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8章 母女心结

作者:花匪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萧宝珠的眼眸转了转,眼底浮出一抹不解。


    吴嬷嬷抹了一把眼泪,这才开口。


    “皇后娘娘生了公主之后,突然就变得情绪暴躁,忽冷忽热,夜半时分,皇后也总是睡不着,大声哭泣,有一回,她拿着尖刀对着自己的脖子比划,把奴婢吓得半死……”


    吴嬷嬷现在依旧记得当时的情形。


    孙皇后披散着头发,手里握着尖刀,一下下地剪着自己的头发,又时不时放在脖子上比划。


    看到吴嬷嬷,她还问,“嬷嬷,你说,这尖刀从脖子扎下去,会不会死?”


    自此之后,吴嬷嬷就把殿内的剪刀都收了起来,眼睛更是一错不错地盯着她。


    但还是没防住。


    她开始用簪子划自己的手臂。


    那上面密密麻麻的伤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回,孙皇后抱着九公主走在城墙上,忽而道:“真想从这里跳下去。”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那段时日,皇后无数次明里暗里想轻生,奴婢以为是中了邪,不敢惊动太医,只得想法子从外头请了神婆给皇后驱邪,但依旧不见成效。”


    “后来寻了一个民间游医替皇后诊治,这才得知,皇后这是病了,此症在生产的妇人身上常有,乃是血迷心窍引发的产后郁症。”


    “奴婢这才想起,前头大皇子出生时,皇后娘娘也有过类似的郁症。只是这一回,皇后娘娘的病症加重了。”


    “那游医说,要让病症缓解,需得把孩子和产妇分开,奴婢也担心皇后做出伤害您之事,便让您住到了西苑。”


    “皇后娘娘的病症断断续续持续了好几年,反反复复,不见根治,她待您的态度亦是十分冷淡,不愿亲近。但其实,皇后心中是有您的,病症好转的那段时日,她曾半夜到您的房中,抚摸您的襁褓落泪。”


    “这些年,您受了很多委屈,总有人嚼舌根,说皇后嫌弃您是公主,不喜您,那些都是有心人故意挑拨罢了。皇后不是不喜您,只是生病了,只是这病不能为外人道,只能藏着掖着,您别怨她……”


    孙皇后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慢慢从产后郁症中走出来。


    彼时,她与萧宝珠这个女儿已经生了隔阂,孙皇后习惯了冷淡待她,言语亦诸多挑剔苛责,萧宝珠对孙皇后也敬畏居多,母女终究渐行渐远。


    唯恐萧宝珠不信,吴嬷嬷还说了另外一桩事。


    萧宝珠掌管锦绣坊以来,一直都有条不紊,没有发生过半点纰漏。


    但她不知道的是,其实这背后不乏孙皇后的助力。


    陆知苒离开京城那段时间,锦绣坊被人钻了空子,在香料中动手脚。


    幸亏孙皇后安插的人及时发现端倪,制止了此事,不然,问题香料卖出去,众人烂脸毁容,锦绣坊好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就毁了,萧宝珠这个领头之人,也脱不开干系。


    “公主若是不信,可以去寻胡女官和白女官,她们都经手了此事。”


    萧宝珠呆呆愣愣的,脑袋一片空白,许久都没回过神来。


    她一直相信,眼见为实,但今日吴嬷嬷口中所讲述的故事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


    原来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萧宝珠的眼眶发涩,心口更是闷闷的,难受极了。    开口时,她的声音都不禁阵阵发涩。


    “这些话,您为什么不早点说?”


    吴嬷嬷叹息,“奴婢说过,但您听不进去啊。”


    萧宝珠心头一梗。


    的确,吴嬷嬷总会宽慰她,告诉她,皇后娘娘心中有她,但她当时年纪小,得不到皇后的关切和爱护,并不相信这些话,反而把旁人的挑拨当了真。


    再后来,她长大了,心中生了叛逆,就更听不进吴嬷嬷的话。


    吴嬷嬷两头劝,但没人肯低头,双方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萧宝珠的眼泪终于忍不住,簌簌滚落。


    最后,她趴在孙皇后的身上,嚎啕大哭起来。


    而她身下的人,手指轻轻动了动,眼角亦有泪珠缓缓滚落。


    狠狠哭了一场,萧宝珠就去御书房,求见德丰帝。


    她脸上的泪痕犹在,眼眶亦是一片通红,再看她日渐瘦削的脸颊,德丰帝心头更加疼惜。


    萧宝珠跪下,“父皇,儿臣有一件事,想请父皇答允。”


    德丰帝连忙起身将她扶了起来。


    “傻孩子,你快起来,有什么话好好说便是,父皇都答应你。”


    萧宝珠哽咽道:“儿臣请父皇替儿臣筹办亲事,越快越好,儿臣及笄之后,想马上成婚。”


    吴嬷嬷说,母后一直撑着一口气,便是想撑到她出嫁,不想她因守孝耽搁了婚期。


    这是母后的心愿,自己便帮她实现。


    她,或许是自己能为母后做的,最后一桩事了。


    德丰帝闻言,心头亦是一阵酸楚。


    他缓缓点头,“好,朕这便命钦天监和礼部择定婚期,马上筹办起来。只是,时间匆忙,恐怕要委屈你了。”


    萧宝珠摇头,“儿臣不觉委屈。”


    德丰帝看着她,觉得她一夕之间好似长大了许多,眸中多了许多坚毅果敢。


    这让他觉得既欣慰又心疼。


    本想宽慰几句,但任何话语都显得有些苍白。


    有些情绪,需要自己消化。


    礼部很快择定了她与孙牧之的婚期,就在三月初十,而她的及笄礼在三月初一。


    两个日子如此接近,内务府和礼部有得忙。


    今年的三月中旬,又是春闱,各地学子都会赶往京师贡院复考,朝中各部都要为此连轴转。


    现在是一月二十,留给内务府和礼部的时间并不宽裕,每个人都绷紧了心弦,不敢怠慢。    本朝科举分外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并非正式科举,需经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场,全部通过者,方获得“生员”资格,即为秀才。


    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


    举人参加会试,最后才是殿试。


    每一场科考,都是一轮轮严酷的选拔,只有才学拔尖之人,才能成为那凤毛麟角中的一员。


    陆君成如前世一般,顺利通过了童试,考取了秀才功名。


    他的名次,比上辈子靠前了许多,直接晋升廪生之列。


    廪生为成绩优异者,可领取廪膳。


    廪膳虽不多,却是一个荣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