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1章说倭国就说倭国,大孙你那么大声做什么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并非朱小宝心地善良,而是来自后世根深蒂固的观念。


    毕竟其他人都是无辜的。


    但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


    连坐之罪,是何等的恐怖!


    这股威慑力,又是何等的强烈!


    “好!”


    朱小宝咬紧牙关。


    心不狠,江山不稳!


    杀!


    墨笔一落,数百条生命彻底终结!


    朱元璋满意地注视着朱小宝。


    “杀人时,切勿迟疑,自古以来,帝王之怒,可令尸横遍野,眼界要放宽一些!”


    “你要明白,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他们的行为而生活动荡,甚至生死难料,家破人亡。”


    “若长此以往,国家怎能不乱?”


    朱小宝重重地点头。


    将这封奏疏搁置一旁,目光则转向了另一封。


    这封是户部侍郎傅友文的,户部计算出朝廷在道路重建后,扣除驿站收入,净结余还有五十多万两白银。


    “是否要修缮北疆长城,由你来决定。”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低头品茶。


    朱小宝沉思片刻。


    “五十万两白银,要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地天灾人祸,还需拨出一部分至国库。”


    “能用于北疆的,大约三十万两,加上北元残余的劳力,绰绰有余!”


    朱元璋开怀大笑。


    “批!”


    朱小宝道。


    “好!”


    批阅奏疏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可行或不可行。


    必须详细阐述理由,以便皇帝复审时作出决策。


    看着朱小宝提出的批注意见,朱元璋暗自赞许。


    不错!


    论述既合理又充分,这孩子进步的迅速,简直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朱元璋将茶杯置于书桌,轻轻按摩腿脚,却意外地被墙上的大幅宣纸所吸引。


    他凝视了许久,似乎感到有些眼熟。


    “大孙,你这画的是什么?”


    朱小宝抬头答道。


    “哦,是大明各地的地图。”


    朱元璋点头,难怪感到熟悉。


    “等等!”


    “那宁波卫周边这些虚线代表什么?”


    朱小宝解释道。


    “那是航线和海外岛屿的情况。”


    朱元璋愣了愣。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你又没航海过。”


    朱小宝答道。


    “这是我参考了自汉唐宋以来,外族人朝贡的历史资料,推断而出的。”


    “目前的海路情况,可能并不精确。”


    朱元璋越发惊讶了。


    他明白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他心疼地看着朱小宝,询问道。


    “你为何要画这个?”


    朱小宝眼中闪烁着厉色,咬牙道。


    “我想到了大明在东海遭受的耻辱!”


    朱小宝近日多次翻阅老爷子所赠的史书,其中不乏关于日本海国的记载。


    在洪武初年,倭国派遣使者访问中原大国,其国书言辞颇为傲慢,写道。


    ‘我国与中原国相仿,人民与古代贤人无异,衣着遵循唐朝制度,礼乐效仿汉代君臣。’


    到了洪武二年,由于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海岸,朱元璋派遣杨载前往日本,国书措辞严厉。


    ‘若继续为寇盗,朕将派遣舰队,横扫诸岛,捉拿其党羽,直至其国,捉拿其王!’


    然而,这封国书送达倭国国王良怀手中后,竟导致五位明使被杀,杨载等人被囚禁三个月。


    洪武四年,明使再次前往倭国。


    良怀国王的回信更是令人愤慨。


    ‘听说天朝有开战之意,小国亦有防御之计,顺从未必能保全,反抗未必会灭亡!’


    朱小宝在阅读完洪武初期大明与倭国的外交往来后,恨不得立即命令大明军队东征沿海地区!


    朱小宝将这些想法告诉老朱,老朱却只是平静地说。


    “东夷和北胡才是心腹大患,攻打他们只会白白耗费国力。”


    朱小宝惊讶地看着老爷子,反驳道。


    “洪武二年三月,倭寇侵扰苏州崇明、大仓;洪武三年六月,又掠夺温州、台州沿海居民。”


    “洪武四年、五年,倭寇再次侵犯海盐澉浦,杀戮掠夺,明州卫指挥佥事张亿率军反击,却中箭身亡。”


    朱小宝的声音愈发响亮,几乎是在怒吼,脸色因愤怒而通红。


    “洪武十六年,倭船再次进犯。”


    “就在去年,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倭人在舟山穿山浦登陆,杀害抢夺沿海百姓,造成七十余人伤亡!”


    朱小宝说到最后,眼眶泛红,厉声质问:


    “这难道是白白耗费国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朱元璋默默低下头,嘴唇微动,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这么大声嚷嚷什么?咱又不是听不见!”


    朱小宝这才意识到自己情绪过于激动。


    尤其是面对这群小鬼子,他根本就难以平复情绪。


    大明国力强盛,洪武皇帝为何始终不对倭寇采取行动?


    朱小宝百思不得其解!


    自宋代起,我国的造船技术便领先全球。


    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时,鄱阳湖水战中,陈友谅的水师战船就高达十余米,分三层,每层皆可骑马传递命令。


    战舰表面覆盖铁皮,装备多种火器,包括火铳和火炮,俨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铁甲巨舰。


    击败陈友谅后,这些战船工匠和图纸都归大明所有。


    正是这些造船图纸,为郑和下西洋的大明宝船提供了建造技术。


    此外,大明的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拥有虎蹲炮和火枪,倭寇何足挂齿?


    朱元璋凝视着朱小宝说道。


    “大明真正的威胁始终来自北方,倭寇不过是边远小岛上的蛮夷,人口能有多少?”


    “他们擅长在沿海岛屿中藏匿,如同野草般,总能死灰复燃,难以彻底消灭。”


    “隋炀帝三次征讨高丽,耗费巨大,严重拖垮了大隋经济。”


    “为了那片荒芜之地,劳民伤财,远征不值。”


    朱小宝本想开口,却突然感到无力。


    的确,马老头所言不无道理,他作为地道的大明人,自然不清楚倭寇会给国家带来何种灾难。


    这群人是记打不记吃的,也是最丑陋和血腥的存在。


    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必要动用大量兵力去征讨他们。


    但朱小宝始终持有不同看法,他能以超然的视角看待事情的发展,而老爷子却做不到。


    尽管他阅历丰富且智慧非凡,他却无法像朱小宝那样拥有非凡的能力。


    朱小宝亦不愿与马老头争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