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章黄子澄出的主意,多印大明宝钞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此时,黄狗儿远远朝朱允炆母子俩走来。


    吕氏连忙起身迎了上去,待黄狗儿说完后,吕氏又塞了些钱给他。


    等黄狗儿离开,才又快步回到神情落寞的朱允炆身边。


    她面露喜色。


    “孩儿,咱的机会来了!”


    朱允炆神情呆滞,不解道。


    “娘,什么机会?”


    吕氏微微一笑。


    “你皇爷爷此刻正为了钱发愁呢,待会儿你便去学堂跟夫子们商议一番,看看如何能替你皇爷爷排忧解难。”


    “若你皇爷爷知道你心系天下,定会开心的。”


    朱允炆呆呆道。


    “可……这钱财的事,既然连皇爷爷都解决不了,我又怎的能解决?”


    吕氏道。


    “娘只是让你去跟夫子们商议,不论结果如何,你皇爷爷知道你有这份心就行!”


    朱允炆点头。


    “孩儿明白娘的意思了!”


    吕氏摸了摸朱允炆的头,脸上露出了几分欣慰。


    “明白就好,不要让娘失望,去吧。”


    “是!”


    给吕氏行过礼后,朱允炆便径直去了学堂。


    学堂里书声朗朗,黄子澄和齐泰见皇孙来了,老远便跑出去迎接。


    “参见皇孙殿下!”


    黄子澄和齐泰对皇孙朱允炆的喜爱,从他们脸上如沐春风的表情就能看出。


    这副面孔,简直跟他们见着其他皇子板着的脸,大相径庭。


    “允炆见过两位老师!”


    朱允炆回完礼,道。


    “在二位老师面前,没有殿下,只有学生朱允炆!”


    朱允炆这般举动,让两个读书人顿时心生暖意。


    朱允炆早就知道,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赢得臣子们的认可和支持。


    况且,现在是大明征战北元的关键时刻,尤为注重内政和民生建设。


    所以拉拢这些读书人的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先前听闻黄老师被贼子所伤,允炆甚是担忧,眼下可有好些?”


    黄子澄欣慰道。


    “多谢皇孙关心,臣好多了。”


    一回想起那给自己头上套箩筐,还打了自己的贼子,黄子澄便恨得牙痒痒。


    朱允炆点了点头。


    “吾听闻皇爷爷最近常因国库空虚而忧心,今日来寻二位,便是想与二位商议一番聚财之策,也好为皇爷爷分忧。”


    黄子澄和齐泰对视一眼,肃穆道。


    “皇孙兼怀天下,实乃大明之幸也!”


    朱允炆拱手行礼。


    “有二位老师相辅,实为允炆之幸!”


    黄子澄眼神坚毅。


    “皇孙请!”


    黄子澄和齐泰对朱允炆也是尽心尽力。


    一整个上午,三人都在学堂苦思冥想何以聚财。


    眼下大明宝钞刚在市场有了一定的流通性,且刊印量也不多,若是加大宝钞的刊印,或许能解此困。


    这条见解,顿时让学堂内充满了好一阵赞叹声。


    虽不知是谁提出的,但朱允炆总算是露出了笑容。


    对两位老师行礼道别后,便匆匆赶回了东宫。


    见朱元璋今日一大早便满面忧愁,朱小宝笑问道。


    “老爷子可是又在为钱发愁?”


    朱元璋抬眸看了朱小宝一眼。


    “怎的又被你猜中了咱的心思?”


    朱小宝道。


    “自蓝玉大将军出征那日起,国库便每日都得耗费无数钱财、粮饷供养大军,况且国库本就空虚,如此一来,朝廷不缺钱才怪!”


    朱元璋叹气。


    “若只是这些,朝廷倒还能供得起。”


    “可最近暴雨不断,导致淮河发水,又有安南土司作乱,这些事儿堆在一起,就难了!”


    朱小宝开口安慰。


    “您也别过于忧虑了,我让马三宝备点儿下酒菜,陪你喝点儿。”


    很快,马三宝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下酒菜。


    一盘东坡肉,一只叫花鸡,一叠青菜,还有盘花生。


    酒则是老爷子喜欢喝的烈酒。


    朱元璋今日喝了不少,朱小宝知道老爷子心中苦闷,倒也没多劝。


    酒过三巡,朱元璋突然看向朱小宝道。


    “其实陛下同咱说过,或许多印点大明宝钞,便能丰盈国库,但咱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却又想不明白究竟哪里不对。”


    朱小宝点头道:


    “这事儿确有不妥,朝廷若是就这般随便决策,轻则国家动荡,重则江山不保。”


    嘭!


    随着手中的酒杯落地,朱元璋的酒也醒了大半,他心悸的看向朱小宝。


    “竟有如此严重?你可是看出门道来了?快与咱说说!”


    朱小宝点了点头。


    朱元璋尝试刊印大明宝钞,是因为大明缺铜。


    自宝钞流入市面后,朱元璋也一直想加钞刊印数量。


    只是他总觉得若是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些,或许将来会有大麻烦。


    户部那边也谏言过,说古往今来从未有过此举动,说明确不可行。


    但具体为何不可行,傅友文却也说不出原因。


    朱小宝将思路整理了一番。


    历史上,老朱曾在洪武未年,大肆刊发过大明宝钞。


    原本大明宝钞是能在大明有条不紊的继续开展的。


    同时也能让大明的社会文明向前跨越一大步。


    但由于朱元璋对经济认知过于薄弱,最终造成了货币市场紊乱的局面。


    朱元璋的初衷虽然是好的,但他却忽略了大明宝钞的纸质,难以耐久的问题。


    且纸币又只发不收,最终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货币体系直接崩溃。


    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让宝钞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小宝以最浅显易懂的话,对朱元璋道。


    “假若眼下朝廷每年造一千文钱,一套茶具可卖十文。”


    “若国家增加造钱力度,每年造一万文钱,那这茶具还能只卖十文?”


    “实话说吧,这时候,钱便不值钱了,这茶具也会翻十倍,卖到一百文。”


    “倘若你现在存了一千文,随着朝廷大力刊印宝钞,你这一千文还能是眼下的一千文吗?”


    “原本一千文钱,本可以买一百套茶具,可眼下就只能买十套了,你乐意?”


    “还有大明的其他富贾士绅们,他们又能乐意?”


    “劳动成果就这么被朝廷白白窃取了,以后谁还敢存储大明宝钞?”


    “到时候,不仅大明宝钞不会在市场顺利流通,大明天下更是会动荡不安!”


    朱小宝说完,便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