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3章 盘点收获

作者:易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瓷器仿造高手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郭葆昌。


    他出身于琉璃厂,后来成为袁世凯的大管家。


    在民国时期,他达到了瓷器造假的巅峰水平。


    他不仅造假技术高超,而且还编撰了两本重要的著作:《斛斋书画录》和《清高宗咏瓷御制诗》,这两本书都是陶瓷和书画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


    袁世凯在洪宪年间想要登基当皇帝,并效仿清代、明代历代皇帝制造“洪宪年制洪宪瓷器”。


    他派遣郭葆昌负责此项任务。郭葆昌利用全国的资源,秘密制造了大量的珐琅彩、粉彩、斗彩等清三代的官窑瓷器。


    这些瓷器后来充斥于世界各地的拍卖公司和博物馆机构。


    因此,郭葆昌可以被认为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瓷器仿制高手。


    他的仿制技艺不仅高超,而且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知。


    今天张震打算收拾岛国人,就四处寻找合适的道具,结果运气好看到了那件仿越窑秘色瓷莲瓣碗。


    这东西在二十年后,曾被他亲自收藏过,所以一眼就看出来了。


    本来东西仿制的就几乎乱真,不是真正的高手根本看不出来。


    又加上当时天色暗淡,仅凭着手电光更难以分辨真假,二人配合得又天衣无缝,所以才轻松懵了岛国人。


    清晨时玻璃厂大多数店铺还未开门,外面也摆了一些地摊,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无目的地闲逛,远远没有樊家园那边热闹。


    张震将车停在精诚斋门外空地上,叫开门和槐婷婷开始往店里搬东西。


    店里留守的叶芬芬也跑过来帮忙,伸手就搬起一箱子瓷器。


    张震急忙让她放下,这些玩意有的兴许比店铺都贵,可得小心着点,一件件地拿才稳妥。


    仨人忙活半晌才把车里的东西都放进店里。


    张震开始分门别类,让叶芬芬做好登记。


    盘点了一下收获,除了张震自己买的那些东西,岛国女人的贡献也非常丰厚。


    除了三百万外汇券,还有七八件瓷器,十来件玉器小件,和两幅清代名家书画。


    里面价值最高的,是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三才碗。


    这件东西可比在泺南文物店找的那


    件单碗强多了,是带着盘、盖、碗,的全套。


    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看着就那么的舒服。


    另外还有一幅板桥的千竹图,价值极高,而且特别的是这幅画上面钤印极多,其中不乏近代名人的题跋。


    由此可见这幅画曾经被不少人收藏过,能辗转到张震手中也算是一种缘分。


    就在此时槐婷婷拿着一枚两寸多长一寸多厚的长方形羊脂玉问道,“张震,这东西送我好不?”


    张震看了一眼笑道,“我的师姐啊,你属耗子的嘛,至于这么胆小?”


    槐婷婷嘟起嘴道,“女生就是胆小嘛,这东西归我了,回头把它和工字佩串一起,哼!”


    她拿的这件东西,是一块和田玉雕成的刚卯佩。


    刚卯佩,司南佩,加上工字佩,是三大辟邪玉佩。


    张震纳闷这姑娘怎么如此胆小,还是她小时候遇到过什么怪事落下了心理阴影?


    “回头我再给你找个司南佩,把它们凑一起,功效更强!”张震憋着笑说道。


    槐婷婷连连点头,“嗯嗯,说定了哈,你快点找,我等着呢!”


    东西都看完了,总共是六十二件,这些东西张震打算暂时存放在仓库里,一件也不会拿出来卖。


    那些外汇券,张震和槐婷婷商量了一下。


    她的意见是兑出去一部分,留下一些在店里作为周转。


    张震考虑到过几天要去云安,还有可能过境去绵国看看,身上带点美刀更方便。


    于是让打电话让老杨留下十万美刀,把外汇券给他一百八十万用来兑换。


    剩下的留了一百万在店里,他自己车里放了二十万以备不时之需。


    忙活完之后,兴奋劲儿也过去了,张震和槐婷婷比赛似的打哈欠,上眼皮和下眼皮开始自由搏击。


    张震道,“我送你回学校吧,我也找地方眯一会儿,今天还不少事呢。”


    槐婷婷揉着太阳穴道,“我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