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作者:鱼羽渔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盛世已至!


    这一点,天下众人对此皆深信不疑。


    顾易亦是深以为然。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汉明帝时期便是东汉国力迅速复苏的关键阶段。


    彼时,天灾渐少,各类利民政策纷纷推行。


    原本历史之中的刘庄便已成功将大汉国力恢复至一定高度。


    更何况如今有了顾康的帮助?


    科学种田的推行,注定会影响到整个大汉的恢复进度,甚至让整个大汉的国力远超原本的历史。


    刘庄加上顾康这对君臣的组合,就注定是能打造出一个彻底的盛世。


    在永宁七年的大丰收后,刘庄与顾康两人迅速调整方向,下令郡国将公田赐于穷人,按照人口分配,多少不等。


    并严禁地方大族侵占田地。


    此事影响之大,堪比昔年刘秀第一次度田之时。


    但却根本无人能够忤逆。


    这件事所有人都已经得到了好处,在这种时候在得罪皇帝,那是得不偿失。


    并且,刘庄还将中原之地的重罪之人派去边疆开垦,同时防范外敌。


    这个举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仅仅能缓解边防上的压力,同时还增加了大汉的耕地。


    甚至还渐渐让天下的犯罪率降低。


    同样,刘庄给这些罪犯留下了希望,只要是他们能够抵御外敌,亦或是开垦出了多少田地,便能减罪!


    在这一桩桩的举措之下。


    短短两年时间,整个大汉的国力便已经彻底的恢复了过来,其发展势头远超前汉时期。


    这给人的感觉是极为明显的。


    整个大汉,仿佛都脱胎换骨了。


    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们,竟然也都有了余粮,脸上有了笑容。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


    这就是对于当前这个时代最好的说明。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刘庄这个皇帝亦或是顾康这个领导天下治田之人,声望都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每到田地收成之时,百姓自觉朝洛阳而拜,口中称“圣”,以敬天子。


    而对于顾康,百姓们则把他当成了能让他们大丰收的仙人。


    这种反应可谓是前所未有。


    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顾氏的名声也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高。


    甚至要比当初顾啸在世之时,还要高!


    这是顾易完全没能料到的。


    .......


    如今的顾康于整个大汉朝的地位,已经彻底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


    哪怕他的身份仍为九卿。


    但这官职,显然不能完全表明他如今的地位。


    无论是从皇帝恩宠亦或是从自身功勋,他都已经渐渐有了其父之势,没有人能忽视掉他说出来的话。


    且庙堂群臣皆是最为受益之人,又岂能再阻顾康之路?


    一步登天,说的便是如此。


    而随着国力逐渐恢复,刘庄的心思也是渐渐转移到了在敌上面。


    事实上,自刘秀复兴大汉以来,大汉边境便从未安宁过。


    因为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如今的西域可谓是乱成了一片,且完全成为了北匈奴的大补药。


    北匈奴利用着西域的人力、物力使得实力大增,屡屡进犯大汉河西诸郡,致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西域地域辽阔,当年这一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当时的天下根本承受不住如此规模的战争。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秀才始终都没有介入到西域之中,哪怕西域诸国前来投诚,他也秉持同样的态度。


    而对于北匈奴,亦是以守城为主。


    这完全是当时的无奈之举。


    但如今大汉国力已经恢复,刘庄自然要彻底解决这个风险。


    其实刘庄早就已经在想着这事了。


    对于边疆的不断加强,并设置度辽将军,相继派遣大将于四方,通过这一切行为便能看出他的态度。


    但当刘庄说出要兴兵之时。


    这一次,群臣却几乎都是反对。


    甚至还将当初刘秀为了息民拒绝朗陵侯臧、扬虚侯马武的事给搬了出来,想劝刘庄不要轻易动兵。


    没办法,各地粮产的暴增已经让这些人深刻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好处。


    打仗注定要影响种田。


    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人愿意打仗。


    说白了,他们就是还没赚够!


    而面对群臣以这种借口来反对动兵,刘庄也是十分的无奈。


    能怎么办?


    大汉以孝治天下!


    且随着这些年来,他以自身作为表率,如今的大汉世人已经愈发的在乎品德。


    尤其是孝与尊师重道。


    他倒是可以通过皇帝的身份来强行执行这件事,但若是这么做了无疑是在自毁根基。


    有些事,若是做了。


    想要再重新弥补回来,便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刘庄显然是清楚这点的,所以一直都没下定决心。


    南宫。


    今日的刘庄如往常一样,与顾康谈及此事。


    顾康如今是愈发受宠了。


    但在面对刘庄时,他始终恪守君臣之礼,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迹象。


    他恭敬地向刘庄行了一礼,然后开口说道:“陛下,依臣之见。”


    “群臣之中也并非是全都反对动兵之事。”


    “如今我朝昔年随先帝兴汉的大将陆续离世。”


    “年轻的将军们都渴望着建功立业,只是奈何天下大势滚滚而来,不敢贸然进言。”


    “但陛下却可徐徐图之。”


    “群臣不是不想让陛下动兵,而是不想让陛下大规模动兵。”


    “若是陛下此时宣布只是派将军们袭破之,群臣定会大喜,绝不会拒绝。”


    “而也可以趁此机会,锻炼一下我大汉年轻的将军们。”


    “再待两年,大汉国力彻底恢复,甚至超过文帝之时,群臣便再也没有了理由阻拦陛下。”


    “到那时,我大汉兵强马壮,将领众多,陛下又何愁不能完成心中伟业?”


    顾康神情平静,有条不紊地为刘庄分析朝政局势。


    或许是因为心急的关系,若是以往的刘庄绝对能想出各种办法对付这些官员,如今却还需要顾康点拨。


    但这也怪不得他...


    任何心中有着伟大抱负的帝王都不会选择浪费时间。


    更何况顾康的出现,让刘庄心中有了更宏大的志向。


    他要让大汉的实力超越历朝历代!


    哪怕是前汉巅峰之时也不行!


    怀揣如此抱负的刘庄,又怎能眼睁睁看着时间白白流逝?


    不过,听了顾康这番话后,刘庄也是渐渐冷静了下来。


    他一脸复杂地看着顾康,沉默了一下,再次感叹道:“若是我大汉之臣都如济世这般。”


    “朕着实难以想象,大汉将会呈现出何等繁荣之景。”


    这话与当年所言相似,却又饱含着更深的感慨。


    “臣之才,也唯有在陛下这般明君之下方能得以施展。”顾康谦逊地说道,丝毫没有贪功之意。


    “这次就不把你这话当作奉承朕了。”刘庄笑了笑,显然已经想明白了这事。


    随后他便召集群臣,直接宣布了此事。


    而群臣的反应正如顾康所料,纷纷称赞刘庄英明。


    其实与刘庄这样强势的皇帝拉扯,群臣们的压力才是最大的。


    若非是能拿刘秀当年的举动来做挡箭牌。


    天下谁人敢反对刘庄?


    如今皇帝已经说了是袭之,便已经代表了不会大规模动兵,他们还怎么可能继续撑着?


    大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而当刘庄彻底冷静下来后,他的卓越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他迅速制定出四路大军共伐北匈奴的策略:


    ———太扑祭肜率河东、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塞;


    奉车都尉窦固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泸水羌胡共一万二千骑出酒泉;


    驸马都尉耿秉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


    骑都尉来苗率太原、雁门、代郡、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一万一千骑出平城塞。


    四路大军,共同向北挺进,共伐北匈奴。


    时隔多年后,大汉这架战争机器,终于再次启动。


    虽不像天下大乱时那般倾尽全力,但以大汉如今的国力而言,这四路大军的实力亦非往昔可比。


    .......


    “仲华!”


    顾晟风风火火地找到了班超,兴奋地大喊,“你我兄弟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了!”


    “陛下已准许我随奉车都尉出征!”


    他实在是憋闷太久了。


    这些年来,虽然大汉时而便会有小规模战争发生,但他却一直未获启用,一直都窝在中军之中训练士卒。


    如今终于来了机会,他岂能不兴奋?


    闻言,班超也是大喜过望,当下直接站了起来,抓住了顾晟的胳膊,急切的问道:“兄长此言当真?”


    他们二人确实十分合得来,在相处一段时间后更是拜了结义兄弟。


    “自然当真!”顾晟点头,“我怎会拿此事开玩笑?”


    班超顿时激动起来。


    其实当初听顾晟说会举荐他来军中之时,他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班超也一直觉着,自己不适合拿笔。


    本以为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建功立业,谁能料到这一等就是这么多年?


    如今,这个机会真的来了!


    “仲华,你我兄弟二人务必要抓住这次机会。”


    “兄长与我说过,只要我们这次能立下大功,届时陛下定会重用我们!”


    “陛下乃雄主明君,此乃我等之幸,绝不可辜负!”


    顾晟认真的看着班超说道。


    “兄长放心,我定不会给大司农丢脸!”


    班超显然还是记着顾康的举荐之情。


    这便是当今的大汉。


    在品德愈发被看重的时候,举荐之恩亦是一件大恩情。


    “我是让你不要辜负自己的才能!”


    不料顾晟忽然严肃了起来,紧紧的盯着班超,道:“可还记着当年那个相面的?”


    “他曾说过,你我兄弟二人皆会于万里之外封侯。”


    “为兄一直都记着此事。”


    说到最后,顾晟格外严肃地拍了拍班超的肩膀,眼神之中满是期望。


    看着顾晟那仿佛是带着光芒的眼神。


    班超怔了一下,深深的吸了口气后,这才异常认真的点了点头。


    ........


    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


    如此规模的动兵,自然不会引起什么过大的风波。


    不过群臣却是时常便会提起此事。


    他们似乎是察觉到了刘庄与顾康的想法。


    时不时的便会说什么天下百姓都渴望着陛下能够继续修养声息之类的话。


    似乎是想以天下百姓的名头打消刘庄心中的想法。


    种田就是了!


    没事打什么仗?


    西域那么远...得花费多少人力?


    至于北匈奴更就不用说了。


    当年孝武皇帝打了那么多年,最后还不是不能斩草除根?


    看看如今天下百姓多么爱戴你。


    只要你不大兴刀兵,继续这般治理天下下去,将来的评价绝不会比文帝低。


    何必折腾呢?


    对于群臣的这点心思,刘庄与顾康这两个政治高手自然都是心知肚明。


    不过刘庄对此根本就懒得回应。


    这次你们拿先帝当年的举动当挡箭牌也就罢了。


    待天下国力远超前汉之时,若是还敢再说废话,那可就怪不得他了。


    他可不是一个能够一直容忍的皇帝!


    德阳殿。


    当刘庄再次听到有人说起了哪里的百姓正在称赞他时,本能的便皱了皱眉。


    近来这种话越来越多了。


    当百姓们的夸赞有了政治意味后,同样也会变味儿。


    他刚想呵斥一声,让百官以后不要常常提此事。


    不料,就在下一刻,天色陡然巨变!


    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


    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慢慢变暗。


    话语声戛然而止。


    百官都注意到了这一幕,一个个表情瞬间大变。


    刘庄与顾康也愣住了。


    这场景瞬间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当年顾啸薨世之时,天象巨变,刘秀便以此为由,不让百官称自己为“圣”。


    这件事在天下并不是什么隐秘。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的朝堂众人再看到天色突变,根本就无人能保持冷静。


    短暂的寂静过后,朝中三公立刻纷纷起身,欲摘下冠冕,叩拜上天。


    同时间,亦有官员慌乱的喊话。


    “多年未有天变,如今我大汉刚刚兴兵,便有此突变,难不成是老天不让我大汉兴兵?”


    “陛下!天象突变,绝非偶然,老臣叩请陛下,罢兵息民,以免触怒上天,累及百姓!”


    “......”


    听着这一声声的喊声,刘庄的表情愈发难看。


    与当代的天下之人一般。


    哪怕刘庄才能不凡,但却也根本无法完全避免对于鬼神之道的迷信。


    连受过顾易教育的顾康都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又更何况是他人?


    但要说光凭着此举,便让他将心中这么多年的所有志向全都给舍弃掉。


    这怎么可能?


    他是刘庄!


    他是要带领整个大汉走向巅峰的皇帝!


    岂能就因为这一次的天变而放弃?


    短短刹那时间,无数的思绪从刘庄的脑海之中翻涌了上来。


    眼看着三公已经要带头跪了下去。


    就在这一瞬间。


    他的呵斥声猛然响起。


    “不必!!!”


    所有人都立刻看向了刘庄。


    此时天色尚未完全变暗,且周围还有着烛火,并不影响众人的视线。


    只见刘庄表情严肃,缓缓起身,当着群臣的面,庄重地说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尔等无需跪拜,只需各司其职即可。”


    “自今日起,朕将斋戒。”


    “若我大汉之军不能旗开得胜。”


    “朕,此后绝不食肉!”


    满堂皆惊!


    整个大殿于这一瞬间陷入了绝对的死寂。


    顾康怔怔的看着刘庄,而刘庄也在此时看向了顾康。


    君臣对视。


    仅仅一眼,便相互察觉到了对方的决心。


    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言语,顾康只是深深的吐了口气,旋即朝着刘庄深深一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