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5章 赵部长:平安,咱们有钱了!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天,陈平安推开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奇怪的场景。


    往日神采奕奕的赵部长此刻竟呆坐在办公桌前,双眼无神地盯着前方,仿佛丢了魂似的。


    "赵部长,您这是怎么了?


    "陈平安快步走上前,关切地问道。


    赵部长闻声抬起头来,看到是陈平安,张了张嘴,却只发出了


    "阿巴阿巴


    "的声音,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他的表情既像是惊喜,又像是不敢相信,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度震惊的状态。


    陈平安被赵部长反常的表现弄得一头雾水。


    从未见过这位老练的部长如此失态。


    "赵部长,您别吓我啊,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


    赵部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已的情绪。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从桌上拿起一张纸,递给陈平安:


    "你...你自已看吧。


    "


    陈平安接过纸张,定睛一看,顿时也愣住了。


    这是一份来自外交部的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一笔惊人的交易:骆驼国订购100门107火箭炮和10万枚炮弹,总价3500万美元,要求三个月内交付。


    看到这个数字,陈平安的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


    在这个年代,全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一亿多美元,这一单生意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难怪赵部长会如此激动,这简直就是天降横财!


    更让陈平安哭笑不得的是,按照每门火箭炮30万美元的单价来算,这笔交易的利润率简直高得惊人。


    要知道,107火箭炮的成本价不过两千美元左右,这可是整整150倍的利润啊!


    "没想到在这个年代,狗大户还是这么豪横。


    "陈平安心中暗自感叹,


    "估计也只有骆驼国才会这么阔绰了。


    "


    赵部长终于缓过神来,双眼湿润,声音有些哽咽:


    "平安啊,我们有钱了,我们终于有钱了!


    "他激动地抓住陈平安的手,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这下咱们可以大干一场了!


    "


    陈平安微笑着点点头:


    "是啊,有了这笔资金,我们的研发工作就不用再捉襟见肘了。


    "


    赵部长站起身来,精神焕发:


    "来人啊!马上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我要开会!


    "


    他转向陈平安,


    "小陈,你那个无人轰炸机的项目,现在可以放开手脚去搞了。需要什么设备,尽管说!


    "


    陈平安眼前一亮:


    "赵部长,我有个建议。不如我们拿出一部分资金,建造一个风洞。有了这个设备,以后各种试验都会方便很多。


    "


    "风洞?那是什么东西?


    "赵部长有些疑惑。


    陈平安兴致勃勃地解释道:


    "风洞是一种模拟飞行环境的大型设备。


    它可以产生高速气流,让我们在地面上就能测试飞机的气动性能。


    有了风洞,我们就能在实际试飞前发现并解决很多问题,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


    他拿起笔,在纸上快速画出风洞的结构图:


    "风洞主要由进气道、收缩段、实验段、扩散段和动力装置组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马赫数的风洞,从亚音速到超音速都能测试。


    "


    赵部长听得连连点头:


    "好!这个风洞咱们必须建。你尽快拿出一个详细方案,我马上批准!


    "


    陈平安欣喜若狂,心想有了这笔资金支持,自已的研究工作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在五十年代初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先进的风洞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


    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水平和可获得的资源,陈平安制定了一个相对可行的风洞建设方案:


    先建造一个中等规模的音速闭口式风洞。这种风洞结构相对简单,但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测试需求。


    动力系统需要设计一个直流电动机,功率在1000-2000马力之间。


    这种电机虽然体积较大,但能提供稳定持续的动力输出。


    再搞一个变速器用于调节风速,可以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实现。


    收缩段:采用木质或钢板制作,内部光滑,保证气流平稳加速。


    试验段:使用高质量的钢材制作,内部安装观察窗,便于观察模型。


    扩散段:同样采用钢板制作,确保气流温和的返回。


    此外还需要准备机械天平、支撑杆、皮托管、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等东西。


    还需要示波器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用照相机记录模型和气流的状态。


    场地可以选在郊外,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封闭空间,长度至少100米,宽20米,高10米。地基要稳固,能承受大型设备的重量。


    需要稳定的大功率电力供应,至少2000千瓦。可能需要专门的变电站。


    为保证实验精度,需要安装控温系统,控制风洞内的温度和湿度。


    陈平安在制定这个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可获得的资源。


    虽然相比后世的风洞设备还有不少差距,但在五十年代初期,这样的风洞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了。


    "赵部长,


    "陈平安拿着详细的设计方案,向赵部长汇报,


    "这就是我们的风洞建设方案。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我们准备先建一个中等规模的音速闭口式风洞。


    "


    赵部长仔细翻看着方案,不时点头:


    "嗯,看起来很全面。不过,你确定我们能搞定这些设备吗?


    "


    陈平安自信地回答:


    "设备我们是能够自已制造的。虽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


    "


    赵部长满意地笑了:


    "好!就按你这个方案来。记住,这个风洞不仅是为了我们的无人机项目,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航空工业。一定要建好它!


    "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把轰炸机搞出来。


    由于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依靠无线电来控制投弹,这就意味着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不能太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平安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机械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投放炸弹。


    这样一来,即便失去无线电信号,轰炸机也能完成既定任务。


    为了测试这套系统的可靠性,陈平安组织了一系列实验,使用普通炮弹进行无线控制投放。


    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投弹系统的精度越来越高。


    陈平安看着实验数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忽视飞机本身的性能提升。


    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陈平安对机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他采用了最先进的轻质合金材料,尽可能地减轻飞机重量。


    发动机也经过特殊改装,推力大幅提升。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改良后的无人轰炸机首次试飞。


    当它呼啸着冲上蓝天,速度表上的指针疯狂跳动,最终稳定在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2马赫!


    航空部的李主任等人站在跑道旁,目瞪口呆地看着天上那个小黑点。


    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数据,又抬头望向天空,仿佛在确认眼前的一切是否是真的。


    "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李主任喃喃自语,


    "两倍音速,这可是世界顶尖水平啊!


    "


    其他工程师们也都激动不已,纷纷向陈平安表示祝贺。


    然而,李主任很快冷静下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陈工,这架轰炸机的性能确实令人惊叹。


    只是,它现在只能按照既定路线飞行,无法在空中进行太多的操控。


    如果能直接在地面遥控进行战斗,那就更厉害了。


    "


    陈平安笑着拍了拍李主任的肩膀:


    "李主任,您说得对。不过您别担心,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未来,我们一定能造出更先进的遥控系统,实现真正的空中机动作战。


    "


    李主任眼前一亮: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


    陈平安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相信我,这并不遥远。我们的技术正在飞速进步,很快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


    听了陈平安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战场上,这些无人轰炸机呼啸而过,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场景。


    然而,陈平安心里清楚,要实现真正的遥控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的无线电技术还很原始,信号传输距离有限,很容易受到干扰。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通信、控制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不过,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陈平安对未来充满信心。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赵部长匆匆赶到,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陈平安,干得好!你的项目申请通过了!


    "


    陈平安闻言一喜:


    "真的吗?那太好了!


    "


    赵部长点点头:


    "没错。他们认为,你们的这项技术对我国国防建设意义重大。所以,决定再追加一笔专项经费,用于航空的深入研究。


    "


    "赵部长,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陈平安郑重承诺道。


    就在这时,一名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跑来:


    "报告赵部长,前方来电。说是有急事找您。


    "


    赵部长一愣,随即冲陈平安等人挥挥手:


    "你们先忙,我去接个电话。


    "说完,快步离开了试验场。


    陈平安目送赵部长离去,心中猜测可能又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了。


    不过他很快就将注意力转回到眼前的工作上。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无人轰炸机的性能,特别是要提高它的作战能力。


    他转向李主任等人:


    "各位,咱们刚才不是讨论到遥控问题吗?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


    一是提高无线电设备的性能,增加信号传输距离;


    二是开发更智能的自主控制系统,让飞机能在失去信号后依靠预设程序完成任务。大家觉得呢?


    "


    李主任眼前一亮:


    "陈工,你这个想法很好!如果能实现的话,咱们的无人机就真的无敌了!


    "


    正说着,接完电话的赵部长走了回来。


    “平安,来不及测试了,你的轰炸机必须马上上前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