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章 治秦九论,字字千钧

作者:时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只是将每个国家设定的那般清晰,再为他们凭空添加一段历史,就已经不知要耗费掉多少心神。


    能写出这番故事,实在令人钦佩。


    强于一时,还是强于永远……


    迄今为止,秦胜从未听到过这番言论。


    自古以来圣明之君都在想方设法使国家变得强大,可却从未有人提出过这种强一时还是强永远的话题。


    秦胜不知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只觉这个故事自他笔下诞生,此生好像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若要说有,大概就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却已经这般引人入胜,让他欲罢不能。


    秦胜双眸中燃起火焰,他抬头看着楚易安,楚易安正陷入自己的思绪没办法自拔,皱眉沉思,完全没感觉到秦胜在看她。


    楚易安并不是一直在说卫鞅的理论观点,在涉及齐国韩国等国家时她还会顺便提一嘴那几个国家的状况或是历史。


    思路之清晰,逻辑之强,让秦胜叹为观止。


    楚易安来不及体会秦胜对她的钦佩,脑门快要想秃了。


    虽然刚刚说了这么多,但写到目前为止,其实也并没有写到卫鞅的治秦之策。


    只是一直在给秦孝公分析。


    秦孝公被卫鞅那番话震惊过后便是赶忙起身朝卫鞅深深鞠了一躬,请求卫鞅教他。


    景监也是十分激动:“管仲强齐一代,卫鞅却要强秦永远,气魄何其大哉?”


    卫鞅从怀中拿出一卷羊皮纸。


    那是他访秦三月一回来就写好的《治秦九论》。


    跟那些怕苦怕累怕穷只在县府打转的名士不同,卫鞅是真的下到了很多村里,见识到了老秦人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他从老秦人身上感受到了他们的气节,却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怨言。


    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上了战场,退下来后满身伤残却没有人管他们,简直是苦不堪言。


    拿到羊皮纸后秦孝公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看,而是邀请卫鞅一同回栎阳。


    回去后秦孝公给卫鞅讲起了秦国三百多年的历史和礼法,卫鞅为秦孝公讲起了东方各国的变化。


    两人促膝长谈,甚至天黑了都舍不得去睡觉。


    卫鞅的话为秦孝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这下是真的对进入战国六十多年以来的天下大势和列国国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可知道的越多,他就越心惊秦国的落后弱小。


    随后卫鞅又说起了各国的变法,从春秋时代的新政开始说,一直说到简公时期。


    又一次深彻的给秦孝公分析了他们变法失败的原因。


    卫鞅之所以说这些话,其实是藏了私心的。


    他也想要变法,可他深知变法必遭阻碍。


    如果秦孝公不能坚定变法的决心,那秦国也必然与那些试图变法却都走向灭亡的国家一样。


    这是卫鞅绝不想看到的。


    两人交谈了许久,直到下人来叫他们吃饭才停下来。


    吃饭时秦孝公翻开了卫鞅给他的《治秦九论》羊皮纸翻了起来。


    这一翻之下不得了了,饭都顾不上吃,秦孝公就赶忙放下了筷子死死盯着手里的羊皮纸。


    看到秦孝公的反应卫鞅大为感动。


    有秦孝公这样一位君王,何愁秦国不能强大?


    秦孝公看完羊皮纸后激动的对卫鞅说,《治秦九论》,字字千钧。


    请求卫鞅为他详解。


    写到这,才总算是写到了卫鞅的治国之策。


    秦胜等卫鞅的治国之策已经等很久了。


    只是天色已经很晚,今日楚易安在外边耽误了不少时间,若是她早些回来,其实是能写完卫鞅的治秦之策的。


    尽管秦胜心里如同有只小猫一样到处抓心挠肝的难受,但他还是停了下来,打断了已经有些不在状态的楚易安。


    “今夜天色已晚,还是早些休息吧。”


    治秦之策虽然只说有九论,但秦胜感觉应该要不少时间才能写完。


    与其现在写一半被吊在半空不上不下的,倒不如等明日一口气写完,不然他今天晚上可能真的要睡不着了。


    楚易安之才,当世罕见。


    不,该说是绝无仅有。


    秦胜之前其实并没有觉得楚易安真的能想到办法帮秦家摆脱帝王猜忌,只是楚易安愿意做,愿意为秦家花心思。


    不管成与不成,都已经想了她所能想的办法。


    秦胜作为秦家人,也是楚易安名义上的夫君,自然该陪着她。


    若能成自然是好,若成不了他其实也能护住楚易安。


    纵使日后秦家不在了,他也能保证楚易安安然无恙。


    可如今再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楚易安之才,或许真的能帮秦家摆脱帝王猜疑也说不定。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很出乎秦胜的预料,随着故事的展开,精彩程度直线上升,一再让秦胜觉得楚易安笔下的秦国不像是她凭空构思出来的国家。


    那个七雄争霸的世界也不是她想象出来的世界。


    而那些思想不一却都在为国奔走的人也不是楚易安凭空捏造出来的人。


    他们都好像真实的存在过,尤其是秦孝公和卫鞅这两人,给秦胜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秦孝公包容谦逊,卫鞅有旷世之才。


    而这些不是楚易安笔下寥寥几句带过就能给人带来这么深的感觉的。


    思想的碰撞和卫鞅那番即便拿到现实世界来说也依旧旷古烁今的言论,才是让秦胜产生出这种感觉来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他们的思想言行,还是行为举止,都已经让秦胜有了一种书中人物从书里走向现实的虚幻感。


    他读书这么多年,却是第一次生出这种感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