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2章朱棣:不对劲,总感觉有人算计咱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宴会再次恢复了秩序。


    这场小插曲有惊无险,宴会继续进行,众人举杯畅饮,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朱元璋也不再拘泥于诸多规矩,对众人说道。


    “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相互敬酒,联络联络感情,咱就不参与了。”


    秦晋二王相互对视一眼,率先端起酒杯,走到朱元璋面前说道。


    “爹,我们兄弟敬您,您辛苦了。”


    到了此刻,宴会才真正进入了高潮!


    有些人,已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有所行动了!


    比如李景隆,还有解缙和铁铉。


    酒过三巡,诸位藩王纷纷向老朱敬酒。


    一番推杯换盏后,朱元璋已略有醉意。


    接下来,轮到臣僚们敬酒。


    铁铉和解缙彼此对视一眼,便先向秦晋二王敬酒。


    以他们的身份,还没资格直接向朱元璋敬酒,给皇帝敬酒那是皇子们的事,做臣子的自然得守规矩。


    二人敬完秦晋二王后,便来到朱棣面前。


    “燕王殿下常年戍守边关,实在辛苦。”


    朱棣豪爽地应道。


    “好!”


    说罢,端起酒盅,仰头将酒一饮而尽,随后看向解缙和铁铉,说道。


    “你们二人的声名,本王在北疆也有所耳闻,听闻你们近期要去治理南疆?”


    这事儿并非秘密,朝堂上下大多知晓。


    不过,众人都觉得解缙和铁铉这是遭贬谪了,不然,交趾那等偏远之地,皇帝怎么会派他俩去治理?


    解缙点头应道。


    “嗯。”


    朱棣爽朗开口。


    “你解缙可是厉害人物,洪武二十年的解元,未来前途无量,去南疆实在有些屈才。”


    “这样,今日本王向父皇求个情,把你们二人要来,随我一同治理北疆,如何?”


    在燕王朱棣心中,这般恩情,这两人定会感恩戴德。


    他早听闻铁铉和解缙的才能,若能将他们收归麾下,日后必是得力助手!


    尤其是解缙这样的文人儒士,正是朱棣急需的人才。


    解缙微笑着回应。


    “燕王殿下,我等身份卑微,哪有资格与殿下一同治理北疆?这北疆之事,有皇帝统筹安排,需用何人,皇帝自会通盘考虑。”


    朱棣一听,顿时反应过来。


    这解缙话里有话,好似在暗示北疆是他朱棣的地盘一般,这话可是极易引起父皇猜忌的。


    不过,朱棣并未动怒,只是在心里暗自咒骂。


    ‘这些酸腐儒生,心眼儿可真多,我又没招惹他们,为何要给我使绊子?’


    铁铉也笑着说道:


    “我等实在担当不起殿下夸赞,称不上什么人才,倒是燕王殿下身旁的张玉张指挥,那才是真正的大才。”


    “张指挥佥事从一介普通小兵,短短几年便晋升为指挥佥事,行军打仗英勇无比,可见燕王殿下慧眼识人,身旁有如此得力干将,实乃殿下之福。”


    朱棣闻言,看向铁铉,心中想着,这话总算听着顺耳了。


    然而,铁铉话锋陡然一转,抱拳向朱元璋行礼道。


    “启禀陛下,微臣建议将张玉之子张辅调入五军都督府,如此既能彰显皇帝天恩,又可抚慰边军将士之心。”


    听到这话,朱棣的笑容瞬间僵住。


    起初铁铉夸赞张玉时,朱棣没多想,可此刻,他脸色渐渐阴沉下来,极为难看。


    旁人或许瞧不出铁铉此举的深意,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在为燕王说好话。


    但朱棣心里清楚,张玉是他麾下猛将,可张辅却在应天。


    张辅作为张玉的嫡长子,若被调入五军都督府,短期内看似无妨,可时间一长,自己手下的将士难免会对张玉产生防备之心。


    毕竟五军都督府日后势必与自己的边军有所对立,张玉的嫡长子在敌方阵营任职,这事儿往后可就麻烦了。


    这铁铉,手段太狠了!


    朱棣心中恼怒,恨不得立刻将铁铉千刀万剐。


    这小子不声不响的,一开口就把人算计得死死的,简直就是故意在恶心自己。


    铁铉说完,蓝玉和李景隆对视一眼。


    蓝玉问道。


    “这是你安排的?”


    李景隆一脸茫然。


    “不是啊,不是说让我自己见机行事吗?这到底怎么回事?”


    蓝玉眯起眼睛,似是察觉到了什么。


    “看来咱那外甥孙早有准备,安排了好几手啊!”


    常茂也一脸震惊,低声说道。


    “这小子,不得了啊!什么时候把这两人也拉拢过去了?厉害啊!”


    蓝玉压了压手,拉着李景隆道。


    “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上啊!现在可是好时候!”


    李景隆满脸的不情愿,心里想着,怎么还得我亲自上?我躲着不吭声不行吗?


    但无奈,他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笑着道。


    “启禀陛下,臣觉得铁给事中所言极是!”


    “前几日,臣在通淮门外与张指挥有过一面之缘,果真是虎父无犬子,若张辅能来我五军都督府,臣必定热烈欢迎!”


    朱元璋笑道。


    “听着,这张辅似乎有过人之处。”


    “行!那就调他去五军都督府担任指挥副佥事,这可是件大好事!”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朱棣微微抽了抽嘴角,瞥了一眼李景隆,心中思绪万千。


    今日之事,总感觉背后有人精心策划,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中推动。


    这绝非偶然,分明是有人故意在离间他与张玉的关系。


    高,实在是高!


    朱棣心中不得不佩服,这手段太过高明。


    宴会才进行到一半,表面上欢声笑语,实则暗流涌动,已隐隐有剑拔弩张之势。


    虽说许多人并未察觉到这紧张的氛围,但朱棣、解缙、蓝玉等人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时,朱元璋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笑非笑地看向朱棣道。


    “咱让你们回来祝寿,年都没好好过吧!”


    朱棣赶忙收起刚才的思绪,笑着对朱元璋说道。


    “爹,您曾叮嘱过,路上要尽量节俭,所以儿臣们都想着早点赶来,以免劳民伤财。”


    朱棣回答得稳稳当当。


    “儿臣们都十分感激父皇,此次一家人能团聚,实在难得。”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又叹了口气。


    “咱身为皇帝,这家庭团圆与寻常百姓不同,寻常百姓想团聚,即便相隔千里,骑匹马,过些日子也能相见。”


    “可咱这一大家子要相聚,沿途百姓耗费巨大。”


    “如今大明尚不富裕,百姓日子还都艰苦,若不是有人劝咱与家人团聚,咱其实并不想让你们大老远的赶回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