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沈寒星陪着韩灵粹去比赛场地报到、熟悉环境。
比赛场地设在L国的一座海滨艺术馆里,白色的建筑依海而建,落地窗外就是蔚蓝的大海,阳光洒在展厅里,像撒了一层碎金。
“我还是有点紧张。”
韩灵粹站在展厅里,看着周围其他参赛者的作品,小声对沈寒星说。
“他们的作品都好专业,有的是国际知名设计师,我怕……”
沈寒星握住她的手,笑着说。
“你的作品里有别人没有的东西,那是真实的温暖和爱。”
“当年我参加比赛时,也和你一样紧张,但后来我发现,评委最看重的,从来不是技巧有多高超,而是作品能不能打动人。”
正说着,一个穿着米色西装的女人走了过来,看到沈寒星,眼睛一亮。
“寒星?真的是你!”
沈寒星转过身,认出是当年一起参加L国设计大赛的朋友苏蔓。苏蔓现在是L国当地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也是这次比赛的特邀嘉宾。
“苏蔓姐,好久不见。”沈寒星笑着和她拥抱。
苏蔓上下打量着沈寒星,又看了看旁边的韩灵粹,笑着说。
“当年你拿金奖的时候,我就说你以后肯定会过得很幸福,现在看来,果然没错。这位是你的朋友?也是参赛选手吗?”
“她是韩灵粹,我的同事,这次代表我们公司参赛。”沈寒星介绍道。
苏蔓和韩灵粹握了握手,笑着说:“你的作品我刚才看到了,很有温度,加油,我很期待你的表现。”
有了朋友的鼓励,韩灵粹的紧张缓解了不少。
离开展厅时,沈寒星对她说。
“你看,大家都会喜欢你的作品的。”
比赛前一天,祁墨勋带着寻寻和城城去海边玩,沈寒星则留在酒店帮韩灵粹最后核对作品的说明。
傍晚时分,祁墨勋带着两个孩子回来,寻寻的小脸上沾着沙子,手里拿着一个贝壳,城城的画册上画满了沙滩、海浪和夕阳。
“妈妈,你看!这是爸爸帮我捡的贝壳,里面能听到大海的声音!”
寻寻跑到沈寒星身边,把贝壳凑到她耳边。
沈寒星笑着听了听,点点头:“真的有大海的声音呢。”
祁墨勋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果汁:“海边风大,孩子们玩了一下午,都晒红了,我已经给他们洗过澡了。”
晚上,几个人坐在酒店的露台上,看着远处海边的烟花。
寻寻趴在祁墨勋怀里,指着烟花大喊:“爸爸,你看!是红色的烟花!还有蓝色的!”
城城则靠在韩灵粹身边,小声说:“韩阿姨,明天比赛加油,我和寻寻会去给你打气的。”
韩灵粹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好,阿姨一定加油。”
比赛当天,海滨艺术馆里坐满了观众和评委。
韩灵粹是第十个上台展示作品的选手。
当她走上台时,寻寻在观众席上小声喊:“韩阿姨加油!”
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韩灵粹站在聚光灯下,指尖轻轻划过面前的设计模型。
那是一座融合了东方园林意蕴与现代建筑功能的海滨茶室,名为《檐下听涛》。
模型通体以浅木色为主,屋顶是复刻的江南歇山顶,飞檐微微上翘,像极了水墨画里掠过云端的燕翅。
茶室四周环绕着一圈半透明的磨砂玻璃屏风,上面用激光雕刻了苏式园林里常见的“冰裂纹”。
阳光透过时,地面会映出细碎如鳞的光斑。
最巧的是茶室中央的天井,里面没有种常见的热带植物,而是铺了一层从江南运过来的青石板。
石板缝隙里嵌着细小的白色鹅卵石,下雨时雨水会顺着飞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颇有种“雨打芭蕉”的东方意境。
“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静’与‘和’的追求。”
韩灵粹的声音比之前沉稳了些,目光扫过台下的评委与观众。
“L国的海是热烈的,而我想在这里造一处能让人慢下来的角落。”
“飞檐是为了承接海风,冰裂纹屏风是为了柔化阳光,天井的青石板则是想留住一丝故乡的温度。”
“这些元素,都来自于我生长的土地上,那些流传了千年的建筑智慧。”
话音刚落,台下忽然响起一道带着质疑的声音,来自评委席右侧的一位金发男人。
他是知名建筑设计师马西莫,以擅长现代主义建筑闻名,此刻他眉头微蹙,手里转着一支钢笔。
“韩小姐,你的设计里,‘飞檐’和‘冰裂纹’的元素,我在去年的一场建筑展上见过类似的。”
“只不过当时展示的是一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你能解释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吗?”
韩灵粹的心猛地一沉,握着话筒的手微微收紧。
“马西莫先生,那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我也看过,他的‘飞檐’是用钢结构强行模仿外形,没有考虑东方建筑里‘举折’的比例。”
“而我的飞檐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里的规制设计的,每一处弧度都经过了力学计算,既保留了形态,又适应了海滨的强风环境。”
“至于冰裂纹,东方的冰裂纹讲究‘碎而不乱’,是自然开裂的肌理。”
“而那位f国设计师的作品,更像是人工拼接的几何图案,两者的文化内核完全不同。”
马西莫显然没被说服,挑了挑眉。
“可在普通观众看来,它们的视觉效果高度相似。”
“而且据我所知,‘天井’这种设计,在X国的一些古老建筑里也很常见,你怎么证明你的设计不是对这些元素的‘借鉴’?”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更有人小声附和:“说不定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换了个壳,说是自己的文化。”
“东方建筑不就是些雕梁画栋吗,能有什么独特的?”
韩灵粹的脸颊瞬间涨红,眼眶也有些发热。
她想反驳,却因为太过激动,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就在这时,观众席第一排传来一阵轻微的动静。
沈寒星从座位上站起身,身上那件米白色的真丝衬衫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没有立刻上台,而是先朝主持人递了个眼神,声音清晰却温和。
“主持人您好,我是韩灵粹的朋友沈寒星,也是当年L国设计大赛的金奖得主。我想针对刚才的质疑,补充一些专业角度的看法,不知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