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亲政,刘辩的三把火

作者:泥蛋不是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时候,一双冰冷又充满褶皱的手,拉起了刘辩,何太后的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皇帝国事操劳,今日怎么有空到朕这里来?”


    刘辩喉咙发涩,一时没说出话,唐汐替他道:


    “陛下思念母后,带着妾一起来陪母后用膳。”


    何太后眼睛里出现些许神采,笑道:


    “朕也好长时间没和皇帝用膳了。”


    她高兴的吩咐宫女去传膳,一桌子饭菜却让刘辩没什么胃口。


    何太后询问道:“不合皇帝的胃口吗?”


    “儿可能是累着了。”


    “唉,朕记得这都是你爱吃的……国事虽重,皇帝也要多保重身体。”


    何太后幽幽一叹。


    刘辩应了下来,之后放下碗筷,认真道:


    “母后,搬去长乐宫住吧,儿也方便来看您,这天也凉了,儿会让人把长乐宫的取暖设施都修缮一遍。”


    汉朝取暖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皇宫的花样就更多了。


    首先,有一座宫殿叫椒房殿,这座宫殿的建筑材料里,添加了花椒,所以因此得名。


    椒房殿保暖除寒,是躲避寒冷的理想之地。


    另外,宫中也是有地暖的,或者说一些宫殿就相当于盖在了炕上。


    只要愿意花钱,把火炕烧起来,整个宫殿不说暖洋洋的,至少不会冷了。


    还有诸如墙炉啊火炉啊之类的,只要舍得花钱,要多暖和就有多暖和。


    何太后犹豫着,但那句方便来看她,让她心动起来。


    最后,何太后答应了,晚膳也吃的差不多了。


    分别之际,何太后望着刘辩,正色道:


    “皇帝,你也该行元服大礼了,需不需要朕主动下个诏……”


    何太后这是彻底看开了,要把朝政大权,交在刘辩手中。


    皇权的更替,常伴随着腥风血雨,何太后也是经历过多次的人。


    她明白,现在朝政几乎就是刘辩一手抓,也没她什么事,早点交出去,这母子情还能持续。


    刘辩没有拒绝,笑道:


    “明日还需母后临朝。”


    看完了太后,刘辩带着唐汐回去了,回去的路上,刘辩在考虑以后该怎么搞钱。


    大汉复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夜无话。


    ……


    次日,刘辩起了个大早,唐汐也早早起床,为他换上一身朝服。


    之后刘辩就在簇拥下,前往崇德殿上朝。


    说起来,天子当了这么久,这还是他第一次前往崇德殿。


    崇德殿中,百官早已等候多时。


    文官以王允为首,武官则由杨彪为首,分别在两侧。


    崇德殿烧起了火炉,倒也还算暖和,百官们议论纷纷,直到一名小黄门,掐着尖细的嗓音喊道:


    “天子、太后到,百官肃静!”


    瞬间,原本嘈杂的大厅,变成了针落地可闻的寂静。


    片刻后,刘辩迈步走入大殿,何太后也在另一侧,由宫女的搀扶下出来。


    “臣等拜见天子、太后!”


    百官伏于地,齐声高呼。


    “诸卿免礼!”


    “谢天子,谢太后。”


    百官平身。


    “诸卿有事奏事。”


    何太后率先开口。


    王允早就等候多时,立刻扬声道:


    “太后,主少国疑,于汉室不利,天子励精图治,请皇太后还政,施恩于天下!”


    “请皇太后还政!”


    很快,整座大殿都响彻着这样的声音。


    太后面不改色,点头应允道:


    “着太师择吉日操持元服大典,朕不再过问朝事。”


    “太后圣明!”


    何太后也有所准备,命令道:“请天子剑来。”


    小黄门恭敬的端来一把剑。


    这是曾经高祖斩白蛇之剑,天子剑一出,全场又跪一片,连三公都站起身施礼。


    何太后拿着天子剑,端详一阵后,示意刘辩过来。


    刘辩走到了她的面前,何太后微笑道:


    “皇帝,还望你能够继承先帝的遗志,不忘本心,光复大汉江山。”


    刘辩郑重道:“儿必不负期待。”


    “好!”


    何太后欣慰的笑了笑,将天子剑递给刘辩,面色也变得复杂,叮嘱道:


    “皇帝,朝堂之上,千人千面,万不可轻信小人谗言。”


    她是过来人,知道身处在这个位置之上,每天会面对多少佞言。


    刘辩接过天子剑,重重点头。


    “吾就先回去了。”


    何太后深深的看了刘辩一眼,从今天开始,这诡谲多变的朝堂,全要靠刘辩一人支撑。


    刘辩目视着何太后离开,从今天起,这天下,只有一个人能自称朕。


    那便是他刘辩!


    刘辩将天子剑交到钟繇手中,转身望向朝堂众臣,开口道:


    “诸卿!”


    “臣在!”


    “朕今日亲政,发三道诏令,光禄卿、尚书左丞。”


    “在。”


    袁绍和荀彧立马就站了出来。


    刘辩声音严肃道:“朕欲向天下发布求贤令,由卿二人主持,为朕选拔贤士,届时拟一份名单给朕。”


    以袁绍的影响力,能召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荀彧同样如此,他曾经向曹操一连举荐了郭嘉、荀攸、戏志才等一众名臣。


    “臣遵旨!”


    袁绍、荀彧立即领命。


    接着刘辩的目光又投向了杨彪,沉吟一番后道:


    “太尉,司隶地区,可有黄巾作乱?”


    杨彪如实回答道:“虽不泛滥,但仍有影响,且不少流民沦为山贼,与黄巾有所勾结。”


    “朕第二诏,欲恢复司隶安定,吕布、张辽、高顺何在?”


    “末将在!”吕布、张辽、高顺站了出来,拱手道。


    刘辩道:“吕布,朕令你为荡寇将军,兼任北军步兵校尉,率所部兵马,以张辽为司马、高顺为先锋,征讨司隶贼寇。”


    东汉的将军,除了几个常设的重号,其他的杂号将军都是有任务的时候封一下,任务完成后,回来就把封号还了,再另外有赏有封。


    这荡寇将军就是其中一种,没什么含金量,所以刘辩又给他兼了一个步兵校尉。


    如此一来,吕布就有三千人马可以领走了。


    什么?你说三千人马不够?三大猛人一起出马,要是打不过一些山贼那还玩个屁!


    什么?你说吕布搞不好会跑?


    拜托,人家义父丁原还在这里,貂蝉也在这里,再者,只要刘辩做到赏罚分明,就不会有不敢用的将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