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毫无反应,傅友文顿时感到有些惊慌,急忙想要上前去扶几位年长的官员。
就在这时,陈易文突然打破了沉默。
“别!别动!”
傅友文愣住了。
陈易文接着道。
“我腿麻了!”
傅友文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大家都还活着!
他立马竖起了大拇指。
“各位都是朝廷重臣,能亲力亲为,实在让傅某敬佩。”
所有人看向傅友文的目光,都显得异常复杂。
批判他人,可是他们这些人最为擅长的。
但此刻,他们却无言以对。
三十三石啊!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如果这样的作物能在大明广泛种植,什么天灾,什么人祸,根本不足为惧!
这……
这简直是天大的功绩!
陈易文感觉这个世界变得癫狂了!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理喻!
他此刻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身后的官吏们也是如此,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
但他们此时,却都用同一种异样的目光,注视着傅友文。
傅友文继续道。
“各位还活着就行!”
“陛下还等着我们上朝呢,我们赶紧过去吧!”
坦白讲,傅友文这人确实很欠揍!
什么叫还活着就行?
“傅大人,能否等到明日再议?”
“我们年纪都大了,劳作了一夜,确实有些吃不消!”
傅友文突然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你们不是一直对此很是避讳吗?”
“你!”
这些御史言官们,顿时恼羞成怒。
确实!
他们一直自诩为道德楷模,现在却主动表现出对陛下的不敬。
这实为难顶!
可他们也确实是已经筋疲力尽了!
辛苦劳作了一整夜,真的无法再上朝议事了!
傅友文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我与诸位不同,我傅某人向来同情同僚,绝不会趁人之危,也不会做出这种事。”
你大爷的!
这个人,还真是贱嗖嗖的啊!
什么叫做与我们不同?
我们就是那种趁人之危的人吗?
傅友文接着说道。
“你们放心,我这就去向陛下禀报,明日早朝再讨论开海事宜。”
“嗯。”
见陈易文就嗯了一声,傅友文显得很不高兴。
“诸位难道不该对本官道谢吗?”
“……”
陈易文微微张嘴,声音细如蚊蝇,“多谢傅大人。”
“哈哈,无需言谢,傅某先行一步!”
目送傅友文的身影渐行渐远,众人面露不悦,却无法多言,只得互相扶持着悄然散去。
今日的早朝被取消了。
朱元璋已从傅友文处获悉了土豆的收成。
三十三石的产量,让朱元璋振奋不已!
想必这次的开海,应该是势在必行了!
然而,开海计划的成功,也并非易事。
第一步,就是要工部出钱,打造出一艘大型船只来。
毕竟代表国家出海的船只,必须足够威风才行,至少也要超过陈友谅当年的那艏。
此外,还需配备火器和士兵,这些任务由兵部负责。
当然,航行路线才是至关重要的。
朱元璋清晨用过早餐后,便离开皇宫,前往了朱小宝的住处。
早晨下了会儿雪,现在天气放晴了,院子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
朱小宝手捧一壶茶,坐在院前沉思。
冬日的阳光温暖地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显得格外英俊。
前一晚与蓝玉等人的对话,让他明白了蓝玉等人的心思,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正如蓝玉所言,他们一群人,可能都不及马老头分毫。
如果老爷子能支持自己,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可问题是,他若稍微展现出造反之意,恐怕就会被马老头扭断脖子。
这件事,还需慢慢筹划才行。
正当朱小宝陷入沉思时,院子外传来一阵爽朗的呼唤。
“朱弟!我回来了!”
对于三十多岁的曹国公李景隆而言,与朱小宝称兄道弟似乎不太合适。
朱小宝始终觉得那人脸皮厚得离谱,却不知为何他总想与自己亲近。
后来他终于想通了,李景隆之所以对自己如此亲昵,或许是因为重视与马老头的关系。
这个解释似乎也合情合理。
“曹国公,荆楚那边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吗?”
李景隆之前去处理楚王的恶行,应该才刚回来不久。
“哈哈!都处理好了!”
“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我还没去皇宫,就先来拜访朱贤弟你了。”
“我在那边得到了一件珍宝,特意拿来送给贤弟,以表达对你的感激之情。”
朱小宝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没帮上你什么忙。”
李景隆摆了摆手。
“你这么说就太见外了!”
“若不是贤弟你,我还在为如何处理楚王的事发愁呢!”
“现在事情处理好了,我自是不能忘了贤弟你的功劳。”
李景隆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盒子,兴高采烈地递给了朱小宝。
“这可是好东西,你快收下!”
朱小宝连连推辞。
“我已经收过你的明前龙井了,不能再收了!”
李景隆板起脸来,严肃地道。
“见外了!还是见外了!”
“哎!我真是心痛啊!”
朱小宝一脸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好吧,那我就收下了,这是什么?”
李景隆立刻就喜笑颜开了起来。
“这是宋徽宗的画作,可是珍贵之物啊!”
即便是朱小宝,也对李景隆的变脸速度惊讶不已。
一听是宋徽宗的画,朱小宝立刻来了兴致。
提及宋徽宗的治国手段,许多人会皱眉,并且被作为反面教材。
然而谈到他的画,却能让许多人争先恐后地争夺。
朱小宝如今已经对李景隆的性格有了深入的了解。
他很会伪装!
而且是非常擅长伪装!
尽管他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后裔,但在军事指挥上,他似乎并未继承任何才能。
但这并不重要,他那高大威猛的外表,看起来确实像个将军。
李景隆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但读过的兵书也不少,有点像赵括,但又与赵括不同。
赵括固执己见,而李景隆却能灵活应对,从不轻易得罪人,与随风倒的墙头草无异。
总的来说,他并不是朱小宝能够充分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