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 前线告急,需要防空武器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机部的仓库里,陈平安正带领着一帮技术员,埋头苦干。


    他们正在研制陈平安设计的找矿设备,那台简易的盖革计数仪。


    虽说是


    "简易


    ",但对于初出茅庐的炎国工人而言,那也是凭空变魔术般的挑战。


    这里头涉及的物理原理,电子线路,可不是一般人能弄明白的。


    还好有陈平安这个全能大师傅坐镇。


    从理论到实操,他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高深莫测的东西讲得明明白白。


    再加上那双灵巧的手,简直无所不能。


    "小陈,你看这个震荡电路,我照你说的焊好了,这么接可以吗?


    "一个年轻工人举着电路板,一脸忐忑地问。


    "嗯,就是这样,接得很好。


    "陈平安眯着眼睛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把盖革管装上,再接上电池,咱们就能测试了。


    "


    小伙子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把盖革管插进电路,然后按下开关。


    只听


    "滴滴


    "几声,仪表盘上的指针应声跳动,分明是探测到了辐射!


    "成了!真的成了!


    "小工人兴奋地跳了起来,挥舞着拳头欢呼,


    "陈工,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仪器,简直是神器啊!


    "


    "哈哈,哪里的话。


    "陈平安不好意思地笑笑,摆摆手说,


    "这都是同志们齐心协力的结果。再说了,有了装备,探矿的事儿才算是万事俱备。想要真正找到矿,大伙儿还得继续努力啊。


    "


    就这样,在陈平安的带领下,一套套崭新的找矿装备渐次问世。


    ......


    就在陈平安带领着一帮技术员研制找矿设备的时候,赵部长那边又收到了前线的紧急战报。


    自从钨合金穿甲弹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之后,敌军就意识到再使用大规模装甲部队已经不太现实了。那


    种专门对付坦克的利器,简直是装甲部队的噩梦。


    於是,敌军改变了战术,开始采用高空轰炸加地面高射炮火力覆盖的方式进攻。


    他们先用战略轰炸机对我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摧毁工事,瓦解防御,再派出攻击机扫射,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然后在高射炮掩护下,步兵纵队发起冲锋。


    我军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空火力,面对这种新的攻势显得颇为被动。


    前线战报中,对防空武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报告中写道:


    "敌机肆虐,我军伤亡惨重。


    107火箭炮虽能勉强击落低空飞机,但受射程,精度,火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对付大批高空飞机,难以奏效。


    恳请总部火速研制新型防空武器,援助前线,迫在眉睫!


    "


    看到这里,赵部长的脸色顿时沉重起来。


    他深知,对于这个时代的炎国而言,防空力量可谓是一个短板中的短板。


    别的不说,就拿高射炮来讲吧。


    这种专门打击空中目标的火炮,可是一个技术活。


    它要求炮身可以垂直,随动性好,还要有专门的高射瞄准具和计算器。


    最关键的是炮弹,要有专门的高射炮弹。


    这些在当时的炎国,几乎是空白。


    现有的高射武器,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古董,就是缴获的二战美式装备,数量少不说,性能也难以恭维。


    最多用的,恐怕就是德斯卡高射机枪了。


    这还是从毛熊那里引进的设计,可以用作平射,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抬高机枪,对付一些低空飞机。


    可问题是,这玩意儿的射程有限,天花板不过两三千米。


    如今敌军的战机可都是高空飞行,轻易不下五六千米,拿什么打?


    另一款勉强称得上高射炮的,就是苏式37高射炮了。


    这也是我军防空的主力。


    可它的口径实在太小,射速又慢,面对成群结队的轰炸机,简直就是蚍蜉撼树。


    更何况,这个年代的敌军,飞机性能那是相当变态的。


    光是战场,敌军投入的就有p51、f86、f84等多种先进机型。


    轰炸机更有B29、B50等战略型号,高空高速,目标难测。


    想要凭借手动瞄准,依靠直瞄射击击落它们,无异于天方夜谭。


    总之,以我军现有的防空力量,想要应对敌军的空中打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要不是因为山区多,恐怕早都溃败了。


    赵部长捏了捏眉心,长叹一口气。


    他知道,这事儿绝非一时一日之功,必须从研发抓起,从装备抓起。


    而这,恰恰又是最困难的。


    没有先进的科研力量,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谈何防空武器的研制?


    赵部长一筹莫展,只能再次召开紧急会议,集思广益。


    会议室里,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看这事儿,还得从高射炮抓起。毕竟是防空主力,这个不能落下。


    "军工系统的一位老专家率先发言。


    "光有高射炮还不行啊,关键是瞄准和射击控制,这两样跟不上,再好的炮也白搭。


    "一个军事工程师接过话茬。


    "可咱们哪有那个本事搞自动化?连个像样的计算器都造不出来,瞄准系统从何谈起?


    "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这个...要不先仿制些苏式的?好歹人家是成熟的设计,咱们抄起来也容易些。


    "有人提议道。


    "那也不能一蹴而就啊,苏式高射炮的射击计算器多复杂,咱们这边恐怕......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纷纷,却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要么是想法过于理想化,要么是脱离实际,根本无法指导实践。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变得凝重而沉闷。


    赵部长环视一周,目光最后落在了一个年轻人身上。


    那正是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平安。


    此时的陈平安,正埋头在一堆资料中翻找着什么。


    他的眉头微微皱着,似乎陷入了沉思。


    "小陈,你怎么看?


    "赵部长开口问道。


    此话一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这位年轻有为的陈工程师,可是出了名的点子多。


    从顶底复吹转炉,到107火箭炮再到钨合金穿甲弹,无一不是他的创意。


    如今防空武器难题摆在眼前,陈平安会有什么高见呢?


    陈平安抬起头,环视了一圈众人期待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


    防空这块儿,他了解得并不太多。


    之前系统给的技术,主要集中在火箭炮方面,对高射炮这些,涉及得比较少。


    倒是有些关于防空导弹的资料,但那玩意儿,这个条件下,还搞不出来。


    不过好在有系统的帮助,现在的陈平安就是再看资料,触发系统中。


    【叮,检测到宿主观看防空武器资料,解锁防空武器工程师,获得防空武器基础知识】


    ……


    【叮,防空武器工程师经验+50】


    【叮,防空武器工程师经验+50】


    ……


    【叮,恭喜宿主,防空武器工程师技能提升为中级】


    【叮,获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防空武器技术资料】


    陈平安的脑海中,瞬间涌入大量的信息。


    从高射机枪,到高射炮,再到防空导弹,一应俱全。


    他仿佛看到,德国二战时的四联装20高射炮,一次能发射2000发炮弹,威力惊人;


    看到毛熊s-25地空导弹,一枚就能击落当时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


    看到我国首创的红旗-2防空导弹,填补了国内空白...


    【防空武器工程师中级熟练度:25%】


    听着很多,其实就是一瞬的时间,陈平安消化完后抬起了头。


    "我刚才一直在听大家发言,同时也在快速浏览手头这些资料。虽然了解得不太系统,但我觉得,咱们未必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


    "哦?你有什么想法?


    "赵部长来了兴致,连连追问。


    只见陈平安眼前一亮,嘴角泛起一丝自信的微笑。


    陈平安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


    "首长,各位,我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既然咱们现在搞不了太先进的高射炮,那不如退而求其次,先从高射机枪入手。


    二战时的四联20机枪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吸收点苏式高射机枪的设计,未尝不能搞出一款适合咱们的新型武器来。


    至于射击指挥这块,我看可以先参考毛熊的sgp系列射击指挥仪。


    它集光学瞄准、射击诸元输入、弹着修正于一体,可以大大提高射击精度。


    这个难度要比什么计算器小多了,只要在国内找几个厂子协作,生产一批关键零部件,组装起来不成问题。


    当然,这还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得着眼于导弹防空。


    苏式的s-25虽然射程有限,但胜在技术门槛低,更适合咱们现在的工业条件。


    如果真能仿制出一批,定能极大改善前线的防空形势......


    "


    陈平安滔滔不绝地说着,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一个个瞪大了眼,合不拢嘴。


    他们万万没想到,陈平安对防空武器的理解,竟如此透彻入微。


    这番话,不光指出了问题症结,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高射机枪到防空导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若是真能一一实现,定能让我军的防空力量,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赵部长听得眉开眼笑,对陈平安竖起了大拇指。


    “那现在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赵部长继续问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