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章 带何雨柱去报道,数控系统预留地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这样,陈平安起草了一份详尽的研制方案。


    下班回到家中,何雨柱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有说有笑地吃着饭。


    "傻柱,你的工作的事已经解决了。


    "陈平安笑着说道。


    "明天你就跟我一起去上班,到我们那的食堂当个掌勺的。


    "


    何雨柱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连连道谢。


    同时对陈平安的工作十分好奇。


    自从陈平安进了三机部,除了偶尔提一句在工厂上班外,从不透露半点内情。


    四合院其他住户就更不用提了。


    虽然都看出陈平安混得风生水起,但究竟是干什么的,没人说得清楚。


    有的猜他是厂长身边的红人,有的说他是什么特派员,反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天晚上,何雨柱问起上班的事。


    陈平安笑而不语,只是告诉何雨柱,明天跟自已走一趟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何雨柱就跟在陈平安身后,兴冲冲地出了门。


    当两人来到三机部大院时,何雨柱被门口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冲锋枪,目光炯炯地站岗放哨。


    一辆辆军车进进出出,场面蔚为壮观。


    "陈哥,这...这是要上哪儿啊?


    "何雨柱两腿发软,结结巴巴地问。


    陈平安神色如常,轻描淡写地说:


    "不是跟你说了吗?上班啊。


    "


    "上班?


    "何雨柱瞪大了眼睛。


    "咱这是要给军队做饭吗??


    "


    陈平安点点头,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


    "差不多吧。你就当是服务国防事业了。怕什么,有我罩着你呢。


    "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跟着陈平安走进了大院。


    进了厂区,何雨柱发现里面比外面还要气派。


    一栋栋厂房鳞次栉比,烟囱林立;一部部机器轰鸣作响,热火朝天。


    到处都是穿着工装,走路带风的男男女女。


    何雨柱紧紧跟在陈平安身后,生怕走丢了。


    一路上,不时有人跟陈平安打招呼,语气十分恭敬。


    "陈科长早!


    "


    "首长好!


    "


    "陈工最近又有什么高见啊?


    "


    何雨柱听得一愣一愣的。


    扭头看向陈平安,满脸的不可思议。


    "陈哥,他们都管你叫首长、科长的,你这是当官儿了?


    "


    陈平安笑笑:


    "说什么呢,就一芝麻绿豆官儿,不值一提。


    "


    可在何雨柱眼里,陈平安的形象已经高大伟岸到了极点。


    他想不到,看似随和的陈大哥,竟然是军工系统的领导干部。


    何雨柱暗暗咂舌,心想:陈哥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今后得罪他可不得了。


    自已这趟算是沾了光,跟定他准没错!


    把何雨柱安顿好后,陈平安便回到办公室,继续昨天的工作。


    桌上摆着一摞资料,都是关于云爆剂配方的最新研究成果。


    陈平安仔细翻阅着,边看边琢磨。


    环氧乙烷虽然是上佳的燃料,但要制成威力巨大的云爆弹,还需要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更易燃易爆的混合物。


    他在笔记本上列出了几个备选方案:环氧乙烷+丙烷,环氧乙烷+丁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一个个化学式在纸上挤作一团,旁边标注着各种配比和参数。


    陈平安皱着眉头,反复推敲。


    每一种配方都有其优缺点,关键要在杀伤力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


    凭借系统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计算和模拟,试图找出最佳的配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陈平安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配方。


    环氧乙烷占 70%,丙烷占 20%,丁烷占 5%,环氧丙烷占 5%。


    这个比例不仅能大幅提高燃料的挥发性和燃烧热值,还能保证混合物的均一稳定,不易发生意外。


    陈平安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冲进实验室,要亲自调配一番。


    他戴上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熟练地架好试管和烧瓶,小心翼翼地称量着各种液体。


    银白色的环氧乙烷,无色透明的丙烷,略带臭味的丁烷,还有乳白色的环氧丙烷。


    一种种化学品在烧杯中汇合,搅拌,升温,逐渐形成了一种无色澄清、酷似水的液体。


    陈平安知道,看似平静无害的它,却蕴藏着狂暴的能量。


    每一滴都有摧毁钢筋水泥的力量,每一升都能在空中燃起毁灭的火球。


    他小心地将配好的燃料封存起来,贴上标签,锁进保险柜。


    等弹壳和引信都准备好了,就可以组装成型,进行实弹试验了。


    望着那一排排烧杯,陈平安紧握双拳,热血沸腾。


    他仿佛已经看到,云爆弹在敌军阵地上空绽放,山呼海啸般的冲击波掀翻坦克,撕裂碉堡。


    一阵敲门声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助理王成探头进来,鞠躬道:


    "陈科长,机械研究所的同志们来了,说是商量配套设备的事儿。


    "


    陈平安点点头,收拾好资料,走出实验室,回到办公室。


    坐下没多久,突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


    他抬头望去,只见几位身着灰色工装的中年男子鱼贯而入,个个神情恭谨,满面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


    "您就是陈平安陈科长吧?久仰大名!


    "为首的一位年逾半百,略显秃顶的男子快步上前,伸出右手热情地说道,


    "我是机械研究所的副所长张国强,这是我的几位同事。


    "


    "张所长您好。几位同志幸会幸会。


    "陈平安连忙起身,一一与来客握手。


    "陈科长客气了,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向您请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张国强有些拘谨地说着,脸上却掩饰不住激动的神色,


    "不瞒您说,您设计的那几台机床,可真是叹为观止啊!我们所里人手一份图纸,研究了好几天,都觉得不可思议。那精度,那效率,简直是前所未见!


    "


    "就是!陈科长年纪轻轻,怎么就有这般惊人的才华?难怪上头要把图纸推广给民用工厂。您这番功劳,可真是造福子孙后代啊!


    "旁边几位工程师也七嘴八舌地称赞起来。


    张国强闻言,赶忙接过话茬:


    "陈科长,上级的指示您也知道了吧?


    就是看中了您的机床设计,要在全国工厂推广,以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水平。


    所里接到任务,就是来和您做个交接,把技术资料完整地移交给我们。


    "


    陈平安听了,心中一动。


    他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把自已在未来学到的机床技术,尽可能地普及。


    一方面,可以为新炎国的工业化道路铺平基石;另一方面,民用工厂用上先进机床,哪天国家召唤,也能迅速转产,支援军工。


    如今有此英明决策,正合他的心意。


    "那是自然!国家的事,理应全力支持!


    "陈平安爽快地一挥手,


    "图纸都在这儿,还有零件工艺,操作规程,保养手册,我一式三份地准备好了。您拿回去仔细研究,有任何疑问随时来问我。


    "


    "这倒不必了。


    "张国强感激地接过厚厚一沓资料,语气中带着几分惶恐,


    "


    图纸上写得明明白白,只要按部就班地照做,完全没问题。


    倒是我们几个,想亲耳听陈科长讲讲,图纸里那些精妙的设计,都是如何想出来的?


    年纪轻轻,怎会有如此深厚的机械造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


    其余几人也频频点头,目光中流露出由衷的敬佩。


    陈平安暗暗苦笑。


    他哪里是什么天才,完全靠着系统赠予的知识罢了。


    这些工程师,都是货真价实的人才。


    相比之下,自已简直就是个侥幸。


    更何况,图纸里的内容,都是些基础机械原理,他也就是比常人熟稔一些罢了。


    要是聊起数控、柔性加工之类的高级货,估计得把这帮前辈吓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想到这里,陈平安谦虚地笑笑,岔开了话题。


    "各位前辈谬赞了。我这点皮毛,跟您们比,那真是班门弄斧。


    不过呢,图纸上空出的那几处,倒是要提醒一句。


    "


    "哦?什么地方?


    "张国强连忙瞪大了眼,聚精会神地翻看起图纸。


    只见某些复杂机构之间,确实留有不少空白,也没有标注用途。


    "那个啊,是我预留的升级空间。


    "陈平安神秘地一笑,压低嗓门说:


    "以后等条件成熟了,可以往上装数控系统,实现自动化。这样的话,加工精度和效率,还能翻好几番呢!


    "


    "数控系统?


    "张国强喃喃自语,大脑飞速运转,


    "就是用计算机来控制机床的运动?天哪,这个设想太超前了!就凭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水平,怕是......


    "


    "您放心,那都是以后的事儿。


    "陈平安拍拍他的肩膀,


    "眼下您只管让各地工厂照着图纸造就行。等新工艺。新材料跟上来,再来找我,保准给升级成智能机床!


    "


    张国强如蒙大赦,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其他人却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位陈科长不仅有通天彻地的机械才能,连计算机这种新兴技术都了如指掌。


    而且目光长远,胸怀天下,时刻想着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


    这样的人,不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吗?


    短暂的交流很快结束,张国强一行人恋恋不舍地告辞。


    临走时,几位工程师还执意要和陈平安合影,要把这珍贵的瞬间永久保存。


    目送他们离去,陈平安长舒一口气。


    虽然有点麻烦,但能为新炎国的工业建设尽绵薄之力,他还是由衷地高兴。


    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云爆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