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孩子,你对燕王借朵颜三卫怎么看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美人笑道。


    “既然老爷子默许了你与他的交往,以后只要你不暴露老爷子的身份,他即便是知道了你的身份,那也无妨。”


    “况且,朱栋的王爷身份,他不也知道了吗?”


    朱权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好!”


    朱元璋用力敲击着桌案,案旁的烛光摇曳不定,正如他眼中闪烁的光芒。


    他一生中生养了众多儿子,其中许多都成了一方枭雄。


    比如南昌的六子楚王,北平的四子燕王,关中的二子秦王,以及镇守云南的养子沐玉。


    他的这些儿子们,个个都是战场上的佼佼者。


    只要咱还在世,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但若咱大孙继位,他的这些叔叔们,是否会心有不甘呢?


    朱元璋派遣宁王朱权前往大宁监视北平,也是为了预防朱小宝的潜在风险。


    朱元璋手握一份奏章,阅读片刻后,便将其放置于案上。


    夜已渐深,朱元璋也不再继续审阅,他捶打着酸痛的双腿,回去休息了。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上旬的一天,应天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雪。


    雪花之大,迫使朱元璋暂停了朝会,命各部官员密切关注灾情。


    一旦发现地方受灾,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若有怠慢,绝不宽恕!


    朱元璋手持一份奏疏,踏着雪地,朝朱小宝的府邸走去。


    朱小宝和马三宝正在院子里扫雪。


    这些本是下人的活计,但朱小宝为了活动筋骨,便亲自上了阵。


    在寒冷的冬晨,出一身汗,倒是感觉格外畅快。


    “哎呀!”


    朱小宝见朱元璋走来,急忙上前搀扶。


    “这么大的雪,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


    朱小宝有些紧张,略带埋怨地说道。


    “您要是有个闪失,我可是会后悔莫及的!”


    马三宝也立刻放下扫帚,前来搀扶朱元璋。


    “太爷,您小心点儿走!”


    朱小宝不悦地继续道。


    “您就不能等雪停了再来吗?”


    朱元璋见到朱小宝这幅狼狈的模样,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雪下得大,来的奏疏就少,没有奏疏,咱不就闲下来了吗?”


    “得得得,你总是有理,快进去坐着吧!”


    朱元璋不耐烦地挥手示意。


    “别总以为咱快不行了,你们继续扫雪,咱自己进去喝点茶暖和暖和!”


    朱小宝无奈地示意马三宝继续扫雪,他不放心地陪着朱元璋进了厅堂,又急忙给他倒了杯热茶。


    朱小宝注意到朱元璋的棉鞋也被雪水浸湿了,便迅速给他拿来了一双干的。


    “好了,别忙活了,咱先不换鞋,去暖棚看看。”


    朱元璋挥了挥手,便起身向暖棚走去。


    朱小宝紧随其后,爷孙俩掀开暖棚的布帘,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就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朱元璋熟练地走到胡瓜架子旁,摘下一个胡瓜,直接送入口中。


    嘎嘣!


    “啧啧!”


    朱元璋瞪大眼睛,看着这些已经长到拳头大小的胡瓜,惊叹不已。


    “这生长速度,还真是喜人啊!”


    朱元璋笑逐颜开。


    “这一片是什么作物?”


    朱元璋走向暖棚的尽头。


    朱小宝瞥了一眼。


    “哦,就是那种产量极高的粮食!”


    朱元璋轻轻敲了敲朱小宝的头。


    “你还是不死心呐!”


    “世上哪有产量那么高的东西?如果有,咱大明的百姓不就不用挨饿了吗?”


    “真的!我没骗你!”


    朱小宝耸了耸肩。


    朱元璋被逗笑了。


    “如果有,咱让皇帝亲自给你下跪磕头,代表天下百姓感谢你!”


    朱小宝摇了摇头。


    “我可不敢这么做!”


    朱元璋答道。


    “这有什么不敢的?”


    “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真能亩产三十石,咱大明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你这小子!说你聪明真是聪明,盐山下施粥还能用那种方法赶走无赖,咱听了都佩服得说不出话来。”


    “但说你糊涂吧,你比谁都糊涂!亩产三十石,这怎么可能?”


    “我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过这种作物!”


    在这个以农业为根基的社会,亩产三十石,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朱小宝点头道。


    “哦!那以后再说这件事吧。”


    老爷子背着手,在暖棚里开心地转了一圈。


    “走吧,咱带了份奏疏,咱爷俩去研究一番!”


    朱小宝有些惊讶,但还是点头同意了。


    “好!”


    不久,两人便到了书房。


    朱小宝点燃了火盆,两人烤了一会儿火,朱元璋便从怀里拿出奏疏。


    “刚出炉的。”


    朱小宝点头。


    “燕王借兵?”


    老爷子笑眯眯地点头。


    “没错!”


    朱小宝看着奏疏,喃喃道。


    “燕王,名为棣。”


    朱元璋道。


    “没错!”


    “他找皇帝借的,是大宁都司的朵颜三卫。”


    “什么?”


    朱小宝顿时愣住了!


    “燕王为何要借这批精兵?”


    朱元璋目光微眯。


    “咱不清楚,所以才想让你分析一下啊!”


    “咱可以告诉你的是,北元残部在固原、宣府一带活动频繁。”


    “燕王声称他北平的兵力不能过多调动,担心敌人会趁虚而入,因此请求皇帝派遣朵颜三卫支援。”


    “你想想看,这背后,究竟有何意图?”


    朱小宝内心惶恐万分。


    有何意图?


    这还用问吗?


    燕王意在染指朵颜三卫,眼下定是想先与之建立联系啊!


    然而,朱小宝不敢直言,这可是当今洪武皇帝的禁忌。


    他摇了摇头,答道。


    “看不透彻,老爷子您知晓吗?”


    朱元璋同样摇头。


    “咱相信朱棣,他应该是真的担心北平的安全,害怕北元残部趁虚而入,转而攻打他的北平城,所以才会请求朵颜三卫出兵。”


    朱小宝声音略带颤抖。


    “那……”


    “皇帝是否已经调派了朵颜三卫?”


    朱元璋摇头。


    “没有!”


    “这支部队是留给宁王朱权的,如果现在被朱棣借去,将来宁王朱权前往大宁都司,又如何能驾驭这群精兵强将?”


    朱小宝暗自松了口气。


    还好!


    朱棣当年发动靖难,首先就是通过示弱赢得了朱权的同情。


    得到朵颜三卫之后,朱棣才真正如虎添翼!


    否则,单凭北平城的那些兵力,恐怕难以渡过黄河!


    幸运的是,这支精兵尚未被朱棣拉拢,否则后果将难以想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