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2章 滇南的探子

作者:花匪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朕无事……”


    但说完这话,他整个人就直直往后栽去,冯有才慌忙扶住,殿内众人也乱作一团。


    太医匆匆而来,给德丰帝施针时,眉头锁得紧紧的。


    这大半年,德丰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次昏倒,乃急火攻心所致。


    让德丰帝苏醒过来简单,真正难的,是怎么把亏损的元气补上来。


    心情也是影响身体的重要因素,若他能保持心情愉悦,身体自然能好大半。


    但除非各地局势能恢复,不然,德丰帝的心情也好不了。


    德丰帝苏醒之后,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便召集众臣,商议滇南局势。


    众臣得知此事,俱是大惊。


    大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滇南府完全没有反的必要,瑾王更不可能反,他分明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又何必舍近求远,去做这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


    有人认为滇南府早就包藏祸心。


    瑾王明面上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选,但吴王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皇上迟迟不下旨立太子,最后时局如何变化,都未可知。


    这种情况下,难保滇南王和瑾王不会狗急跳墙。


    两派人都觉得朝廷应当派兵,只是一派人建议派兵支援滇南,以防南越国趁火打劫。


    另一派人则主张剿灭叛军,以免让南越国得逞,将滇南收为附庸。


    两派人争吵不休,德丰帝揉着眉心听着,眸色沉沉,叫人看不出心中所想。


    最后,双方谁都没能说服谁,德丰帝也没了耐烦继续听下去,把人都打发了。


    这个决定不好做。


    德丰帝是一国之君,也不敢妄下决断。


    柔贵妃前来求见,德丰帝略一犹豫,还是见了她。


    前朝之事传入后宫,柔贵妃得知此事,如天崩地裂般。


    这段时日,哪怕再怎么着急担忧,她也没有哭过。


    但今日,她终究忍不住落了泪。


    她不相信父王会有谋逆之心,阿辞就更不可能,这一切都是有心人的构陷。


    她眼角带着一抹明显的泪痕,开口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


    “皇上,臣妾的父兄对您,对大齐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阿辞更不可能背叛您。此事定然是南越国的离间之计,您明察秋毫,万不能中了奸人的诡计,叫南越国钻了空子!”


    柔贵妃梨花带雨,那副模样,我见犹怜。


    德丰帝心头亦泛起波澜。


    “你先起来。”


    柔贵妃依旧跪地不起,“皇上,您若当真疑心阿辞,疑心臣妾的父兄,便将臣妾打入冷宫吧,他们若当真谋反,臣妾也没了继续活下去的必要。”


    柔贵妃这话也是在提醒德丰帝,她尚在宫中,萧晏辞怎会不顾及她,做出这样的事?


    而且,陆知苒也还在京城,萧晏辞若当真有反心,不可能不事先安排好退路。


    德丰帝也想到了这一层。


    这件事的确透着蹊跷。


    滇南王是否有反心姑且再论,但萧晏辞的确不大可能会反。


    德丰帝俯身,亲自把柔贵妃扶了起来。


    “爱妃,朕相信滇南王,也相信阿辞。朕会尽快派兵前往滇南支援,定不会让南越国有可乘之机。”


    柔贵妃闻言,破涕而笑。


    “多谢皇上。”


    柔贵妃从御书房离开,眼底发红,心中依旧没有放松。


    她不敢奢望,凭自己的三两句话,就能让皇上打消疑虑。


    她只是想提醒德丰帝,自己这个人质还在京城,希望他能给滇南多几分信任,至少,再给他们一次自证的机会。


    德丰帝坐在案前,摊开了奏折,却许久没有下笔。


    半晌,他问,“冯有才,你说,滇南王到底有没有反心?”


    冯有才低着头,小心翼翼地道:“滇南王当年是扶持皇上登基的老臣,对您自是忠心耿耿。”


    “是啊,他是当年的从龙功臣。”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人心,是会变的啊。


    他在滇南拥兵多年,俨然成了土皇帝,滇南百姓只知滇南王,而不知自己这个大齐皇帝。


    他就当真没有动过半点不该动的心思吗?


    诸多心思压下,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外患,回头再料理内忧。


    德丰帝沉声开口,“替朕研墨。”


    德丰帝提笔,写了圣旨,派兵前往滇南支援赈灾,抵御南越国,万不能叫南越国踏入我大齐疆土半步。


    冯有才看到这道圣旨,悬着的心缓缓落了一半。


    但谁都没想到,这道圣旨还没来得及颁布,事情又有了变故。


    这日,刑部尚书秦中举家中抓了个贼。


    那贼非寻常人,竟是滇南的探子!


    那人本是秦家一个普通丫鬟,之所以会暴露,是因为她往茶水里放了东西,被人发现。


    最后一番拷问,才终于撬开了她的嘴。


    她往茶水里放的,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蛊虫的虫卵!


    只要喝下虫卵,蛊虫入体,就会中蛊。


    秦中举第一时间让太医给他诊脉,好查看他是否中了蛊毒。


    翌日上朝,秦中举就将此事道了出来。


    “皇上,微臣小人之心,怀疑这样的探子只怕不止微臣府上有,其他大人府上只怕也有。还请皇上下令彻查,尤其让大家注意入口之物,万不能中了滇南府的奸计。”


    原本众人还在为秦中举的倒霉叹息,没想到话头一转,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来了


    众朝臣顿时人人自危起来。


    秦中举将蛊虫的不同种类,以及中蛊之后的不同反应一一道出——这些都是从那丫鬟口中审出来的。


    不少大人听了,都纷纷对号入座,觉得自己中招了。


    德丰帝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原本预备宣读的支援滇南的圣旨也搁置了。


    “查!给朕彻查清楚!”


    若当真是滇南府安排的探子,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一查,果然陆续查出了结果。


    有十几名朝臣的朝臣,都被诊出了中蛊。


    太医用了引蛊之法,从他们的体内引出了蛊虫。


    一切亲眼所见,半分做不得假。


    那些安插在各家的探子,便似拔出萝卜带出泥,被一一拔除。


    令人惊骇的是,这些探子都是他们府上的待了至少三四年的人,时间长的,甚至待了有十年之久。


    德丰帝将审问之事交给了他的龙鳞卫,最后审出来的口供十分一致,他们都是滇南府的暗桩。


    最近,他们都收到指示,开始对主家下蛊。


    这件事在朝中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