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4章 原来是这宝贝

作者:文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是一架米-23!!


    此时已近黄昏。


    穹顶漏下几束昏黄光柱穿过细细飞舞的灰尘,投在那银灰色的机身上,好像舞台上的聚光灯聚焦在主角身上。


    又好像点燃了一团火苗,让冰冷的银色机身染上了几分热烈的颜色。


    好像一只鹰,下一刻就会破顶而出,翱翔远去。


    耳边仿佛有战歌响起,全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之前中国就老想要这个机型,可惜大鹅不肯给。


    哪怕是报废的,也只能是趁着大鹅现在比较乱,通过第三方,才有可能弄回来。


    这是由大鹅是设计师米高扬亲自设计的最后一个项目,也是大鹅首款大规模装备的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其核心设计理念是超音速拦截与多用途作战。


    头顶闪过飞机发动机的爆鸣声。


    程时从时空停滞的错觉中惊醒,兴奋得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


    段守正:“这是淘汰的故障机。所以要修。但是我们没人修过这个机型,都一个月了,不敢下手。”


    程时暗暗算算时间,可不就是他和林雪霁去莫斯科之后谈妥的么?


    飞机旁站着一群人,都穿着连体工装,看不到军衔。


    不过从他们的站姿,程时很容易看出谁是头。


    人是群居动物。


    群居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分等级。


    就算嘴里不承认,下意识的动作也会暴露内心对自己的定位。


    比如现在所有人都侧身朝向那个干练威严,中等身材的中年人,保持一定距离留出空间却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自己能听见这个人的每一句话。


    这个中年人典型的南方人长相,鼻梁微塌,浓眉,单眼皮,皮肤微黑。


    果然段守正向那个男人介绍程时:“这个就是我说的程时同志。”


    又向程时介绍“这是空军基地技术总工周安宇同志。”


    哦,专业技术少将,难怪。


    在机修库里,不可能有比他级别更高的人了。


    程时跟周安宇握了握手。


    之前听说中国这个时候,飞机机械师出现了断代。


    现在一看,还真是。


    周安宇手下的技术人员基本就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因为历史原因,出现了十年的教育空白。


    原本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机械师正是黄金年龄。


    积累了十几年经验,见识过足够多的事故和机型,且脑力和体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下滑。


    可是这个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机械师刚好是在那空白十年里受教育。


    恢复高考后,教育体系转型,飞机维修人才培养规模缩减。


    但是民航扩展迅速,行业需求激增。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老的老了,年轻的还没成长起来的尴尬局面。


    难怪会连台飞机都不敢拆。


    周安宇一边敷衍的跟程时握手,一边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段守正。那眼神似乎在说:这就是你给我找来的帮手。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白脸?


    你这不胡闹吗?看我等下怎么跟你亲爹告状?!!


    程时问:“怎么不打开呢?要拆开才知道哪里有问题。”


    周安宇旁边的人叹气:“不知道怎么拆。”


    要是正规渠道买来的,会有一本《维护手册》,哪怕是俄文的也好,他们也有办法看懂。


    可是现在就是没有。


    程时走到工具箱前面看了看,说:“也是,没工具,确实没法拆。我给你们列一张清单。你们去找。找齐了回来了才能拆。”


    他摸身上的口袋,找笔,才意识到刚才进来的时候被搜过身,他的东西都被扣在门岗了。


    有人递了夹板和笔过来。


    程时开始在上面写:“1、精度±5%的扭矩扳手4把。2、液压扳手泵.......”


    虽然慢,但是没有停顿。


    所有工程师都围过来看他写。


    独留段守正一个人站在外圈无聊的东张西望。


    反正他也看不懂,反正他也不感兴趣。


    技术人员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这混蛋是瞎写的吧。


    程时列了整整一页纸,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翻了一页在纸上画了个表格,说:“这是米格-23的《结构化的维护记录表格》,照着这个制作打印,以后你们维修和拆装都能用上。”


    没有人告诉他现在拆的这台直升机米格-23。


    他是怎么知道的?


    直升机上通常会印国籍或军队标志,通常以国旗、军徽或特定的部队标志等形式呈现。比如漂亮国军用直升机会有空军、陆军等军种的标志以及星条旗元素等。


    还有喷涂在机身的明显位置,包含数字、字母等组合的战术编号,航空队标志或队徽,战功标志和个性化特殊标识或文字。


    但是现在为了掩盖这些直升机的出处,已经涂掉了机身外壳所有标志。


    光凭军迷杂志上那些图片,外行人也很难分辨。


    有人不信邪,小声说:“这是米格-21。”


    程时说:“不对。米格-21采用三角翼设计,米-23是是变后掠翼设计。米格-21的机翼固定,而米格-23的机翼可以在16度到72度之间调节,才能在高速和低速飞行中都能表现出色。这是米格-23没错。”


    那些人才彻底服了。


    程时把这些东西交给刚才递东西给他那人。


    那人看了一眼周安宇。


    周安宇点头:“分一下工,去找吧。”


    那些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然后散开。


    程时这会儿忙着绕着飞机打转,仔细打量。


    他重生前,曾参与研发中国自己的战机,更是无数次参与解决修理各种进口战机。


    即便是这样,他第一次见到米格-23也是在2000年以后了。


    没想到,没想到。


    现在这个好事竟然被提前了十年。


    一边转圈的时候,程时的余光瞥见周安宇在认真打量自己。


    他知道,这是周安宇在重新评估他。


    以貌取人其实不是势利眼也不是弱点,而是一种技能。


    一个人根据自己社会经验迅速把人分类,排除危险,过滤无用人物,留下有用资源的技能。


    所以,任何人其实见到别人,首先都会下意识的“以貌取人”。


    特别是那种,工作跟人打交道多的人。


    像军人,警察这种职业,具有高超“以貌取人”技巧才能少受伤,活下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