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1章孔讷推行道德经新解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啊?”


    听朱元璋这么说,朱小宝也越发心疼了。


    “老爷子……您节哀啊!”


    没想到,老爷子之前还有一个儿子也去世了。


    这对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朱小宝,无奈地苦笑。


    他说的就是字面意思,是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升天了啊!


    朱元璋顿时有些苦恼,若真让这孩子登了基,那些个不安分的家伙们,能服气吗?


    他必须得权衡一番才行!


    种子已经播下,朱元璋期待着种子的发芽。


    正如他将朱小宝这粒种子播撒在大明帝国一样,他也期待着朱小宝的成长。


    出了棚子,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朱元璋的头上。


    朱元璋仰头望去,欣喜道:


    “瑞雪兆丰年,来年定是个丰收年,好兆头啊!”


    朱小宝苦笑,谁又真能预知来年是不是丰年呢?


    “走吧,我们去吃饭。”


    朱元璋收起思绪,匆匆吃完晚饭,便着急忙慌的回了皇宫。


    他必须抓紧时间,将山西的无烟煤矿掌握在手中,然后将无烟煤运往各地销售,以确保百姓的冬季取暖。


    孔讷府邸。


    院内雅致宜人,正符合了他高雅的品味。


    那两棵高耸挺拔的松树,就仿佛在述说着孔讷正直不屈的为人!


    一群文人聚集在屋檐下,共同欣赏着雪景。


    此时,有人向孔讷提问道。


    “孔夫子今日召集我们,可是书院已经准备妥当了?”


    孔讷带着翰林院的几位侍读,计划开设一家书院,为大明培养科举人才。


    当然,名义上是培养科举人才,但他们心里都清楚。


    一旦培养出一名进士,那他们在百姓心目中的名声,定将大幅提升。


    而且他们开设书院,学生也是要缴纳学费的。


    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名正言顺地积累财富了。


    不论如何,开设书院于他们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些事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只是绝口不提罢了。


    孔讷转身看向满怀期待的众人,摇了摇头。


    “不是。”


    “不是?”


    翰林院侍读刘友德有些不解。


    孔讷继续道。


    “草莽山没拿下来。”


    刘友德愣了一下,他身后的翰林院学者们顿时怒不可遏。


    “放肆!”


    “孔夫子亲自前往,已是给足了那贱商面子,他竟还如此不领情!”


    “他这可是在妨碍吾等为国家培养人才,吾等应将这恶毒奸商的罪行,昭告天下!”


    虽然刘友德也很是气愤,但他还是提议道。


    “孔夫子,既然对方不愿意捐赠于吾等,那为何不支付些费用来购买呢,反正也没几个钱,待吾等招到学生……”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提及金钱对于他们这些清高的文人而言,是不体面的。


    孔讷叹息道。


    “老夫已经说了,可那商人直接就开口要价一百两。”


    一百两?


    这么贵?


    这些翰林院的文人们虽然感到心疼,但还是纷纷表示道:


    “吾等凑一凑,一百两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没错!”


    “孔夫子,你就答应他吧!”


    孔讷摇了摇头。


    “还记得乌衣巷酒楼的那个小混蛋吗?他要与吾争。”


    众人怔愣片刻后,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那天的耻辱,他们记忆犹新。


    蓝玉那群粗鲁的人,他们不愿与之计较,但那个羞辱了天下文人的小王八蛋,他们是绝不会放过的!


    孔讷冷声道。


    “他拆了我的台,直接出价两百两,买下了那座山。”


    嘶!


    那小子,还真是个混蛋啊!


    这显然就是在跟孔夫子对着干啊!


    孔讷深呼一口气后,又说道。


    “吾说吾等是为了造福天下文人,你们猜他是怎么答的?”


    “他竟声称他是为了造福天下百姓!”


    此话一出,众人愕然。


    那小子的口气还真是不小啊!


    还造福天下百姓?


    他以为自己是谁啊?!


    百姓用得着他来救?


    他是皇帝还是皇室成员?


    这天下是大明王朝的天下,和他又有何干系?


    真是大言不惭!


    侍读刘友德,语气坚定的大声喝道。


    “孔夫子!”


    “吾等定要为天下文人讨回公道才是!”


    孔讷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


    “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说到底,他还是怕死!


    如果蓝玉那家伙真的发狂,把他们全都打一顿,谁又能为他们主持公道呢?


    黄子澄上次被毒打,孔讷就怀疑是那些嚣张的武人所为!


    他可不想和黄子澄一样遭这番罪,毕竟自己年纪也不小了。


    众人闻言,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刘友德则拱了拱手。


    “那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好!”


    孔讷点头应下。


    随后,他似是想起了些什么,对众人道。


    “你们来看看这篇文章,这是关于《道德经》的新解释。”


    在场的都是大明显赫的儒生,在文人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们认真翻阅着孔讷递给他们的书册,以及《道德经》的注释。


    就像当年他们备考科举时,翻阅《朱子集解》一样地专注。


    众人阅读着《道德经》上的译文和注释,那种新颖且合理的解释,不正是更倾向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吗?


    在场所有人骤然严肃起来,脸上也显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庄重。


    许久之后,刘友德望向孔讷,目光中闪烁着炙热的光芒。


    “孔夫子这次的集解,其颠覆程度堪比朱子对科举八股文的贡献!”


    “这才是道德经的真义啊!”


    “吾师见解之高远,实乃让人敬佩!”


    众人纷纷议论,对这篇集解赞不绝口。


    孔讷摆了摆手。


    “这并非出自老夫之手,是刘三吾……”


    嘶!


    刘夫子竟有如此深厚的学识?


    众人皆感震惊。


    孔讷笑道。


    “但这也并非出自刘三吾,而是刘三吾背后的高人。”


    “那高人是谁?”


    众人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孔讷平静道。


    “是谁重要吗?吾等身为大明文人,应持有最公正无私的心态,不管是谁解读出的,都值得吾等推崇学习!”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也流露着深深的敬意。


    “孔夫子高风亮节!”


    “您实乃大明最纯正之文人!”


    “如此胸怀,吾等理应效仿。”


    “吾等惭愧!孔师所言甚是,出自谁手并不重要,还请孔师放心,吾等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在大明推广!”


    孔讷点了点头。


    众人又讨论了些文学雅事后,刘友德便先行告别了。


    他还要去调查朱小宝的身份,所以也不便久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