁。”


    更有一些人私下议论:“要我说,陈平安这人是太爱出风头了。什么都想插手,什么都想干,结果肯定是步子迈得太大,最后摔个大跟头。”


    在轨道铺设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也对陈平安的计划颇有微词:


    “这位陈主任,是不是没见过咱们铺轨道的艰难?就靠咱们这些破工具,能铺出来什么高强度的钢轨?”


    “听说还要搞电力机车?别开玩笑了,咱们连电灯都不够亮,还搞什么电车头?”


    “我看啊,这就是纸上谈兵。等到铺不下去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活儿有多难了。”


    ……


    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嘲笑,陈平安没有多做辩解。他知道,任何语言上的争辩都不如实际行动有说服力。


    为了推进轨道铺设和车头改造计划,陈平安亲自深入施工现场,和工人们一起研究铺轨方案,改进铺轨工具。


    一个月后,陈平安带着他亲自设计的电力机车方案,正式向工业部提交了设计图纸。


    这份设计方案详细到令人惊叹,甚至包括了车头的外观、内部牵引系统、供电方式等每一个细节。


    会议室内,陈平安将设计图纸一张张铺开,语气自信地说道:


    “这是我们第一代电力机车的完整设计方案。它采用直流电力驱动,牵引力比现有的蒸汽机车高出30%,速度可达100公里每小时。更重要的是,它的能源效率将是蒸汽机车的两倍,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他停顿了一下,指着图纸上的系统结构:“这台车头采用晶体管技术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精确调节牵引力,确保列车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听到这里,会议室内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不禁交头接耳,场面一片嘈杂。有人眼中露出惊叹,仿佛被陈平安的设计震撼到了;但也有人脸色阴沉,显然不买账。


    就在陈平安讲解完设计方案时,一名中年官员猛地站起来,语气中透着明显的不满:


    “陈主任,我不得不说,你的设计确实很漂亮,但这真的是在做铁路机车吗?不如说,更像是在画空中楼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